<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0日下午四点半.我们来到了非洲肯尼亚马赛马拉的马赛村。村长儿子手持权杖来给我们介绍这个村。全村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个家族,共有20户,200人,都是马赛人。</p><p class="ql-block">马赛人(Maasai)是东非最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人口约100万。他们以独特的红色服饰、游牧传统和年龄等级制度闻名,在坚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逐步融入现代旅游业。</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村口,这是准备跳舞的马赛美女。</p><p class="ql-block">他们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有时候一车几十个人,偶尔一车只有两三个人。</p> <p class="ql-block">准备欢迎仗式。男人手中的小木棍是标配。</p> <p class="ql-block">坐在中间的是村长儿子的夫人。</p><p class="ql-block">马赛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婚姻以牛为聘礼,牛的数量直接决定社会地位。</p> <p class="ql-block">欢迎舞蹈由男性开始先跳,女性再逐渐加入进来。一个男高音在领唱,男低音托底。男低音虽然不敢说象狮吼那样震撼,但确实令人也想起内蒙古的呼麦。</p> <p class="ql-block">舞蹈由横列转为纵队转圈,并邀请游客参加舞蹈。</p> <p class="ql-block">舞蹈以武士对抗性跳高为特色,原地跳的高度象征力量与求偶优势。</p> <p class="ql-block">据说马赛人的视力超好,达到6.0,当他跳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到十公里以内的动物。一般人的好视力顶多达到5.3。</p> <p class="ql-block">与马赛人一起跳完舞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马赛人的耳朵以有大环为美。不分男女。这是他们文化中很有辨识度的特征之一。</p><p class="ql-block">他们从孩童时期就会开始佩戴耳环,随着年龄增长,耳环的尺寸逐渐加大,慢慢拉伸耳垂,形成独特的耳部装饰风格。这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承载着他们的文化身份和族群认同,是马赛人文化中非常鲜明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耳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是据我观察也不是每个马赛人都有这样的大耳洞,村长儿子就没有。</p> <p class="ql-block">马赛人表演钻木取火。当钻头的是木乳树,比较硬。这个树也叫非洲牙刷树,马赛人用刀把它去皮,削成筷子一样的小棍,放嘴里嚼着保护牙齿,带我们去马赛村的小伙给我们做了表演。被钻的木板是柏木,相对比较软。用柏树皮做成火绒。用一把腰刀垫在柏木板底下。由两个人轮流用手搓木棍,旋转摩擦生热,点着火绒,生火成功。</p> <p class="ql-block">表演钻木取火全过程。</p><p class="ql-block">原来以为的钻木取火是把下边的木头钻得着火,再用火绒把它引走。但现实是钻出来的木炭渣倒进火绒里把火点燃。看了一次真正的马赛人钻木取火。</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被分三组去参观马赛人的家庭。他们的房子像福建土楼一样围成一个圆圈,只不过只有一层,非楼也。目的是同样的,为了安全。他们的牛晚上回来就在房子围起的院里过夜。</p><p class="ql-block">房子是木架构的。据介绍说是用牛粪做的墙和顶。我估计这是为突出民族特色的卖点。我摸了一下墙,像水泥墙一样,非常的硬,而且有沙粒。我们可是施工盖过各种房子的人。所以牛粪应只是原料之一,绝对不会是整个房子都是由牛粪构成。“豆包”说这种房子还是泥土为主。这种房子据介绍是冬暖夏凉。屋里非常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跟真人对比一下房子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一家房子虽然很小,但是可以说是四室一厅。</p> <p class="ql-block">进门左转是客厅。让我们坐下来以后,右手是一间小房子,左手是另一间小房子。左前方小窄条空间就是厨房。客厅中间是火盆。</p> <p class="ql-block">厨房餐具</p> <p class="ql-block">左手的卧室。左右的卧室都是室多大床多大,进屋就上床,真正老牌正宗卧室。</p> <p class="ql-block">小窄门内是主人和夫人的卧室。没有开门让我们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客厅往大门口走。通道左手边据说是养小牛的屋子,从小窗看了一下什么都没有。他们的英语也不标准,沟通的稀里糊涂的。</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狗。马赛人一个劲儿地告诉我们这个狗叫“宾格”。</p> <p class="ql-block">这个好像是养鸡的小舍。</p> <p class="ql-block">穿过院子这应该算是后院吧,有一个小市场,也是围成一个圆圈。</p><p class="ql-block">但是大家已经没有兴趣买了。因为参观每家房子后都被动员买了号称他们家生产的小工艺品,两个人就应买两个,主要是项链。村长儿子说这些收入将归全村大家所有。项链简简单单,在义乌小商品商店大概不值一元钱,在这里标价20美元30美元。全当捐款扶贫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一个半小时中见到有三拨游客来到。那么一天按八小时算起码有十几拨人来。