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高加索三国游——阿塞拜疆

明明

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国名意为“火的国家”,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正式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国,也是第一个有歌剧和戏剧院和现代大学的穆斯林国家。阿塞拜疆于1920年并入苏联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阿塞拜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1年8月30日独立。(引自)<br><div>阿塞拜疆语属欧洲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与土耳其语有很大的联系。是阿塞拜疆的官方语言,阿塞拜疆人也大都通晓俄语。(引自)<br></div> 阿塞拜疆,是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的总统制共和制国家,首都巴库。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16世纪至18世纪受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19世纪30年代,北阿塞拜疆(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并入沙俄。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20年4月28日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该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10月18日正式独立。(引自) 2025年6月21日晚上11点,我们从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乘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航班,准点降落在巴库国际机场。阿塞拜疆是我们高加索三国游的最后一个国家,在巴库住两晚后我们又将搭乘我国南方航空的航班飞回乌鲁木齐,再转机回成都,结束此次旅行。 夜幕下的机场候机大楼别具一格很有特色,我们在降落时看到巴库应该是一个大城市,灯火辉煌。 我们在机场与我们的地接导游汇合了,离开机场用了比较多的时间终于到酒店了。从机场到酒店穿过了市区,感觉市区有很多高层建筑,有些现代化城市的样貌,酒店的位置应该是在市郊,周围没有看到商业区, 酒店大堂很有气势,环境不错,我们这些天住宿的酒店,第比利斯、巴统、埃里温和巴库的都不错。我们在巴库住两晚,所以第二天不需要带行李。 房间很大,这些天住的酒店都有烧水壶,有一次性用品,有矿泉水,茶叶包和咖啡包等等。 6月22日早上,外面起风了,而且风很大,我们上午9点出发,所以早上8点我们来到餐厅吃早餐,食品很丰富。 巴库(英语:Baku),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里海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2192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2008年)。巴库由10个行政区和46个城镇组成,1月平均气温为4℃,7月平均气温为27.3℃。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图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引自)<div>巴库一个城市的人口与亚美尼亚全国的人口相当,比格鲁吉亚全国人口少一点,可见巴库是高加索三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阿塞拜疆也是高加索三国人口最多的国家。</div> 在18世纪,巴库为巴库汗国都城。之后与沙俄一直有着战火的联系。在1803年,Tsitsianov曾与作出妥协的巴库可汗签订了协议,但很快被废止了。1806年2月8日,巴库汗Huseyngulu被俄人Tsitsianov在城门前刺死,其后巴库投降,并入俄国。1813年俄罗斯与波斯签署了古利斯坦条约,将包括巴库在内的高加索地区正式并入。19世纪70年代,巴库开始工业性采油,19世纪末成为外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举世闻名的石油基地,拥有22大炼油基地,石油工业发达。1917年曾成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巴库公社。1920年成为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1922年由于阿塞拜疆加入外高加索联邦,而联邦加入苏联导致阿国首府在此期间变为第比利斯。1936年后重新成为阿塞拜疆首都。现代的巴库建在环绕海湾的山坳上,街道整齐而建筑巍峨。