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石公园(Yellowstone Park)是一座超级火山(Supervolcano)。30✕45英里(55✕72公里)的破火山口形成一个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由历史上三次大规模喷发形成,最近一次喷发是在约64万年前,喷发物质覆盖了近9000平方公里区域。目前火山口下方仍存在活跃的岩浆房,深度约8公里,直径达70公里。这里有1万多个温泉和300多个间歇泉,有290多个瀑布。因此它在1872年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此前的一号公路、优胜美地、大提顿什么的,相比之下都只是序章,黄石公园才是大戏。尽情欣赏它的色彩斑斓,领略它的美吧。</p> 温泉 <p class="ql-block"> 大棱镜(Grand Prismatic)是美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温泉。它宽约百米,深49米,每分钟涌出泉水约2000公升,温度为71°C左右。</p><p class="ql-block"> 沿着栈道向大棱镜走过去,不能靠近,只能站在二三十米开外欣赏,视角很平,圆形轮廓在视觉上成了扁扁的,加上泉水不住地冒着热气,看不分明,就以这样抽象画的形式呈现其五光十色的样子吧,但足以领悟它为什么被称为“大棱镜”。</p> <p class="ql-block"> 据说大棱镜温泉湖面的颜色是随季节而改变的,春季就会从绿色变为橙红色,这是由于富含矿物质的水体中生活着的藻类和含色素的细菌等微生物, 它们体内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会随季节变换而改变,使得水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大棱镜的外圈呈现钙华阶梯,像梯田似的,韵律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 偶尔一阵风,裹挟着蒸汽的水珠扑面而来,有股淡淡的矿物质味道,好像在云里雾里。</p> <p class="ql-block"> 移步爬坡,来到大棱镜旁的小山坡上,就可以俯瞰这个温泉,不仅能看清它的圆形轮廓,还可借日光看到泉水梦幻般的蓝色和棱镜一般折射的七彩斑斓。尤其是蓝色和橙色这两个互补色精妙地结合在一起,边缘的橙色托举出温泉的蓝色,形成一种天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西拇指间歇泉盆地(West Thumb Geyser Basin)内的黑池(Black Pool),水的颜色蓝里带绿,池水不停地冒热气;而它之所以叫做黑池,是因为曾被蓝藻菌覆盖呈现黑色。现在因水温升高才恢复蓝绿色。</p> <p class="ql-block"> 现在黑池的外圈还依稀可见黑色,不知是不是早先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这一池水的颜色又有所不同,它叫祖母绿温泉(Emerald Spring)。它独特的色彩是怎么来的呢?答案是硫磺所致。这个8米深的池内有硫磺沉积物。硫磺的黄色与反射的阳光中的蓝光相结合,就使温泉呈现出祖母绿色。</p> <p class="ql-block"> 这个温泉按字面意义可翻译为蓄水池温泉(Cistern Spring)。阳光下,它的水蓝得很透彻。</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在一个清澈的水池中,水吸收了阳光的所有颜色,只有蓝色被反射回我们的眼睛。这就是它在我们面前呈现为蓝色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牵牛花池(Morning Glory)的三维效果看似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它的色彩却更加别致。然而看了说明才知道,其底部深绿到面上的淡黄、橘黄、深棕色,是温泉的温度渐渐降低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这一池水之所以呈现为几种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其中有各种藻类和细菌生存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体现为不同的颜色。只有少数很难看到的细菌物种生活在高于沸点的地方;随着面上的泉水逐渐冷却,就创造了适合这些色彩丰富的藻类和细菌物种生存的低温环境。</p> <p class="ql-block"> 进一步阅读池边的介绍,却发现这些色彩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的无知:有人将硬币等异物扔进温泉,堵塞了其通风口,致使温泉的温度降低。棕色、橙色和黄色的藻类和细菌得以在较冷的水中茁壮成长,逐渐使池水从鲜艳的蓝色变成绿褐色。</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温泉,黄石公园一面告诫游客勿向池中扔东西,一面定期派人打捞池底的异物。</p> 间歇泉 <p class="ql-block"> 卓越间歇泉(Excesior Geyser)是全世界最大的间歇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通常只能看到它像温泉一样冒热气。铭牌上介绍说,它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1985年9月14日;下一次何时喷发很难预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百多年前——1888年拍摄的卓越间歇泉喷发情景,果然卓尔不凡。</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黄石公园里,不时可以看到与卓越间歇泉相反的间歇泉:日夜不停地喷发,但喷不高。</p><p class="ql-block"> 据说黄石公园的间歇泉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p> <p class="ql-block"> 与长久不喷发、时刻不停地小喷发、无法预测何时喷发的间歇泉不同,黄石公园最受追捧的是这样一个间歇泉:每90分钟左右喷发一次,每次喷发好几分钟,非常守时,决不让等待的游客失望,所以被称为老忠实间歇泉(Old Faithful Geyser)。酒店大堂里有这样一个老忠实下一次喷发时间的预告牌,就像机场里预告几点几分登机。</p> <p class="ql-block"> 傍晚,游客们按照预告的时间,提前几分钟坐在酒店阳台上,观赏老忠实间歇泉按时喷发。