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小区里的暮光乐章

曹正刚

<p class="ql-block">曹正刚</p> <p class="ql-block">  初秋的晨曦,温柔地穿透梧桐叶的缝隙,在新龙湾小区的花园里,为石桌铺上一层金色的碎片。七点出头,晨练归来的老人们已围坐石凳,蒲扇轻摇,携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与阵阵欢声笑语交织,如同麻雀在枝头欢歌。</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手提精致的鸟笼,步伐稳健地迈向熟悉之地,笼中画眉的歌声清脆悦耳。作为小区的老居民,他曾是煤矿的一名工人,更是矿里劳动模范,名声在外,同事们都爱称他叫“发哥”,喝茶聊天都爱围绕他转。岁月悠悠,煤矿那红砖楼房见证了他的大半生。花园里的老友皆是同龄人,脸上镌刻着时光的印记,话题总围绕着“健康”与“日常”。</p><p class="ql-block"> 突然,王胡子的蒲扇“啪”的一声落在石桌上,洪亮的声音划破宁静:“听说3栋的老张头昨天下午还在打麻将,晚上九点看着电视就走人了。唉!咱们这年纪,身体才是硬道理!”这话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众人纷纷附和,秋日的清晨,因这番话而更加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一、小区名人张发顺</p><p class="ql-block"> “发顺哥,你可算来了!”王胡子瞥见他,嗓门立刻拔高了八度,“正说你呢,上周体检报告出来没?”</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放下手中鸟笼慢悠悠坐下,从口袋里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体检单:“刚取回来,血压有点高,医生让少吃盐。”他指尖划过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七十五岁的人生像这张纸一样,开始出现各种需要留意的“异常项”。</p><p class="ql-block"> “看看,说着说着就来了!”王胡子一拍大腿,把手里的蒲扇往石桌上一放,“咱今天就说说这每年免费体检嘛,看来该体检还别偷懒!”他指着花园里的石榴树,“这树年年得修枝打药,人还能不如树?我那老伙计前年觉得能吃能睡没事,结果体检查出糖尿病,现在天天打胰岛素,悔得直拍大腿!”</p><p class="ql-block"> 人群里响起一阵附和声。7栋的李有钱媳妇推了推眼镜:“可不是嘛,我家老李去年查骨密度,医生说再晚点补钙就该骨质疏松了。现在每天早上喝牛奶,走路都稳当多了。”她把手里的毛线团往石凳上一搁,“你们猜怎么着?上周他非拉着我去公园跳广场舞,说这年岁的人了,管它的哟,想做的事别拖,年轻想去抱到那些女的跳又没时间。”</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听得心里一动。他想起抽屉里锁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三十年前在北戴河出差时拍的,当时就想着退休了带老伴也去看看海,可这心愿被柴米油盐和老伴突然离世拖成了遗憾。现在体检报告上的“窦性心律不齐”像根小刺,扎得他坐立不安,说血脂高还要和肥肉拜拜。</p><p class="ql-block"> “说起体检来,我想起个事。”9栋的郑开凤颤巍巍地掏出个蓝布包,“前阵子有一伙人在小区门口推销保健品,说能治高血压还送鸡蛋,我差点就买了。”她打开布包,里面露出几板降压药,“多亏我老伴拦着我,说这保健品别瞎买。后来警察来了才知道,那些人专骗咱们老年人。”</p> <p class="ql-block">  刘得远蹲在一旁抽着烟,这时猛吸一口:“他们那些套路我门儿清!先是免费体检吓唬你,再给点小恩小惠,最后就开始套养老钱。我儿子是派出所的,说了遇到这事先打电话给他,或者直接报警。”他把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还有那银行卡,我前阵子整理出五张卡,有的里面就几十块钱,自己都记不清啥时候办的。”</p><p class="ql-block"> 这话正戳中张发顺的心事。他家里的抽屉里塞着三张银行卡,还有存折、社保卡,上次交电费时翻了半天没找到医保卡,急得满头大汗。王胡子见他眉头紧锁,凑过来说:“发顺哥,听我的,赶紧去银行把钱归置到一张卡里,这集中管钱好,万一哪天人去见马克思了,你存在银行的钱谁知道那张卡有钱。我上月刚弄完,现在手机银行一点就知道余额,方便得很。”</p><p class="ql-block"> 太阳升到头顶时,聊天的人群渐渐散去。张发顺回家路过2栋2单元大门,看见收废品的三轮车停在楼下,李有钱正指挥着把一摞旧报纸搬上去。他家阳台上挂着几件洗干净的旧衣服,旁边贴着一张“捐赠”的纸条。</p><p class="ql-block"> “这是清理旧东西呢?”张发顺走上前问。李有钱抹了把汗:“可不是嘛,这些旧东西占了半间屋,旧东西别囤了。