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让烽火岁月在墨香中重现</p><p class="ql-block"> 范淑文</p><p class="ql-block"> 《晋阳秋》是六十年代人所共知、一部以山西太原作为主战场抗日救亡的小说。曾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后,受到听众的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晋阳秋》的作者慕湘将军,在抗战前夕,以他在太原的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在枪林弹雨的场景,他满腔的愤怒想到了报仇。用自己手中的笔,把悲痛和怀念倾吐出来,留给后人,珍惜祖国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初夏,我有幸跟随山西省散文学会,来到位于晋源区花塔村的《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聆听晋源区党校校长程煥金的介绍。当程煥金校长展开手稿,浓香的油墨裹着烽烟,漫过满堂文人志士的衣襟。</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前,晋阳大地的秋色浸染了血色与硝烟。车把式刘五穿过城门洞,踏入一片混杂的商铺市井,石磨的转动与抗战标语的飞扬,掀开了慕湘将军《晋阳秋》小说的序幕。这里既有 “朱漆斑驳的古老宅院”,又有 “缝纫机跳动的烟火气”,而这一切在日本军的铁蹄下岌岌可危。</p><p class="ql-block"> 以共产党人郭松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学生,在“牺盟会”的领导下,他们动员民众,揭露汉奸,将牺盟会的火种播撒在晋阳大地。身为女师教员的兰蓉,以柔弱的身躯冲破封建桎梏,与李凝芳等女性,并肩投身救亡运动。她们在课堂上宣讲抗日真理,在街头组织募捐活动。甚至李凝芳逃离封建婚姻,投身革命的蜕变,成为旧时代女性觉醒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郭松联合进步青年,状告汉奸,组建游击队,与消极抗战的蒋阎势力和投降势力做斗争,最终组成抗日统一战线。</p><p class="ql-block"> 程煥金校长意味深长地讲述晋阳城曾经的辉煌与遭遇。他说,太原古县城的抗战烽火就是通往延安的要道,是整个抗战历史的重要一支。</p><p class="ql-block">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蚕食中国,国民党政府步步退让,平津、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p><p class="ql-block"> 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山西是红军抗日的主战场。毛泽东指出 “华北是全面对日作战的战场,经营山陕,主要是山西,是对日作战必要与重要的步骤。”</p><p class="ql-block"> 星星之火,在山西的抗日战场一次又一次的点燃。平型关大捷,在山西灵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夜袭阳明堡,山西代县一小时击毁24架敌机;雁门关大捷,山西代县雁门关两次伏击切断日军补给线;百团大战,山西是敌军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联想到,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前 “九三”大阅兵,大镜头给到一位受阅老兵的行礼,道出了全体老兵的心声 “我们活着一定要替战友走过天安门!”老人家们做到了,他们是活着的抗战记忆!</p><p class="ql-block"> 站在《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里,我看到了陈列着慕湘将军的手稿,写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话。他说,“在那黑暗的年代里,有时我们仓促一别,彼此间还有很多话没说完,满心期待下次重会作彻夜畅谈。突然噩耗传来,从此便是永远再见不到的踪影。”“在这种时候,理性和感性的控制完全失效,仇恨、悲痛一下子上升到了极限。对自己说报仇吧!” 慕湘将军以笔为枪,将太原县的抗战史诗铸成文学丰碑。而今人重建太原县古城、再版《晋阳秋》经典著作,就是以文化为桥梁,让历史的回声永不沉寂。</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晋阳大地,稻田书院的书声与纪念馆的展览交织,告诉后人:秋色虽年复一年,但血火淬炼的信仰,终将随山河日月永恒同辉。</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的风雨,晋阳秋色未老。“记录成一部小说,以此聊慰先烈英灵” 这或许是慕湘将军最深沉最有力的文字表达:让烽火岁月在墨香中重生,让每一代人都能在秋阳下,聆听见曾经的呐喊与誓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原晚报2025年7月10日登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