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翻开清末张謇先生组织南通测绘局测绘的《南通舆图》薛家沙分图,通过学习比对,在图左上角找到了张灿英古桥的位置。薛家沙中心位置在张芝山薛沙村,西界到小海二十大队七队和八队之间的泯沟,薛家沙西边是万寿沙。清康熙末至乾隆初年,长江主泓摇摆不定,长江口沙洲此消彼长,在江北涨出了薛家沙万寿沙等沙洲,江南太仓一带严重坍削,为了达到“占补平衡”,平息民怨,官府一度把江北的薛家沙万寿沙划归江南昭文县管辖,后来才划归通州管辖。</p><p class="ql-block">在张芝山通启大桥往南两百米右转原来有个搪瓷厂,厂西南角有座水泥桥,在这条桥南边50米的天三港河上原来有座张灿英桥,是清末到六十年代沟通天三港河东西的交通要道。说起这条桥,还有一个真实故事。张灿英是清朝道光年间海门三星的一个大粮户,有一次经过此地看到这条小桥破破烂烂、摇摇欲坠,所以斥资建了一条五丈长六尺宽的坚固木桥,上面走车辆行人,桥下舟楫穿行,因为桥下要行船,三跨木桥中间一跨比较高,重车经过需要他人助力。</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以前东桥堍北边有张连堂豆腐店,南边是董汉康车匠店 ;西桥堍北施洪昌剃头店,南边张灿英孙子张根道竹匠店。桥东往北四十米一条往东的小河,上面一座小石桥,这条小河现在还在,上面一座桥,桥南边是搪瓷厂宿舍。1969年,政府创办通海轧花厂 ,张灿英桥拆除,在北边建了一座水泥桥,利于轧花厂机器设备原材料运输。1988年,小海九大队三队台湾老兵罗明康第一封写给父母的信收信人地址写的就是“江苏省南通县张芝山张灿英桥罗仁煌、罗宝冲收”,罗(陆)仁煌是罗(陆)明康父亲,罗明康没有文化,1948年被抓壮丁时登记的就是罗明康,其实姓陆,罗陆发音相近。四十年后,台湾大陆小三通,才有信札来往,张芝山邮电局年轻的邮递员根本找不到老地名,邮电局局长亲自出马,打听到张灿英桥开剃头店施洪昌手里,施洪昌儿子新华和罗(陆)宝冲儿子洪狗骆化小学同班同学,施洪昌停下手中的活计,立即亲自带着邮电局局长去送信。陆明康九旬老娘接到信以后,“喜从天降”,老泪纵横,本以为兵荒马乱中儿子早已过世,竟然还在人间。翌年,儿子从台湾回来,一家团圆,张灿英桥老地名可以说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常熟县昭文县古地图,上面薛家沙万寿沙方位搞错了,万寿沙在薛家沙西侧。</p> <p class="ql-block">张灿英玄孙张秀康讲述张灿英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