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川蜀古道(三)——剑门关

易惠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5年7月22日,我们反穿汉阳古道(北向南)——汉阳铺至安宴庭。</p><p class="ql-block"> 汉阳古道是金牛古道(北——南)的中段,也是金牛古道上“活着的标本”,其车辙石板路、驿铺、古柏构成了一条“时空隧道”,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也能直观感受古代蜀道的艰险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汉阳铺古道出入口起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徒步爱好者拉出一列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靓丽的移动的风景线,给寂静的古道曾添了热烈的人气。</p> <p class="ql-block">  经过昨夜的雨水和清晨的露水湿润过的古路更加清晰,那石板露出岁月磨砺的痕迹,泥土散发着自然的生息,露水细细的,密密的结在小草的叶子上。</p> <p class="ql-block">  这段古道以青石板铺就,路面保留着历代马蹄印和车辙痕,两侧矗立着树龄700-2000年的古柏,形成“翠云廊”奇观。</p> <p class="ql-block">  古柏形态各异,路口的小象柏,枝叶浓密,树冠呈象,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雄狮柏雄壮的树形像一只蹲坐的狮子,威武雄壮;那罗汉柏,畸形的树干,沧桑而彪悍;有的柏树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树干被劈裂,被蛀空恰依然活着,部分树树龄可追溯至东汉,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行道树群”。</p> <p class="ql-block">  行走其中,感受时光的变迁,生命的飘零,岁月的无声,唯有这山水依然,恰有这一棵棵的古柏树生命坚强,生机不竭……。</p> <p class="ql-block">  汉阳古道沿途山峦起伏,古柏夹道,正直夏季,树荫蔽日。</p><p class="ql-block"> 有蛤蟆石、盘龙石等奇石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  石洞沟有保存完好的唐代拦马墙(防马匹坠崖的石栏)和饮马槽,相传为诸葛亮北伐时兵马休憩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刻有《为人民服务》选段的语录碑,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遗物,也是古道上的亮眼点。</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凉亭,让人想象出古时“十里一长亭”的景况。</p> <p class="ql-block">  安宴庭,又名安宴亭,说是附近有清代碑刻和凉亭遗址,曾是商旅休憩之所。不过,已不见亭子影子,只有这块新树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  抄手铺,古驿站遗址,原名“叉手铺”,因建筑构件得名;也有卖抄手(云吞或馄饨)的小吃店。</p><p class="ql-block"> 因为周边建了公路,抄手铺只剩下遗迹,和后古代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p class="ql-block"> 大剑山与小剑山在此骤然中断,两壁如剑、对峙如门,仅留一条“一线中通”的隘谷,故名“剑门”。它扼守金牛道咽喉,北连汉中,南通成都,号称“蜀北屏障、两川咽喉”。</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在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2 公里处,它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诸葛亮“凿石架空”“倚崖垒石为门”,建成关楼并置阁尉戍守。</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关隘,史载有百余次大战无一正面攻破。 剑门关是金牛道上唯一咽喉,是川陕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命脉所在。</p> <p class="ql-block">  冒着大暑日的酷热,我们徒步剑门关。在剑门关景区从北门起步,爬鸟道,经石笋峰,绝壁廊,一线天,然后穿过剑门关到达今天的徒步终点——景区南门。</p> <p class="ql-block">  鸟道和猿猱道是徒步剑门关时两条最具挑战性和特色的登山路线,均以险峻著称,完美诠释了李白《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和“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鸟道仅适合体力较好、无严重恐高者,年龄限制为5-65岁人群,60岁以上需谨慎。</p> <p class="ql-block">鸟道,长度约900 米,高差110 米。沿北壁“之”字盘旋,最窄处仅30 cm,外侧凌空、仅铁链防护,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最险步道”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鸟道只能单向通行,沿途灌木丛生,偶有视野遮蔽,虽然,道两侧有铁链保护,但向外望时可见无底深渊,惊险刺激。鸟道曾是飞鸟难越的天然险道,现在也是体验蜀道艰险的核心路线。</p> <p class="ql-block">  猿猱道极致惊险,全长440-446米,呈“之”字形蜿蜒于绝壁,路宽仅10-30厘米,最高落差达500米,几乎垂直贴壁;无完整台阶,需手脚并用,全程无护栏,需佩戴安全绳和头盔。</p><p class="ql-block"> 爬猿猱道是对体力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适合年龄7-60岁人群,无心脏病、恐高症等,需通过血压检测并签署责任书。</p> <p class="ql-block">  超过六十岁已经不适合爬猿猱道了,所以,爬过了鸟道,也算是体念了蜀道的难。</p> <p class="ql-block">  走过了剑门关人生无难关。祝福自己,余生坦途。不管走多远,天涯的尽头终有你在等着我。</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