</p> <p class="ql-block"> 傍晚顺光拍摄,能看到喷泉雾里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清晨逆光拍摄,寻找喷泉遮天蔽日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汽船间歇泉(Steamboat Geyser)现在处于歇息状态,它上一次喷发是在4月14日上午11点05分,喷发时水柱可高达300英尺(91米),是老忠实间歇泉的两到三倍,而且可以喷水咆哮长达24小时,将附近蓄水池填满。</p><p class="ql-block"> 它像许多间歇泉一样,喷发时间不可预测。</p> 钙华阶梯 <p class="ql-block"> 钙华阶梯(Travertine Terraces)也称石灰华阶地。黄石公园猛犸温泉(Mammoth Springs)景区的钙华阶梯和我们在四川九寨沟黄龙看到的景色差不多,都是由于地下热水溶解了石灰岩,涌出地面后随坡漫流,水温不断降低,石灰岩汁逐渐沉淀下来,于是形成了阶梯。</p><p class="ql-block"> 这片如雪白梯田般的钙华地貌,像固体的波涛。</p> <p class="ql-block"> 钙华层有些洁白如玉,有些呈黄色,交织在一起,像凝固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 钙华阶梯层层叠叠,整整齐齐,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几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像交响乐的乐谱。</p> <p class="ql-block"> 仿佛听见滴滴咚咚的弹拨声。</p> <p class="ql-block"> 像交响乐的尾声,旋律渐渐隐去。</p> <p class="ql-block"> 在看台上静静地欣赏这鬼斧神工的雕塑、这宛如天籁的乐曲。</p> 瀑布峡谷 <p class="ql-block"> 黄石公园里瀑布很多,主要的一条瀑布分成两截:上瀑布和下瀑布。上瀑布(Upper Falls)隐藏在山中,我们只能远远地张望。</p> <p class="ql-block"> 下瀑布(Lower Falls)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美呈现给人们。这是在艺术家点(Aretist Point)拍摄的黄石下瀑布。</p> <p class="ql-block"> 艰难地下到谷底,只为欣赏拍摄下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往悬崖边再靠一靠,能拍出飞瀑倾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这场景,用视频表现可能更震撼。</p> <p class="ql-block"> 再加一把劲往下走,仰望黄石下瀑布。它的落差高达94米,是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两倍呢!</p> <p class="ql-block"> 从下瀑布倾泻而下的水冲击成黄石河大峡谷(Grand Canyon),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大峡谷的顶部,是一棱一棱整齐排列的石柱,犹如人工打造;下面则是春笋一般的石峰,峻而美。</p> <p class="ql-block"> 峡谷里的公路,自然和人工融合得天衣无缝。</p> <p class="ql-block"> 谷底,黄石河一路咆哮,一泻千里。</p> 泥喷泉 <p class="ql-block"> 在黄石公园不仅有大量温泉喷泉,还可看到泥喷泉(Mudpot)。在泥浆池里气体不停地往外喷,泥气泡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能听见冒泡的声音吧?</p> <p class="ql-block"> 一头野牛安卧在直冒热气的泥喷泉旁,似乎没有感到灼热。</p> 喷气孔 <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森林发生了火灾,那一定是地热在喷气。</p> <p class="ql-block"> 黄石公园内喷气孔(Fumaroles)据说有上万个。那是由于地下的热泉在到达地表之前转变为蒸汽,通过喷气孔嘶嘶地喷出,有时还发出发出砰砰声。</p> 野生动物 <p class="ql-block"> 在黄石公园内,动不动就会遇到这样的堵车情景。出了什么事?原来是远远地发现棕熊。游客们不管不顾地停下车,支起三脚架,端起望远镜……</p><p class="ql-block"> 黄石公园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野生动物自然生长的原始环境,所以在这里看到的动物和动物园里哪怕是野生动物园里的都不一样,它们的生活方式与它们的祖先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 我的长焦镜头派上了用场,把肉眼难以看清的目标抓拍下来。这是棕熊(Grizzly bear)在坡地上觅食。</p> <p class="ql-block"> 忽然前方又堵车了。原来是发现了一匹狼(Wolf)!我的车在后面,只看见灰狼在远处公路边的草丛中一闪就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我的车来狼出没的位置,我也停下车,仔细观察,一有动静就按快门。很幸运,狼从草丛中探出头来的瞬间被我的相机抓住了。</p> <p class="ql-block"> 麋鹿(Elk)在黄石公园比较多见。</p> <p class="ql-block"> 野牛(Bison,也叫Buffalo)就更多了。它们常常是成群地出现,有的游客还遇到过野牛上公路阻挡汽车,可惜我们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 野牛身躯硕大,牛头比一般的牛更大,看似行动缓慢,但据说颇有攻击力呢!</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一头野牛跟前拍的,只隔着一道护栏。它铜铃般的大眼睛瞪着我,不晓得在表达什么意思。此时一个穿黄马甲的工作人员高声对我说:“后退!后退!它不高兴啦!”但是它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慢悠悠地从我身边走过,理都没理我。它一定是见多识广,不屑与人类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黄石公园逗留了四天三夜。告别那天,我们在老忠实餐厅点了两份黄石公园特有的野牛肉汉堡(Bison Burger),买了一把黄石公园的纪念调羹,开车前往两百多公里外的机场,结束了美西国家公园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