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庆贺母亲90大寿

王成容

<p class="ql-block"> 母亲九秩寿辰记</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农历六月三十日),是母亲九十寿辰。这一日,盆景园文化大院里暖意融融,我们兄妹五家齐聚,为母亲庆贺九十大寿。从老大的我,到小弟与三位妹妹,如今都已儿孙绕膝——膝下八个内孙外孙,七个孙媳孙婿,十三个曾孙曾孙女,四代同堂的热闹里,藏着母亲一生的辛劳与福气。 </p><p class="ql-block"> 望着母亲鬓边的霜白与微弯的脊背,那些关于她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在我心中,母亲的眼睛总如星子般明亮,面容里藏着化不开的慈和。她是勤劳的,是坚韧的,是手巧的,更是用一生教会我们“善良”与“担当”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勤劳的。 打我记事起,她的身影就总在忙碌里。那时父亲当生产队长,整日忙于队里的事,母亲便一头挑起队里的农活,一头扛起家里的琐碎。天不亮就起床挣工分,日头落了还在灶台前打转,缝补浆洗从不停歇。八十年代前的日子清苦,我们兄妹的鞋都是母亲亲手做的,针脚细密,偶尔还会绣上几朵花,鲜亮得像店里买来的。每次穿上新鞋,同伴们羡慕的目光里,都是母亲指尖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不服输的。 年轻时的她,从不愿落人后。别家有的家具农具,咱家慢慢都会置齐;别家孩子穿了新衣裳、新毛衣,不出几日,母亲准会让我们也穿上同款。挣工分时,她的工分总在队里数一数二;锯树砍竹、犁地播种,甚至简单的木工泥活,她样样拿得起来。邻居们常说:“你家的活,就没有婶子不会的。”这份要强,不是争胜,是想让家人过得体面些。</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手巧的。 古稀之年时,她见人绣的鞋垫好看,便找来布料丝线,戴着老花镜学起来。半年功夫,绣出几十双鞋垫,花鸟鱼虫在布上活灵活现。女儿女婿、孙辈们人手一份,大家都舍不得用,只当艺术品收着。那针脚里,是她对家人说不尽的疼惜。</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善良的。 她总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安排一世穷”,更说“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七十年代,我有个同学家里九兄妹,常断粮,母亲知道了,硬是从自家不多的粮缸里舀出一部分,加上几件衣物一并送到家。那时我们自己都难温饱,可只要有人上门赶上饭点,母亲总会叫人家坐下:“添双筷子的事。”邻居借东西,她从不吝啬;谁有难处,她总第一个伸手。</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忠厚的。 她一辈子不占人便宜,常念叨“做人要凭良心”。买卖时算错账,她定会追上去把多给的钱物还回去。村里长辈晚辈都爱跟她拉家常,喊她一声“老辈子”。逢年过节,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不忘送些来;母亲也总把自己做的吃食分给邻里,一来二去,村子里的烟火气都带着暖意。</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宽容的。 都说婆媳难处,可母亲待儿媳如亲闺女,知冷知热,无话不谈。刚进城那几年,她每次回老家,总不忘给儿媳带些吃的穿的,惹得邻里都羡慕。她没读过书,却懂“将心比心”,从不轻易向我们要什么,哪怕买些东西,她也总说“别破费”。</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乐观的。 进城后,她很快和老姐妹们熟络起来,健康讲座、社区活动从不落下,有时为了赶早,凌晨六点就起身,回来时手里捧着免费的小物件,笑得像个孩子。她总爱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我们听,眼里的光,一点不输年轻时。</p><p class="ql-block">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更给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她的肩膀不算宽,却为我们撑起了最安稳的港湾。如今母亲确实老了,耳朵有些背,吃饭也清淡了,最爱喝的是那杯蛋白粉冲的玉米糊。可只要我们围在她身边,她眼里的笑意就从未淡过。</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着亲人与宾客,心里满是感激。感谢母亲用九十年的岁月,给了我们一个家;感谢侄女们为寿宴的精心操持;感谢亲朋好友们赶来分享这份喜悦。</p><p class="ql-block"> 妈,九十大寿了,您歇歇吧。剩下的日子,换我们来疼您。</p><p class="ql-block"> 愿母亲福寿绵长,也愿天下所有母亲,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农历六月三十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