(引自) 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br><div>6月22日上午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市郊的第一个打卡点——泥火山。</div> 当天上午天气不好,骤风风力很大,走在栈道上面都站不稳。 巴库泥火山是阿塞拜疆独特的地质奇观,以数量多、分布密集和独特景观著称,集中了全球约400座泥火山,占全球总数(约1400座)的30%,是地球上泥火山最密集的区域,被称为“泥火山之都”。(引自) 在我们的认知里:火山口都是高大无比的存在,比如长白山、天山天池、富士山等等,当我们看到这些小小的锥状体时,无法将它与火山挂钩。 导游说:泥火山由地下石油、天然气与甲烷气体通过地壳薄弱处喷发形成,喷发物为冷却的泥浆,常夹杂彩色油花。其形成与岩浆火山无关,属于“假火山”。 原来泥火山它是一种与天然资源存在有关的产物,那么现在在我们的脚下,是不是还有大量的资源没有被开采。 多数火山高度低于10米,呈锥状小丘或盆穴状,表面常冒气泡并间歇喷发。泥浆温度极低,可作天然面膜或护肤品,部分火山口内可见“咕咕”冒泡。现在能人们游览的区域很小,所以跟着栈道转一圈很快就出来了。“阿塞拜疆”这个国名来自于古老的波斯语,意思就是火的国家。<br> 戈布斯坦博物馆(Gobustan Muzeyi)。博物馆从史前艺术、历代岩画、戈布斯坦的史前艺术家、岩画的意义、动物与猎人、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六大部分,以文字介绍、实物、图画视频、模型文物等方式,介绍了戈布斯坦地区的地壳形成、古人生活、岩画雕刻、用具遗存、物种起源等,面积不大,内容丰富。馆内模拟的各种古人岩画图形,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面全是动物骨骼标本,收集的很齐全,保护的很好。 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有。 没有想到在博物馆里面看到了这张有关人类起源和迁徙的示意图。<div>由于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原先生活在森林里面的古猿们过着树栖生活,它们依靠树枝间的跳跃和攀爬寻找食物、躲避天敌,四肢逐渐适应了抓握树枝和悬挂身体 。然而,东非大裂谷东边生态环境的改变,让古猿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森林减少,食物资源变得稀缺,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在草原开阔的环境中,古猿们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远处的食物和水源,也有利于在草原上长途跋涉。解放出来的双手,让它们可以使用工具,比如捡起树枝挖掘植物根茎、用石头砸开坚果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标志着古猿开始向人类的方向迈进 。(引自)</div> 展馆旁边的文化展示区,可惜我们完全看不懂文字。 结束了泥火山之行,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打卡地——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区。 戈布斯坦,位于巴库以西约80 公里,是以古老岩画和泥火山闻名于世的地区。据说自公元前8 世纪开始,就有先民在这一地区定居。但直到二战时期,才有考古人员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岩壁上的刻画,统计下来多达3500 幅。1965 年,俄罗斯和阿塞拜疆考古学家又在此发现6000 多幅岩画。这些岩画体现了两万年前史前时代文明,将古阿塞拜疆人的生活与世界观传承至今。(引自)<br> 中午十分,天气好转了,风力也减弱了。 这些岩画和我们的贺兰山岩画,新疆天山山脉中的康家石门子岩画一样,原来古人类的文明是一样的。 古人类岩画位于大高加索山脉东南角的杰伊兰克奇梅兹河流域,为多山的丘陵地貌,真是名符其实,戈布斯坦在阿塞拜疆语中本来就是“沟壑纵横的地方”,远远望去,戈布斯坦博物馆就隐身在一堆巨大的乱石阵中,带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引自) 这些巨大的岩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怎样堆砌在这里的,古人类在这里是如何生存的。 这里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些岩画保护的很好,还有解说词,我们能看到丰富的知识。 中午12点了,我们要离开了,在阿塞拜疆的旅游巴士都是奔驰车,跟我们去土耳其那边一样的,车况很好,有提供车载Wifi,很喜欢这点服务比前面的好。 离开戈布斯坦岩画区我们就被带到了位于里海边上的餐厅吃午饭,这是在阿塞拜疆吃的打一顿民族特色餐(除去酒店的早餐)。 这家餐厅院子很大,有几个老板的孩子很引人喜欢。 里海,地处欧亚交界处,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五国接壤,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湖面面积为36.8万平方千米。