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夏天有些火,小暑天就热得够戗。入伏前后,稍一动步汗如涌泉。晚上睡觉,空调通宵运行,于我这是往年少有的。而且,今年还有个闰六月呢。 </p><p class="ql-block"> 如何平安度酷暑?除了常规避开高温、降温,合理膳食饮水外,我挑选些关于夏天古诗词整理诵读,感觉好像凉快些。其实,咱每个中国人几乎都能随口哼出几首诗词曲儿来。</p><p class="ql-block"> 来吧,咱们共读几首试试。</p><p class="ql-block"> 诗中自有清凉地。“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这是唐朝诗人道学家施肩吾的《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兰若”,“阿兰若”的简称,佛教用语,指佛寺或僧舍。阵雨刚过,竹树和僧舍清洗一新,微风吹过池中荷叶,荷香阵阵入鼻,时而叶间水珠如水银泻地,在荷叶上无规则急速滚动。此时,你我若为香客,相信一定安静而清凉。“青玉盘中泻水银”,其美,其灵动,其贴切形象,绝妙无可替代。“绿槐高柳咽(yè)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词《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香风,碧纱窗下氤氲的湖水,小雨刚过,不知是风还是雨掀翻娇小荷叶。一女子“玉盆纤手弄清泉”,弄得“琼珠碎却圆”。简洁利索中,色彩与声音,动作与状态,营造出一个清凉世界。</p><p class="ql-block"> 再读几首听听。“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jì,菱)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此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诗《鄂州南楼书事》。“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diàn,竹席),玉人罗扇轻缣(jiān,细绢)。”这是元朝著名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白朴的散曲《天净沙·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唐朝后期名将、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p><p class="ql-block"> 心入诗境热自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国古代把一年分为五时,也就是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六月的西湖,也就是夏季的西湖,风光不同于其他四时。莲叶无边无际直接云天,此时的西湖,就是绿色的海洋。尽管还有映日荷花,万绿丛中点点红,但红一点不扎眼,绿色是主基调。人入绿海,身自清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是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夜幕下,行人还在赶路,为了避开白天火辣辣的太阳。此时明月当空,清风拂面。抬头有几颗星星,几乎可以忽略的零星阵雨。还有惊鹊与鸣蝉,蛙声与人声,忽隐忽现的稻花香,不知不觉中客栈就在眼前,顿时一身轻松与清凉。</p><p class="ql-block"> 活出洒脱与惬意。“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此诗为唐朝诗仙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夏日山中》。还是李白逍遥,天热了就遁入松林,脱下头巾,披头散发,裸身露怀,慢慢摇着白羽扇,你说天还热不热呢?“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这是北宋词人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词中“沈”通“沉”。“沈李浮瓜”,把李子黄瓜等泡入凉水井里,正午过后什么也不干,躺在院里竹床上,吃过如冰雪的瓜果,干脆好好睡个午觉。耳边,风吹水草猎猎作响,鼻中,清风送来带雨荷香。“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此为白朴散曲《得胜乐·夏》。白朴乘舟游湖期间,随便斜拴兰舟,于凉亭铺凉席,披襟散发乘凉。</p><p class="ql-block"> 放空放下自清凉。“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为《江村》,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之作。长夏时节,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当杜甫亲历中原战乱,历经颠沛流离,写过“三史三别”,他无限满足当时居有定所,食可裹腹。“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中除了平静与满足,丝毫没有夏天的感觉。再看看唐代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王诗魔之谓的白居易,他在如何销暑。“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销暑》)诗人杨万里呢?“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半夜因热醒来,起床出门静立月下,看竹树幽幽,听蟋蟀“嗞嗞”,片刻之后,虽无风过而身已微凉。</p><p class="ql-block"> 泱泱华夏,诗词国度。诗词歌赋,可陈无数。然过多读诵则身心疲劳,劳则心生躁热,在此打住。</p><p class="ql-block"> 夏安!</p><p class="ql-block"> 众生,八方。(乙巳大暑后二日,闲云一)</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4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