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师同行暖乡土 精准帮扶助脱困

于鑫🌟

<h3>  —— 沧州市壹家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百社联动 齐力助困”帮扶活动<br></h3> <h3>  在沧州市盐山县韩集镇高窑村,有这样一个家庭被命运按下了暂停键,原本是顶梁柱的男主人因脑瘤术后需长期卧床并丧失劳动能力,女主人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料病人、抚育两个幼子的重担,低保金是这个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br>  自沧州市壹家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壹家人”)主任吴清民同志得知情况后,多次与高窑村村支书进行电话沟通了解情况,根据这家人的需要,量身定制了慰问物资:一家四口的应季服装、两个孩子的普法书籍、米面粮油和卫生用品等生活用品。考虑到家庭经济紧张,去理发店理发困难,吴主任便邀请曼莎职业培训学校的理发师一同前往。2025年7月24日,由壹家人组建的拥有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与理发师的 “四师” 团队,带着专业与温情,来到高窑村为这个困境中的家庭注入了一股暖流。</h3> <h3>  社工师:用专业搭建帮扶桥梁<br>社工师以资源链接为支点,一方面为该低保家庭提供残疾人补助申领的全流程协助,系统普及政策细则与申报要点,扫清信息壁垒;另一方面联动邻居、村支书及妇女儿童主任构建多元协同的社会支持网络,用专业枢纽作用织密困境家庭的帮扶安全网。</h3> <h3>心理咨询师:用倾听抚慰心灵褶皱<br>“小朋友,能告诉阿姨你最近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吗?” 心理咨询师与家中的男孩平视交流。男孩小声说 “爸爸生病后,妈妈总偷偷哭”。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孩子敏感的观察与潜藏的焦虑。​<br>在与女主人的单独沟通中,咨询师耐心倾听她积压已久的压力:“有时候觉得撑不下去,但看着孩子就不敢倒下。” 温柔的共情让这位坚强的母亲终于卸下防备,倾诉中,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咨询师不仅教给她情绪调节的小技巧,更引导她看到 “两个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背后,是这个家庭坚韧的生命力。</h3> <h3>家庭教育指导师:用智慧点亮成长灯塔<br>“您在兼顾病人与工作时,还能坚持照顾孩子的学习、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肯定让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针对 “如何在忙碌中保持亲子沟通”,指导师分享了 “餐桌十分钟分享”“家务小帮手闯关” 等实用方法,“其实教育不一定要刻意安排时间,生活里的点滴互动都是成长的养分,咱们慢慢来,您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专业的指导像一盏灯,让母亲在育儿的迷茫中看到了清晰的方向。</h3> <h3>理发师:用剪刀剪出生活新貌<br>男主人因化疗头发稀疏,理发师特意用轻柔的手法为他修剪,理发后的男人虽然面色仍显憔悴,眼神却亮了许多。女主人拢了拢自己干枯的发尾,轻声说 “快两年没去过理发店了”,剪刀开合间,利落的短发让她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br>两个男孩更是兴奋不已,打量着焕然一新的自己,咯咯直笑。当一家四口理完发,整齐清爽的模样仿佛为这个家拂去了一层尘埃,女主人看着家人,突然说了句 “好像又有勇气好好过日子了”。​</h3> <h3>团队准备离开时,女主人哽咽着说“等孩子爸爸好一些,我们一定好好谢谢大家。”这场跨越专业边界的慰问,不仅是物质与服务的输送,更是一次希望的播种 —— 社工师的帮扶网络筑牢了生活底线,心理咨询师的疏导解开了心灵枷锁,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智慧指明了前行方向,理发师的剪刀则剪出了对未来的向往。​<br>在这场与困境的温柔对峙中,专业的力量与人性的温度交织成网,托举起一个家庭重生的勇气。或许生活的考验仍在,但此刻播下的温暖种子,终将在爱的滋养下,生长出穿越风雨的力量。祝愿他们越来越好!<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