南北长1200千米,平均宽320千米,湖岸现长约7000千米,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约有岛屿50个。(引自) 大约一万年前,里海水位要比现在低约100米。后续的几千年中,里海水位升高,一度比今日高出约50米,甚至溢出到黑海。最近三千年,里海水位又开始回落。在2021年3月,里海沿岸的德尔本特附近,有一座要塞随着里海退去而显露出来,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周围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里海矿藏丰富,石油、食盐、基硝等资源丰富,航运十分发达,以石油运输为主,里海以盛产鲟鱼而著称于世界。(引自) 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来到了下午的打卡点——比比-海巴特清真寺,这是我们在巴库两天时间里面,所要参观的唯一一座清真寺,在巴库虽然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它曾经被沙俄统治,和加入前苏联有100多年时间,所以这里的清真寺不多。 比比海巴特清真寺是阿塞拜疆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宗教意义。清真寺里面面积很小,清真寺用绿色的装饰是第一次见到。金色的顶部非常漂亮。 清真寺初建于1281年,由伊儿汗国统治者建造,最初是阿塞拜疆伊斯兰教的中心。1936年被布尔什维克党摧毁,1990年根据原貌重建为复制版。融合伊斯兰与希尔万沙时期风格,以绿色穹顶、金色网状建筑和复杂几何图案为典型特征内部装饰华丽,天花板与墙壁采用翡翠色瓷砖,营造出与里海相关的视觉效果。(引自)<br> 它是什叶派第七任伊玛目穆萨·卡齐姆之女哈克玛的陵墓所在地,因此在阿塞拜疆伊斯兰教中具有极高地位。 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先有清真寺,是不能在清真寺里修陵墓的,但如果先有陵墓,在其上面修清真寺就另当别论了。<br>Bibi heybar清真寺里埋葬着穆罕默德第六代的一位女性后裔和她的丈夫,还有她的两个孩子。当时,穆罕默德的第六代后裔有四个姐妹,为了逃避逊尼派的迫害来到这里,在这里定居,死后就葬在这里,这是其中的大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她的陵墓上修建了Bibi heybar清真寺。她的三位姐妹在巴库所葬的地方也各有一座清真寺。(引自)<br> Bibi heybar清真寺规模不大,但十分精美,特别是清真寺里的穹顶,绿底描花,金光灿灿,富丽堂皇。进清真寺需要脱鞋,清真寺中间主殿是穆罕默德第六代后裔和她的丈夫,还有她的两个孩子低陵墓,她的石棺上放着一部古兰经。(引自) Bibi heybar清真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在清真寺外崖下海边是港口和船坞。 下午第二个打卡点就是阿塞拜疆的第一口油井所在地,这里任然在出油,只是现在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阿塞拜疆第一口油井于 1846年 在巴库附近的 歇隆半岛 被发现,由俄国人钻探。该井的发现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起点,巴库因此成为“石油第一城”,20世纪初其石油产量曾占全球一半。(引自)<br> 1873年,阿塞拜疆打出第一口油井,1876年后由瑞典企业家罗伯特·诺贝尔兄弟投资创立的Branobel公司开始大规模开发,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石油第一城。 这个磕头机依然在不停地工作着。 下午我们进入市区,这是巴库里海海滨大道,我们在附近下车逛一下海滨大道。 下午3点过我们进入市区,首先来到了位于海滨大道的德尼慈购物中心,这是巴库最大的商场,进去看看里面的模样,顺便可以去个洗手间。 进入大门后必须过一个安检门,把手机拿出来放在安检门旁边的桌子上面,背着包过安检门,再拿上手机离开,进入商场。 商场一楼展厅有我国的长城汽车展示。 在巴库看到如此高大上的商场,实属意外,看来有资源的国家比较富足。 家电专卖厅有很多我国的品牌。 从商场出来就是巴库的海滨大道了。 离开海滨大道跟随导游来到了附近的巴库老城,这里沿街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俄式的,但是它又是一座千年古城,这里依旧保留着多处名胜古迹。 在老城里面随意闲逛,这里倒是像西方国家。在老城里面边走边记录。 <div>巴库古城位于巴库市中心,建在突出的悬崖上,古城墙全部用削平的石头做成,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完整地包围着巴库老城,彼此连接精巧至极,无论从哪个地方都辨别不出接缝。<br></div> 各色商品琳琅满目。 在老城悠闲的逛街很享受这种慢生活。 晚上六点我们就来到了吃晚餐的餐馆,又是一次意外的惊喜,餐馆古香古色的装修,具有浓烈的民族氛围。第一位走进去的是我们的导游。(此视频是同团的团友制作的) 这家餐馆比较奢华,好吃的东西也是很多。 趁着还没有开餐前拍一下餐厅。 又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新鲜的蔬菜还是需要的。 