昨天整理储藏室,光旧鞋就清出来二十多双,都是当年下井穿的劳保鞋,留着占地方。”他指着阳台上的衣服,“这些还能穿的,社区说下周有捐赠活动,正好送出去。”</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想起自己那间堆满杂物的小卧室,墙角立着老伴生前的缝纫机,衣柜里塞满了穿不上的旧衣服,连走路都得侧着身子。他叹了口气:“我那屋也该整整了,就是老觉得扔了可惜。”</p><p class="ql-block"> “有啥可惜的?”李有钱拍他肩膀,“你看这楼里谁家没几个纸箱?上次王胡子清出一箱子奖状,说当年评先进得的,现在留着除了落灰没啥用。该断舍离就得断,屋子敞亮了,心里也敞亮。”</p> <p class="ql-block">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张发顺心里。他回到家,推开小卧室的门,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投出灰尘飞舞的光柱。缝纫机上盖着块褪色的蓝布,旁边堆着老伴没织完的毛衣。他走过去轻轻掀开布,机器上的油漆已经斑驳,却还能闻到淡淡的机油味,那是老伴生前最宝贝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几天,张发顺成了小区里最忙碌的人。他先去银行把几张卡里的钱转到一张卡上,柜台柜员笑着说:“大爷您这么聪明,好多老人都这么办。”他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了体检报告,请医生仔细解读了一番,把该注意的事项记在小本子上。</p><p class="ql-block"> 周五下午,花园里的人比往常更多。王胡子搬来个小马扎坐在中间,手里拿着一张纸念念有词:“今天吹吹有些老头提前写遗嘱的问题。我那老哥哥上周走了,仨儿子为房子吵翻天,最后闹到派出所,丢人不?”</p><p class="ql-block"> 人群里顿时安静下来。郑开凤叹了口气:“我那俩闺女还好,就是女婿们偶尔会提房子的事。我寻思着趁脑子清楚,把这事办了。”</p><p class="ql-block"> “找公证处的人来家里办,正规!”李有钱接过话头,“我和老伴上个月刚办完,把存款和房子都写明白了,俩儿子一人一半。写清楚了心里踏实,省得以后孩子们为难。”</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听得认真,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石桌。他就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去年还说想把他接过去住。可他舍不得在煤矿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伙计们,更舍不得这住了半辈子的老房子。他摸出手机给儿子发了条微信:“周末有空不?爸有要事跟你说。”</p><p class="ql-block"> 儿子第二天就带着媳妇回来了。张发顺把他们领到小卧室,指着满满一屋子杂物说:“今天咱仨把这屋清清,顺便聊聊遗嘱的事。”儿子愣了一下,随即红了眼眶:“爸,您说啥呢,您身体好着呢。”</p><p class="ql-block"> “好也得早准备。”张发顺把体检报告递给儿子,“医生说我这血压得注意,趁现在脑子清楚,把该安排的都安排明白。”他顿了顿,看着儿子,“房子我想留给你,但得答应我,以后这屋得给我留着,我就想在新龙湾养老。”</p><p class="ql-block"> 儿子握着他的手直点头,儿媳妇已经开始整理衣柜里的旧衣服:“爸,这些旧衣服捐给社区吧,您看这件毛衣都起球了。”张发顺看着那件老伴织的毛衣,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三个小时后,小卧室彻底变了样。旧衣服装了三大袋,破纸箱捆了一摞,缝纫机擦得锃亮,摆在墙角反而显得雅致。张发顺看着宽敞的屋子,心里果然像卸了块大石头,连呼吸都顺畅了。</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该养养神了,世间的事谁爱管谁去管去,张发顺一边自言一边给儿子倒了杯茶,“你们小两口过日子,我不插手。工作忙就少回来,有空打个电话就行。”他看着儿子,“上次你们吵架的事,是爸不对,不该多嘴。”</p><p class="ql-block"> 儿子脸一红:“爸,是我们不好,让您操心了。”儿媳妇笑着说:“爸您放心,我们现在好着呢。倒是您,得多跟老朋友们聚聚,别总一个人闷着。”</p><p class="ql-block"> 这话说到张发顺心坎里。自从老伴走后,他总觉得家里空荡荡的,只有在花园和老伙计们聊天时才觉得踏实。这周社区组织秋游,去郊外的红叶谷,他第一个报了名。</p> <p class="ql-block">二、 和谐的小区。</p><p class="ql-block"> 秋游那天,二十多个老头老太太坐着一辆大巴车上路了。王胡子拿着个小喇叭在前面讲笑话,逗得大家直乐。张发顺挨着李有钱坐着,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美滋滋的。