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颂歌中的铁血柔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热血颂》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唱军人的歌曲很多,但就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言,我觉得《热血颂》值得大大的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与《热血颂》初次邂逅是在 1986 年。电视屏幕上 14 位成名的歌唱家站成一排,以独特的方式一人一句轮流接唱。那回婉深情,大气磅礴的旋律一经弥漫,仿佛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揪住了我的心。深情铿锵的音符,一个一个地撞击灵魂,那丰厚多彩的声调,宛如一场听觉的盛宴。而如此强大豪华的阵容共唱一首歌,更是新鲜难得,一下子将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唱台上,歌唱家们的热血跟随歌声沸腾,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唱腔都传递着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看台下,观众们的热泪不由自主地流淌,被这激昂又深情的歌声深深打动。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同样胸潮起伏,眼眶模糊。那一刻,《热血颂》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老山前线战士的丰碑,在苍穹下回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热血颂》的旋律很精妙,歌词扑实生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极具特色,极具艺术感染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先说旋律。它犹如一汪清泉,带着丝丝缕缕的温柔,从浅湾缓缓流出。那潺潺涓涓的韵律,恰似轻柔的抚摸。掠过小草,亲吻白扬,像是在与故乡的树木作别。这一段旋律,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让人感受到军人在奔赴战场时,不仅带着嘱托,带着希望,还带着那份深深的柔情。随后,旋律逐渐雄浑激昂,如同江河奔腾,那节节拔高的音符犹如层层叠叠的波涛,把军人火热的衷肠,军人的力量,军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崇高信念烘托的无以复加。最终,旋律融入那无边无际的海洋,把人军人搏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呈现给天地,呈现给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再看看歌词,其生动朴实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情感。它将军人的家国情怀、铁血柔情浓缩在一起,把战士的崇高与光荣、忠诚与奉献有机地统一起来。细细品味,每一句歌词,都是一个特写的镜头。都是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那些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直击人心,让人们在深深的感叹中,醒悟到“理解万岁”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是何等的可贵,何等的崇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光阴荏苒,《热血颂》自它诞生起就一直在神州大地回荡,它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对军人精神的崇高礼赞。它用音乐特有的魅力,向沉浸在岁月静好中的人们诠释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光荣;诠释什么是国魂、军魂,什么是中华的铁骨脊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编辑 / 李保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翻 唱 人 / 桥那边•李保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