这是最后一道大菜,也是主菜,可惜我们已经吃不动了,剩了很多,浪费了。 餐馆里面的民族小乐队为我们演奏的中国乐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给了我们惊喜。又是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我们这天晚上比平时回酒店的时间早,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还有最后一天的行程了,第二天的晚上就是要在飞机上面度过了。 6月23日是我们这次三国游的最后一天了,即将结束全部行程,晚上会搭乘我国南方航空的航班回到乌鲁木齐,这天早上巴库没有了前一天的大风,天气不错。 上午9点去吃早餐,这两天在巴库没有很远的行程,所以我们这天是10点出发。 这是1马纳特,问导游要的,就是为了去卫生间预备的。 上午第一站我们来到市内的高地公园,在这里可以看到火焰塔(三栋外型酷似火焰的高楼)、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等等地标建筑。 巴库的地标也是巴库最高的建筑——火焰塔,由三座高塔组成,象征着首都历史标志的三团火焰。火焰塔的塔高超过30层楼,塔身完全被LED屏幕覆盖。每当夜幕降临,屏幕会呈现出跳动火苗的效果,无论在巴库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是巴库夜景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三座大楼一座是酒店,一座是写字楼,一座是公寓。耗资 3.5 亿美元的火焰塔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地标性建筑。 前一天晚上我们从机场去酒店是路过这里,它的色彩也很漂亮。 这里还有一座清真寺和烈士墓地。 在高台上面可以看到里海海湾和周边的建筑物。 得益于里海盆地的石油,巴库是外高加索地区最发达的城市。这座路灯也很漂亮。 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一座神奇的建筑物,也是阿塞拜疆的新地标,连出入境章上都是它的图案。中心包括一个博物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新建筑将在这个地块的城市开发项目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围绕一个全新的中央广场重新定义这一地区的居住区、办公区、酒店和商业中心。<div>我们第二个参观项目就是这里,它的独特的流线型外立面让我们想起了长沙梅溪湖畔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后来知道了这两座建筑都是同出于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br></div> 此处原本是已弃置的前苏联坦克工厂,兴建现代的文化中心颇有废旧纳新之意。文化中心由号称“建筑界女魔头”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操刀设计。凭借其大胆又浪漫的设计理念,该设计获得了伦敦设计博物馆2014年“年度设计大奖”(引自)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entre ),这一文化中心以前任总统命名,于2012年正式开放,其构造轰动一时,过于复杂,以至于其馆长也经常在其中迷路,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寻找路径。(引自)<br> 在建筑外面有很多雕塑,最明显的就是这个,不知道它的寓意是什么。 玩耍中的孩子。 太喜欢这个标志物了。 瞧这一大家子,或者是好朋友。 公元6世纪到16世纪,希尔万尼王朝统治着阿塞拜疆的北部地区,1191年,一场大地震摧毁了当时的首都舍马基,巴库便成为希尔万尼王朝的新都城。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被分为古城和新城两个部分,古城便是希尔万尼王朝时期所建,城内仍保留了12世纪时期的防御城墙,石板路遍布。城中建筑呈浅黄色,经过历代保存、修葺,混合着阿拉伯和欧洲建筑风格。(引自) 上午的行程结束了,我们登车继续下面的行程。 中午餐依旧是当地特色美食。 午餐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去老城的席尔旺沙宫,首先路过了这座雕塑。 走在老街上还遇到了一家微型书博物馆,门面很不起眼,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居然收藏了这么多微型书,还有我们的红宝书,居然也属于微型书被收藏在这里了,现在我们自己家里面恐怕都没有了,真是想不到会在阿塞拜疆的巴库看到我们过去人手一本的红宝书。 这些微型书由萨拉霍娃女士历经30年心血收集而来,其来自64个国家、超过6500多本。这些书最小的只有1枚硬币那么厚,内容更是包罗万象,还收藏了中国的连环画、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甚至还有毛泽东诗词和全套的四书五经。(引自) 各个国家的微型书都被陈列在橱柜里面。 老城内有许多中世纪的建筑遗迹:少女塔、商队客栈、公共浴池、清真寺和住宅楼等,但它依旧是一座鲜活的、生动的城市。