(我们原来安排在早晨参观。因为当时才下午3点多就回到了驻地,就要求20号当天参观了)。这里最常见的吉普车是坐七个游客或九个游客。大巴车会坐的更多。一批人按下限只有4,5个人买,一天至少也有一两千美元收入。</p> <p class="ql-block">马赛村的姑娘大婶儿们在这里卖东西。</p> <p class="ql-block">这个姐姐的衣服非常鲜艳,黄红蓝三元色再加上黑白完美搭配。</p><p class="ql-block">当初我们在外文印刷厂胶凹印车间负责印画报,就是三元色加黑白,最终什么颜色都能配出来。</p> <p class="ql-block">带着娃娃做买卖。</p> <p class="ql-block">原始部落与电器化交融。卖货姑娘背后是电线杆,输送中压电。每个家庭都有电缆进屋。</p> <p class="ql-block">这体形一定不会饥寒交迫。</p> <p class="ql-block">两个娃娃在撸小牛。</p> <p class="ql-block">中国内蒙古产小脸寒羊,这里的羊不光脸黑,整个羊头都黑了。这里大多数羊都看起来脏兮兮的,这两只算是“大美人”了。</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中的小市场。</p> <p class="ql-block">村长儿子让我们打扮成武士,还亲自帮我们扶着帽子。帽子比较高,还比较沉,是用狮子皮制作的,重心稍微偏斜就会掉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申请自己顶着沉甸甸的帽子假装一次马赛武士。</p><p class="ql-block">按我的习惯,本来想左手持盾,右手持矛,但是村长儿子让我一定要右手持盾,左手持矛,看来防御更重要啊。而且“豆包”也认定马赛人也并不都是左利手,这种习惯是他们常年在战斗中形成的。</p><p class="ql-block">我站的位置是院子中央,背后的房子就是他们的家。</p> <p class="ql-block">前往参观村里的学校。周边的人也到这个学校上学。这是个公办的学校,包含小学和中学的十年一贯制,但也有的学生学十二三年。门口墙上有国旗和国徽。</p> <p class="ql-block">校园很大,很空旷。一群学生在打排球。</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师前来担任导游。</p> <p class="ql-block">教室共有几排</p> <p class="ql-block">下课了书包就堆在教室,显然是没有家庭作业。</p> <p class="ql-block">书包像垃圾一样扔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作业丢在教室窗外享受垃圾待遇。</p> <p class="ql-block">第一间教室里也没有几张桌子,还有一张桌子已经坏了。</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墙的黑板前面已经放置了白板,老师可以少吃点粉笔末。</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由企业赞助的教室,桌子上有企业的名称和编号。</p><p class="ql-block">每个教室都非常脏,尘土飞扬。只有这间教室里有一个学生拿着树枝在扫地。</p> <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进来,他就直起了身子,停止了扫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没企业赞助的普通教室,桌子相当窄,凳子没有靠背。</p> <p class="ql-block">第六班的女生。</p> <p class="ql-block">天空广阔,远山含黛,宽阔的校园,休息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服装主打鲜艳。</span></p> <p class="ql-block">厨房门口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厨房门口脱粒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厨房内柴火大锅。</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特色的主食,用玉米等粮食磨碎,做成羹状的东西。开始我以为是一大锅土豆泥。分餐人用盘子分割一片一片的,放到每一个学生的餐盘里。当地人用手抓着吃。</p> <p class="ql-block">厨师高大、健康、阳光。</p> <p class="ql-block">用小腰刀切菜的二师傅。</p> <p class="ql-block">做饭的原材料。</p> <p class="ql-block">向厨房里看热闹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厨房门口的柴堆。</p> <p class="ql-block">女生宿舍,看着不错。</p> <p class="ql-block">打水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学校餐厅兼会议室。是今天参观的最大的房间,前边儿有一尺来高的大舞台(讲台)。</p> <p class="ql-block">水塔。</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校长室。</p> <p class="ql-block">校长的“龙椅”“龙案”。</p> <p class="ql-block">荣誉与奖杯。</p> <p class="ql-block">办学资质证明。</p> <p class="ql-block">我的团队代表签字向学校捐款。墙上的表格写着他们需要建设的项目,想购买的各种设备、设施和用具。 游客自由认捐。</p> <p class="ql-block">告别校园。</p> <p class="ql-block">出村后看见“财主家”的牛群回家了。这些牛若都是一家养的,可以娶多少个媳妇呀!</p> <p class="ql-block">再见啦!马赛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