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庄小憩

心怡

<p class="ql-block">小闺蜜想品尝一下地道的越南餐,于是有了一次南越之行……</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曾名为“西贡”),是越南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商业发达,由于历史原因,受西方影响,被誉为“东方巴黎”。</p> <p class="ql-block">  统一宫是一座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庞大四层白色建筑,前南越政权的总统府所在地。大厦内有100个装饰华美、富丽堂皇的大小厅堂,可满足外交、宴会、娱乐、居住、军事指挥等各种需要。庭院设计和建筑一样采用左右对称的布局,互相呼应,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它建于1868年,是法国人在印支地区的总督府,称为“诺罗敦宫”;1954年法国撤离越南,移交给当时的西贡政府,改名为独立宫;20世纪60年代,原建筑在一次轰炸中倒塌,在原址新建了现在的大厦,南北统一后,独立宫又改名统一宫。一座建筑的变迁与名称的更迭,记录了这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兴衰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统一宫后面是个公园,绿树掩映下有一家咖啡馆,导游说:“越南人闲暇之时会找地方喝水聊天。”这里人果然不少……</p> <p class="ql-block">西贡圣母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粉红教堂</p> <p class="ql-block">越南人对于咖啡极其热爱,海边、街道、商场,咖啡馆随处可见,甚至一整栋楼里面都是各种形式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芽庄海洋博物馆,成立于1923年,虽然年代久远,但跟我们的海洋馆比简直不值一提。</p> <p class="ql-block">来参观的小朋友,很可爱吧</p> <p class="ql-block">中央邮局,还在使用,但更像个游客打卡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大剧院,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专门用于举办艺术表演的多功能剧院。其内部装饰和外部浮雕都是依照19世纪末法国的剧院风格修建。建筑外观装饰精美,外墙上有各式各样的浮雕和花纹,正面巨型的拱门顶端是两位背生双翼的女天使手扶圣琴的姿态,而拱门下方的两个立柱前则是两位女神,她们似乎要用双手将大门托起,构思独特,突显了浪漫的法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美奈,是位于越南东南部平顺省美奈半岛上的一个小镇,这里有大海、渔村,有红沙丘、白沙丘,还有仙女溪……</p> <p class="ql-block">白沙丘,还可以欣赏到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景象,感受到热烈与静美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爬到沙漠最高处,可以看到远处错落有致的房屋、大海和渔船</p> <p class="ql-block">仙女溪,隐藏在树林里的喀斯特地貌的小溪,两岸沙丘颜色很鲜艳</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越南“‌占婆王国”时期留下的宗教遗迹,名为占婆塔,也称为‌天依女神庙,主要是‌印度教的建筑,融合印度教与本土信仰,供奉的是保护出海渔民的天依女神,相当于中国的‌妈祖,现为越南人与华人参拜场所。</p> <p class="ql-block">建筑以红黏土实心砖砌成,塔身装饰着花纹、神像等精美雕刻,虽不及吴哥窟繁复,却也展现了占婆王国的艺术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来芽庄,必来这里,红砖古韵,塔下风铃,让人思接千古,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钟屿石岬角,景色怡人,但在国内也能见到类似景观,难得的是在这里欣赏到越南姑娘小伙用木头、石板、竹子和古琴演奏的音乐,古朴的“乐器”奏出那么悦耳动听的音乐,很神奇!</p> <p class="ql-block">  芽庄这座海滨小城,是休闲度假的最佳胜地。这里有着六公里长的海岸线,沙粒是细白的粉末状,漫步芽庄海滩,赤足踩上时如坠温热的云絮,每一步都陷进绵软的温柔里。 </p> <p class="ql-block">晨光初染时分,天与海在远方缝合,湛蓝的天穹如无垠的毛毯垂落,海水则漾着蓝绿交错的琉璃光泽,浪花卷起处透出玉髓般的澄澈。</p> <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晚霞为万物披上淡绯薄纱。天光云影褪去炽烈,化作粉橘交融的柔彩,海浪镶着金边漫涌,连游人的剪影也染上蜜色。此时赤脚踩过微温的沙滩,看归航的渔船在玫瑰色海面点起星火,咸风推着潮水一遍遍抹平足印,仿佛时光在此地甘心放慢步履,容你与永恒短暂相拥。 </p> <p class="ql-block">海边有很多餐厅和咖啡厅。傍晚时分,暑热渐消,海风轻拂,置身其间,很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越南的很多酒店都带有无边泳池,方便游客纳凉休闲,可能由于历史渊源或者物价低廉,来此的俄罗斯和韩国游客很多。</p> <p class="ql-block">越南饮食文化融合了中国、法国及东南亚风味,讲求新鲜食材与味觉平衡,以鱼露、香草、生菜为灵魂,形成清爽开胃的特色。</p><p class="ql-block">比如法式长棍面包(Bánh mì)经本土化改造,加入烤肉、腌菜等馅料,成为国民街头小吃。 我们主要在南部活动,这边以酸甜为主,常用椰奶,如碎米饭(Cơm Tấm)、班烧(Bánh Xèo)。 </p><p class="ql-block">核心烹饪哲学是五味平衡:酸(青柠)、甜(糖/椰奶)、咸(鱼露)、辣(辣椒)、鲜(骨汤)交融。 几乎每道菜配薄荷、罗勒、豆芽,解腻增香。 </p><p class="ql-block"> 米制品为主导:米线、米纸、米糕为基础,彰显稻作文化。</p> <p class="ql-block">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很难看到中文,这应该跟“去中国化”有关吧。越南北部曾属于中国或者是藩属国,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看我们是同根同源,但越南也有自身的口语和文化,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外部势力的影响,开始了去中国化进程。“去中国化”从积极方面看,国语字的推广使越南识字率迅速提升,也强化了民族独立意识,成为越南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但是,这也造成了越南严重的文化断层,年轻一代难以读懂用汉字书写的古籍文献,无法深入了解本国历史文化,民族认同也变得模糊。作为普通人,无法了解自己的来处,实在是有些悲哀!</p> <p class="ql-block">六天的行程结束了,护照上又增加一枚印章,世界在我心中又拓开一方新的疆域。这些国度,或披着繁华的锦衣,或裸露着粗粝的筋骨,或充盈,或清贫,却无一例外地,成了我们心中的一块新的拼图。每一次置身陌生语境,都是对自我认知边界的一次冲击。语言不通时一个善意的微笑和手势,能瞬间拉进彼此的距离;品尝从未想象过的食物,无论惊艳还是蹙眉,味蕾都忠实地记录下文化的密码;目睹截然不同的信仰仪式,起初的困惑终将沉淀为对世界多样性的敬畏。这些行走的印记,最终并非仅化为相册里的风景或谈资。它们更像无形的刻刀,悄然重塑着我看待生活的目光。原来,真正的行囊,并非塞满异国的特产,而是内心被不断撑开的辽阔与包容。无论目的地是镶着金边还是沾着泥土,只要脚步迈出,心灵向未知敞开,便总能带回一片滋养生命的星辰大海。这趟永无止境的旅程,最终教会我的,是永远对这颗星球的多样性与可能性,保持谦卑与热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