踏在泛着青光的石板路上,感受到的是巴库干岁月的静谧。<br> 老城本身与城市里的少女塔、希尔万沙宫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古城建筑群的制高点是希尔万沙宫,这是希尔万尼王朝的皇宫、陵墓和清真寺,跟古城同期修建。如今的希尔万沙宫已经变成博物馆,向游客讲述着巴库古城的历史。宫殿的主要入口有门楼装饰,设在宫殿的西面,门楼的阶梯通向圆顶的高高的八角形大厅。整个王宫包括希尔万沙寝宫、会客大厅、赛义德·雅哈亚·巴库维墓、齐古巴特清真寺遗址、穆拉德之门、沙赫清真寺、席尔旺沙家族墓、浴室遗址等。(引自) 博物馆的部分馆藏。 博物馆院子里面有杏子树,可以摘着吃,味道不错。 我们在博物馆与我们的导游合影。 记录美好的一天。 阿塞拜疆我会记着你的,美好的国家,热情的人民,悠久的历史。 这位小朋友起初看到我们显露出很高兴的摸样,当大家都把手机对着她拍照,把她吓哭了。 下午三点过我们离开了希尔瓦沙宫,顺着老街继续去下一个打卡点——少女塔。 少女塔位于巴库老城的东侧,长相非常简洁怪异:一个大圆柱,加上一堵大城墙。可能始建于公元前6-7世纪,但现存建筑为12世纪希尔万沙王朝时期重建,与古城墙同期建造。最初为拜火教火祠(塔顶用于天葬),后成为军事防御堡垒,18-19世纪转为灯塔,20世纪60年代修复前无内部楼层少女塔不仅是外国游客的必达景点,还是阿塞拜疆的国家象征之一,因此被印在了纸币和官方信笺上。(引自) 少女塔8马纳特(阿塞拜疆货币)的门票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塔内的每一层都是一个小型的高科技博物馆,整座塔化身为一座展示巴库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和礼品店。在少女塔的塔顶可以看到巴库老城的全貌、巴库滨海大道和辽阔的巴库湾。我们的行程没有安排入内参观,里面要爬楼梯,所以大家都没有进去。 在巴库的最后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这里,即将带着美好的记忆离开。 最后告别老城。 在巴库最主要的大街上,看到了南来北往的公交车,大公交车都是三门形式,比另外两个国家的公共交通好很多。另外这三个国家的汽车方向与我国一致(左舵靠右行驶)。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地铁于1967年11月6日开通,有着典型的前苏联地铁系统特征,包括非常深的中央车站,精致的装饰品和融合传统的阿塞拜疆国家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图案。目前,该系统具有3条线路,总长36.7公里,25站双向轨道。(引自)<div>可惜我们没有下到一个地铁站里面去看看,我国最早的地铁是北京地铁1号线,是1969年10月1日开通运营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的地铁开通时间都早于我国,看来他们都是得益于前苏联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期。</div> 傍晚6点半导游带我们来到巴库一家中餐馆吃完饭,这是我们高加索三国游的最后一顿团餐了,我们这次旅行是包含了所有的餐食,所以不用操心吃饭问题,最害怕在当地找餐馆,因为在小国家涉及到不同的货币和语言,害怕会遇到麻烦。 晚上快8点导游准时把我们送到了巴库国际机场,机场候机楼不算太大,一进大门就可以直奔值机柜台。 我们排队值机可以回家了,观察了排队的人群,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同胞,但是工作效率不高,我们等了很久。 排队值机然后去海关出境,安检,花去一个小时后终于进入候机大厅,看了一下免税店都是以欧元计价,也没有想要的东西,我们的航班是晚上10点40分的,休息一下。于晚上10点20分登机,准时离港回家。 走过登机长廊,踏上南航的飞机,准时起飞告别巴库,我们一路向东,去追逐东方日出。 中国与高加索三国有四个小时时差,我们晚上10点过起飞,北京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两点过了,经过一段时间飞行,空中早餐送来了。 自己感觉这个飞行夜很短,没有多少时间就天亮了,已经可以看到下面乌市了。 上面的图左下是我们起飞的时间,右下是我们到达乌鲁木齐的时间,巴库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对照。 我们顺利回来了,下机入海关,拿行李,再去南航的值机柜台办理国内的航班值机,又用去了很多时间。 我们回成都的航班是中午12点的,所以我们没有出机场,在一楼洗漱以后(这边人少),随便找了一家餐馆再吃了一点东西,现在天山机场一楼到达厅这里餐饮很少。这个新鲜的现包的饺子蛮好吃的。 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终于可以再次登机,告别乌市回家了,以后可能不会再来新疆了,我们对新疆还是一往情深的。 6月24日下午4点过我们拿上行李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13天的旅程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整理带回来的作品,期待以后得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