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大阁街上的修表摊</p><p class="ql-block"> 1988年12月10日,荣成撤县设市,地方经济得以迅猛发展,随后“八大阁商业街”应</p><p class="ql-block">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八大阁,建于1990年,是荣成市崖头街道沿河商业街的一部分,沿河而建的八座楼阁,因建筑风格迥异而闻名,人们便习惯称之为“八大阁商业街”。</p><p class="ql-block"> 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涌现出众多商机,许多勇敢者纷纷“下海”经商,投身到经济大潮中去,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勇往直前,涌现出大批的暴富群体,八大阁商业街同样造就了一大批荣成的商业“精英”,像比较知名的“吉兴商场”、“左右商场“、“王华商城”等,就是在这里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p><p class="ql-block"> 回想那个年代,这条繁华的街道,不仅商业气息浓厚,而且环境优美,一侧是整齐划一的店铺,一侧是沿河而建的商业楼阁,街道两边绿树成荫,崖头河水碧波荡漾,不仅是附近市民的购物休闲佳境,更是乡镇百姓进城购物的核心商圈。</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政府驻地的东迁,如今这里已是“老城区“了,历年来,投身到这条商街的理想青年不计其数,有的实现了财富自由,有的学到了经商的门道,也有的失望伤心地离开了。三十多年来,街还是那条街,铺还是那些铺子,只是门头和店主在不停地更换,随着网络、电商的崛起,使得这条街更显静谧,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变得更加厚重了。</p> <p class="ql-block"> “海崖修表”,是这条街上唯一的没有换主人的摊位,只是名字由原来的”修表”改为“海崖修表”。海崖是一个村名,我认为出来谋生能报村名的,大多数是靠谱的人,35年来,他是这条街上最坚守的摊主,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 徐师傅今年60多岁了,人很和善,年轻时学得了修表的手艺,商业街建成的时候在这里摆了一个小摊位,(当时街上有三个摊位),我在他这里换过电子手表的电池,对他这么年轻就会修表还特别羡慕,所以印象很好,每次路过他的摊位,都会主动打个招呼。</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手机普及后人们很少戴表了,其他两个修表的不知改做什么行当了,而徐师傅一直坚守着这1米宽的玻璃罩小桌子,我曾担心过他的生计问题,因为我觉得修表挣不了多少钱。</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戴手表的似乎又多了起来,它不再是简单的计时工具了,体现的是多功能的、装饰性的、赶潮流和怀旧情结,我想徐师傅的活儿应该会多一些吧。</p><p class="ql-block"> 这次利用休息日,特地来到徐师傅的摊位,没别的,就是想叙旧,桌面上除了那只专门夹在眼眶上的专业放大镜外,又多了一只普通老花镜——真是岁月不饶人啊。话题不需过多地铺垫,只要提起当年的街景,记忆的快车就愿意载着我们往回跑,但即便是从头再来,也改变不了来时的轨迹……</p><p class="ql-block"> 90年代似乎是更值得怀念的年代,虽然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大多数还是选择上班——毕竟做生意存在风险,而成功者备受尊敬。那时人们较少互相攀比,没什么焦虑感。在固话还未普及、信息传递效率低的背景下,整个社会节奏比较松散而平和,生活氛围简单质朴,随着购买力逐年提升,人们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更加注重家庭纽带和朋友情谊以及社区和集体的温暖,那种朴实的幸福感,至今令人怀念。</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到退休年龄的徐师傅,青丝虽变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心态极好。修表从曾经的的谋生手艺,变成现在的消遣爱好。每天闲暇时,看看街景,端详过往行人,仿佛在书写着自己人生的“美篇”</p><p class="ql-block">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p><p class="ql-block"> 2025.07.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