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山鹪莺。

袭人姐姐

<p class="ql-block">黄腹山鹪莺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又名: 黄腹鹪莺、灰头鹪莺,色彩鲜艳的扇尾莺科山鹪莺属鸟类。头部呈现灰色或近黑色,喉部及胸部为白色,下胸至腹部为黄色。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中国西南至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和太平洋诸岛屿。</p> <p class="ql-block">黄腹山鹪莺身长12–14厘米,体重6–11.9克。外观吸引人,尾羽长而渐尖。非繁殖季节,冠部、颈背和头部两侧为灰色,眼上方有不明显的白色眉纹;背部橄榄绿,臀部和尾上覆羽最亮;翅膀边缘橄榄绿;尾羽橄榄褐,边缘绿色,尖端稍淡;喉部和胸部为奶油白,腹部变为柠檬黄,下体和尾下覆羽同色;大腿呈肉桂色。繁殖季节外观相似,但尾羽因磨损显得更短,雄鸟喙和口裂为黑色。雌雄相似,雌鸟如非繁殖季节的雄鸟。幼鸟头部无灰色,上体为暗橄榄褐色,翼羽边缘红褐色,下体泛黄,眼睛灰褐色,下颌黄色。</p> <p class="ql-block">黄腹山鹪莺与长尾缝叶莺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有明显的棕褐色头部,且腹部不如黄腹山鹪莺黄色明显。与褐头鹪莺的区别在于:叫声不同,黄腹山鹪莺叫声似小猫轻柔咪叫声,而褐头鹪莺的叫声单调平缓;黄腹山鹪莺喉部、胸上部白色,腹部黄色,而褐头鹪莺下体颜色较为一致,浅色。</p> <p class="ql-block">栖息于芦苇沼泽、高草地及灌丛,尤其是河流泛滥平原上的湿地、稻田旁、运河、湖边、河边,甚至红树林陆侧的草丛边缘。较少出现在干燥的灌木区,如草木边缘、茶园边缘、花园、荒地和灌木山坡。海拔从海平面到1530米。食物主要是昆虫及其幼虫,包括小型苍蝇、蚱蜢、蟋蟀、蚂蚁、小甲虫、鳞翅目幼虫,偶尔吃小蜘蛛和蝴蝶。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保持隐蔽,靠近地面觅食。</p> <p class="ql-block">繁殖季节主要在台湾为5月至7月,在中国南方,求偶始于3月初,筑巢和产卵从4月初持续至6月底。筑巢合作,巢为椭圆形,由粗细不同的草、草根和植物绒毛混合蜘蛛网制成,内部铺细草。巢建于离地30–150厘米处的坚固草茎或小灌木垂枝上。每窝通常产3至4枚蛋,红棕色或赤陶色,平均孵化期为11至14天,由双亲共同孵化。幼鸟在11至12天后离巢。</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东北越南(东京)、中国南部(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和台湾。在中国大陆,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