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明校园,你我共建</p><p class="ql-block"> 文/高二1班周琪</p><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晨光挣开夜色的束缚,铃声便像温柔的触角,轻轻挠醒校园里的花草、廊檐与窗棂。朗朗书声自教室倾泻而出,裹挟着晨露的清甜,漫过窗明几净的走廊——这方教育扎根的沃土,正以文明为底色,铺展你我共筑的长卷。</p><p class="ql-block">一、文明环境:光影织就的生动长卷</p><p class="ql-block">校园里那棵最高大的古树,是时光派来的使者。四季晨光穿透它枝桠的缝隙,把铜钱般的光斑,一枚枚铺在甬道上。保洁阿姨的扫帚与地面轻吻,“簌簌”声惊醒了蜷在落叶里的蚂蚁;校服的下摆拂过草坪,弯腰捡垃圾的身影,和古树投下的阴影重叠,成了晨光里最动人的剪影。</p><p class="ql-block">课堂上,垃圾分类课成了“宝藏探险”——孩子们举着写满“可回收”“有害”的卡片,像辨认宝藏密码般较真;校园角落,新栽的桂花树悄悄抽芽,与走廊上手绘文明标语的水彩颜料相遇,“脚步轻轻,别吵醒墙角的阳光”“把垃圾送回家,让校园笑开花”,墨香攀着桂花香,把文明揉进了风里。当塑胶跑道映着晚霞泛出柔光,当图书馆的玻璃能照见云朵的模样,文明便顺着花香、踩着光影,在不经意间住进每个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二、文明行动:细节里的温暖浪潮</p><p class="ql-block">清晨的第一声“老师好”,像小石子投进心湖,涟漪瞬间漫开——整齐的队伍是被拉直的琴弦,校服在风里扬起的弧度,都藏着“有序”的秘密。食堂里,喧哗声退成细密的针脚,碗筷相碰是轻缓的节拍,连打菜阿姨的笑容,都染上了“轻声交谈”的温柔;走廊转角,奔跑的身影猛地收住脚步,侧身时飘出的“请让一让”,让狭窄的过道开出了礼貌的花。</p><p class="ql-block">文明从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最后离开教室记得关灯”的默契,是“同学摔倒时递出的搀扶”,是社团活动里的星火传递——志愿者们背着书包奔走社区,把校园里学的“倾听”与“帮助”,变成孤寡老人眼角的笑纹;文学社的笔尖流淌着故事,把“尊重”与“包容”,写成了给留守儿童的书信。从教室的整洁到心灵的丰盈,从空泛的誓言到扎实的脚步,你我的每一次弯腰、每一句问候、每一回坚守,都在为文明长卷添墨,让纸上的字,都带着温度与力量。</p><p class="ql-block">三、文明传承:传统与创新的双向奔赴</p><p class="ql-block">文明校园是座活着的花园,传统是深扎地底的老根,创新是枝头跃动的新芽,彼此缠绕,共赴生长。孔子“有教无类”的余音,仍在校园的紫藤架下盘旋;柏拉图追求真理的雅典学院,化作了实验室里闪烁的光谱、辩论会上碰撞的思想。人类文明的火种,借由教育的春风,在这方天地里代代相传,从未熄灭。</p><p class="ql-block">创建文明校园,是在基础教育的土壤里深耕创新的犁铧——课堂不再是知识的“搬运站”,而是“项目式学习”的探险场:地理课上,孩子们把校园当成“微缩地形”,用脚步丈量等高线;历史课里,汉服社的展演让“朝代更迭”活了过来。老师收起了“标准答案”,变成引导思考的同行者;学生跳出了“课本围墙”,成了主动追光的探索者。当传统的“根”扎得更深,创新的“芽”便拔得更猛,文明不再只是行为的规范,更是思维的觉醒、精神的传承,结出的果实,甜了岁月,也照亮了远方。</p><p class="ql-block">文明校园,是学子逐梦的船坞,也是精神火种的炉膛。它以整洁环境为帆,载着求知的目光驶向辽阔;用点滴行动铸锚,把责任的重量,稳稳砸进成长的土壤;借传统与创新的双桨,搅动人类文明赓续的浪潮。</p><p class="ql-block">建设文明校园,从不是一场“心血来潮”的狂欢,而是师生们日复一日的坚守:是值日生擦亮每一块玻璃时,额头沁出的汗珠;是老师批改作业时,在“个性化评语”里写下的期许;是寒冬里,仍坚持为校园扫雪的身影,把“共建”二字,焐得发烫。当温暖、和谐、美好在校园汇成河流,文明便成了埋在心底的种子,在晨光里发芽,在书声中开花,领着我们沿着文明之道,把一路繁花,种到更广阔的天地。</p><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铃声再次轻响,校园的路灯次第亮起,像串起的文明星火。你看,那间亮着灯的教室,晚归的学生正轻轻关上最后一扇窗——这方沃土上,文明的故事永远不会打烊,因为你我都是执笔的人,把“共建”写成了永恒的、发烫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获奖感言:</p><p class="ql-block">周琪,阳新一中高三(1)班(原高二1班)学生,此次获奖,感谢指导老师郑琳。日常热爱阅读与写作,习惯在书页间打捞诗意,于文字里奔赴远方。秉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信念,在学习与生活中,愿以踏实为舟、坚持作帆,潜心思索,稳步前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