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黑独山是近年才火起来的自然景观,封闭的景区是今年才开始运作,进入无需门票,但要乘坐价格不菲的区间车。按原计划是去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的石油小镇,那是已废弃的1960年代石油工人的聚居点,为此我还准备了包括解放鞋在内的一整套绿军装,想打个有年代感的卡。后来领队建议去离石油小镇不远的黑独山,团友们都觉得也许这更新奇更有看头,于是进去看个究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区间车播放了黑独山介绍,这才知道,这属于雅丹地貌的变种,古代这是一大片火山,爆发后喷发的玄武岩在强烈的风沙作用下。表面风化成碎屑,经过长期风蚀形成了表面近乎成纯黑色毫无植被的山体,连绵的黑山山势孤峻嶙峋,衬以周边一望无际的黄沙,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卷,也有人称其像月球的表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从茫崖往翡翠湖行进的路上,我就留意到戈壁远处的山体黑乎乎的,只是没想到这也是黑独山的一部分。下了区间车发现,里面的山体还不如路上所见的黑,不少游人都往里走爬到半山腰打卡,我深感纳闷,车上不是反复提醒不要跨越围栏进入山体吗?还强调说已经有人反映黑独山没那么黑了,那是因为表面的黑色碎屑是历经千百年才堆起这么薄薄的一层,经不起踩踏,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可这些人咋就不听,咋就不能像鸣沙山那样安排些志愿者守护在围栏前提醒呢?看来,国民素质和坏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也许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提升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严格遵守规矩,和领队及几位团友沿着柏油路往近两公里以外的胭脂山方向走,想着那边随意攀爬的人会少些,也想看看胭脂山。到了才顿悟,所谓胭脂山就是一座暗红色小山丘,无非就是在周边都是黑砂覆盖的山体中,这片红显得格外另类,好像黑脸颊凸显的淡淡红唇。于是便在其附近飞起无人机一览个究竟。往高处飞往远处看,黑独山还是气势非凡的,真的就像大地的水墨山水,大自然如此独特的美丽馈赠,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有的小景,可以与人有机融合打卡留念,而有的大景,人在其中真的显得非常渺小,那又何必强求与其同框呢?也许空山不见人的图片,更具水墨风情之大美。</p> <p class="ql-block"> 因为还要赶往翡翠湖,只能匆匆看上几眼。其实这种雅丹地貌在早晚光线下欣赏更具美学价值,但那就真得住下才行。如此我想到对面的石油小镇,既然那里曾经是个繁华的小镇,那必备的生活设施如水电应该还会留存下来,只需略加改造和扩容,也许就可以利用结构尚结实的房子开发些民宿。</p> <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眼前浮现出电影《创业》的画面,石油工人围坐在篝火前读《实践论》和《矛盾论》,耳边响起那首曾经非常熟悉的歌,“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石油工人心向党,满环深情望北京”。如果深夜这里也有一堆篝火,那么一定会把黑独山染红,以此为背景拍摄星空星轨,一定会很美很有意思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