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的“老”支书

夏季的风

<p class="ql-block">在我们村,提起“老”支书,大伙纷纷称赞,他可是响当当的人物,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姓李,名叫李福中,六十岁左右,中等个子,微微发胖,黑黑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洪亮,听村里人说,年轻时他长的也算很帅,一开始在县城某部门工作,上下班骑着二八大梁自行车,擦的锃亮,留着大背头,衣着讲究,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相当高调了,听说不少媒人给他介绍对象,成为几个村年轻姑娘的候选人。后来村里有威望的人让他回村党支书,他就回来了,用他现在的话说,如果当初不回来,现在他至少是某个单位的领导了。</p><p class="ql-block">虽然他的年龄不算特别大,但因为他在这个岗位上坚守多年,资历老、经验足,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支书。他就像村里的定海神针,带着村民一路向前,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一,要致富,先修路。</p><p class="ql-block">以前,我们村的路那叫一个差,主干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胡同路更是惨不忍睹,由于村里没有下水道,家家户户的脏水都直接流出来,流到胡同路上,臭气熏天不说,由于胡同都是土路,遇到水就成泥,每条胡同都没法正常走,要么是中间路上扔一些砖头瓦块,要么是靠墙根儿扔一些砖头瓦块,行人踮着脚尖,小心翼翼踩上去,进进出出,遇到雨天,出门都得穿胶鞋,天天泥里水里,苦不堪言。孩子们上学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个狗啃泥。</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我家门前的路,属于村里的次干道,行人,车辆走的多,时间一长,路面高低不平,轧坏了,遇到下雨,低洼处都是水坑,骑车经过,一不小心就栽进去了,弄一身泥水,如果雨水多,小孩子们在路面洼地还可以骑飞车,玩漂流,这里真正成了“水泥路”,看似热闹,实在村民很无奈,我们多么期待早日修一条宽敞的大路呀。</p><p class="ql-block">“老”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四处奔走,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资金支持。在老支书的不懈努力下,领导终于被感动了,下拨了资金,不仅可以修路,还可以挖下水道,村民听到消息后,全村欢呼,这是历史性的项目。</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尽快把路修好,他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县城,磨破了多少双鞋。资金到位后,他又天天守在工地上,监督工程质量,协调各种问题。有一次,施工队为了赶进度,想偷工减料,“老”支书发现后,当场就发了火,严肃地批评了施工队负责人,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在他的严格把关下,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终于修成了。接下来,“老”支书继续向上级打呈请,要资金,第二年,在上级的支持下,每条胡同路面都得到了硬化,从此真正解决了村民出门难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二,发展企业,振兴乡村经济</p><p class="ql-block">我们村里没有明显产业,村民老实本分,世世代代都是务农,为了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老”支书一直在琢磨发展产业的路子。他经过多方考察,发现我们村的土壤适合种花生。于是,他鼓励大家多种花生,为了解决销售问题,“老”支书又四处联系经销商,建立销售渠道。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的花生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老支书还鼓励有头脑的人发展养殖业,目前有两家比较大的养殖场,都发展的很红火,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买上了汽车,日子过得风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三,化解纠纷,保证邻里和谐</p><p class="ql-block">村里人由于盖房地基问题,或者种地相邻地边问题,难免会有一些矛盾纠纷,“老”支书总是第一时间出现,耐心地调解。有一次,两户村民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动手。“老”支书得知后,立刻赶到现场,把两户人家叫到一起,心平气和地听他们诉说自己的诉求。然后,他根据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经过他的调解,两户村民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在“老”支书的努力下,我们村是当地最早按照家里男孩数目公平划分宅基地的村,为了减少盖房高低得纠纷,老支书要求全村人统一房屋高低,统一房屋样式,成为当地的典范,村里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村庄的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老”支书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为我们村遮风挡雨;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村发展的道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