这是他退休后第一次出游,也是老伴走后他第一次离开新龙湾。</p><p class="ql-block"> “发顺哥,你看这山多俊!”王胡子凑过来说,今天开心,想做的事别拖。我年轻时总想着下井挣钱,哪有空看风景,现在补上也不晚。”</p><p class="ql-block"> 红叶谷的枫叶正红得灿烂,老人们沿着山路慢慢走着,时不时停下来拍照。张发顺站在观景台,看着层林尽染的山谷,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配文:“七十岁的秋游,弥补三十年的遗憾。”没过几分钟,儿子就点了赞,还发来条微信:“爸,您笑得真开心。”</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农家乐吃饭时,大家围着圆桌热热闹闹地聊着天。郑开凤拿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她的“愿望清单”:“我明年想学画画,还想去三亚看海。”李有钱媳妇笑着说:“我家老李想学拉二胡,说等学会了给我们拉《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看着大家兴高采烈的样子,突然觉得心里暖烘烘的。他掏出笔,在餐巾纸上写下:去北戴河看海、学下象棋、每周和老伙计聚餐。写完把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p><p class="ql-block"> 从红叶谷回来后,新龙湾小区掀起了一股“晚年规划热”。张发顺带头组织了象棋队,每周三下午在花园里比赛;王胡子成了义务宣传员,见谁都念叨体检和防骗知识;李有钱两口子带着大家整理旧物,社区捐赠点的箱子总是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一个傍晚,张发顺正在家准备晚饭,门铃突然响了。开门一看,是王胡子和李有钱,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发顺哥,尝尝我家老婆子做的红烧肉。”王胡子把保温桶塞给他,“听说你儿子这周没回来,咱哥仨凑个热闹。”</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眼眶一热,赶紧把他们让进屋。三个老头围坐在客厅里,就着红烧肉喝着小酒,聊着年轻时下井的趣事。王胡子说他当年为了追老伴,在井口给她唱跑调的情歌;李有钱说他第一次下井时吓得腿软,还是张发顺把他护在身后。</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买保健品被骗得多。”李有钱喝了口酒,“前几天有个卖保健品的找到我,说能治关节炎,我直接把他轰走了。咱这养老钱得攥紧了,留着旅游、聚餐多好。”</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连连点头。他想起上周社区民警来做防骗讲座,举的那些例子真是触目惊心。“我把银行卡都设了短信提醒,花钱就有动静,孩子们也放心。”他给大家续上酒,“这集中管钱就是好,上个月交物业费,手机一点就行,不用跑银行了。”</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月光越发明亮,把三个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张发顺看着墙上老伴的照片,她正对着自己笑呢。他突然觉得,老伴其实一直没离开,她就在这屋子里,在老伙计们的笑声里,在这热热闹闹的晚年生活里。</p><p class="ql-block"> 冬天来临时,新龙湾小区的花园里依然热闹。张发顺买了一副新象棋,正和王胡子杀得难解难分;郑开凤带着几个老太太在跳广场舞,音乐声飘得老远;李有钱两口子提着刚包好的饺子,挨家挨户给独居老人送上门。</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的小卧室被改造成了书房,墙上挂着他刚学画的山水画,书桌上摆着象棋和老花镜。抽屉里锁着那张写满愿望的餐巾纸,第一个愿望“去北戴河看海”已经打上了勾——上个月儿子带他去了,圆了三十年的梦。</p><p class="ql-block"> “将军!”张发顺把象棋子一拍,得意地看着王胡子。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和老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新龙湾最动听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张发顺知道,人生就像下象棋,每一步都得提前规划,但更重要的是珍惜眼前的时光。他看着花园里嬉笑打闹的老伙计们,心里充满了暖意。这新龙湾的夕阳红,正红得热闹,红得暖心,红得让人踏实。</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Al</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