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走上那高高的大兴安岭》</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盛夏,一路向北,去漠河途经加格达奇,这里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据介绍铁道兵纪念碑就在这高高的山顶上。我一定要登上山顶,去赴一场迟到的探望一一为那些把钢轨铺进林海的人,为那些名字刻在碑上的风。</p><p class="ql-block"> 走进林海,这里很静,我能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在兴安岭的浓绿里轻轻叩响。数不清有几百级台阶,走走歇歇,拍拍听听,松林、小路、石阶、雕塑,都愉快地收进我的镜头,不知不觉就过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山顶。</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望见两根不锈钢钢轨刺破云层。那银亮色在阳光下微微发烫,像被无数双手摩挲过的温度。主碑中央的徽章闪着光,我试着在心里描摹那些兵的模样:他们该是比这山更倔强的年纪,把风钻扛成枪,把枕木当作战场。环顾浮雕上的场景在树影里明明灭灭。打风钻的兵弓着背,破冰的兵裤脚凝着霜,扛钢轨的兵脊梁弯成桥的弧度。</p><p class="ql-block"> 主碑高20米,象征着铁道兵从1964年到1984年这20年间,在极端严寒和困苦的条件下,拼搏奋斗的漫长岁月。</p><p class="ql-block"> 主碑前面有一头马鹿雕塑,马鹿是大兴安岭林区特有的动物,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对铁道兵部队开发大兴安岭时的大力援助,彰显了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 要下山了,我走了几步回头望去,那座铁道兵纪念碑静立在云影里,像一群沉默的人,把脊梁挺成了山脉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兴安岭上立丰碑,</p><p class="ql-block"> 松涛万里送风雷。</p><p class="ql-block"> 凿痕深印当年血,</p><p class="ql-block"> 铁骨凝成岭上威。 </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上,我轻声地唱起那首歌,走上那高高的兴安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