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淮上纪事之</p><p class="ql-block"> 一一民国闻人石晓鲁</p><p class="ql-block">□王士华</p><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清江浦北边的一个小村庄出了一位风云一时的人物,他就是淮阴北乡的石洼人石晓鲁。石晓鲁,名东山,表字晓鲁,是苏州阊门石氏迁淮第十四世孙。</p><p class="ql-block"> 元末天下大乱,张士诚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以苏州为根据地,自称吴王,与朱元璋的反元势力抗衡。这之前他通过土地还民以及和善亲民的政治态度,在苏浙一带前前后后经营了十二年,张士诚统治下的这十二年,人民安居乐业。“苏杭熟天下足”的美誉就是从这一时期叫响的。他的所作所为深得民心,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苏浙一带全体民众的拥护。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副将常遇春对平江(苏州)等地发起进攻。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他兵强马壮的部队,却在苏州城外遭受了重大损失,苦战了十个月才攻下苏州城,这当然是苏州民众拥护张士诚的结果。朱元璋气得可怜,发誓要屠苏州城。在刘伯温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朱元璋放弃了屠城杀人的念头。张士诚败亡后,爱戴张士诚的心在民众中没有亡。朱元璋为了削弱江南豪族势力,于1368年下令没收支持者家产并强制迁往江淮地区垦荒,这就是著名的洪武赶散事件。洪武赶散也称红蝇赶散,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而实施的强制性人口迁徙政策,主要针对曾支持过张士诚的苏州士绅商贾。石晓鲁的祖宗也是支持张士诚的力量之一,他们在苏州阊门拿了免死的迁徙通行文牒,举全族顺着京杭大运河乘船北上,在苏北淮阴的清江浦落了脚。</p><p class="ql-block"> 前清秀才王三先生是石晓鲁的启蒙老师,他说石晓鲁聪明睿智是有大智慧的人,打小他跟王三先生读书,什么三字经弟子规在石晓鲁这里都算是小儿科,古代圣贤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只要读一遍都是过目不忘,王三先生说如果石晓鲁一直走读书求学的路,将来的前途一定无可限量,能够成为大文豪那也是说不准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石晓鲁从江苏省高等学院毕业后加入了国民党,因为在学识和能力方面有不同于常人的过人之处,被任命为民国政府淮阴三区的区长,成为了家乡人民的父母官。石晓鲁做官,王三先生不以为然,他认为石晓鲁废了。</p><p class="ql-block"> 淮阴地处淮河黄河下游,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首次夺淮。这一事件是由南宋将领杜充为抵御金兵南侵,决黄河堤而引发的,杜充的行为直接导致从山东东营入海口的黄河改道南流,经泗水入淮河,形成长期夺淮入海的局面。自黄河夺淮以来,长达数百年间,苏北平原年年遭受水患侵害,陷江淮人民于深重灾难之中。</p><p class="ql-block"> 石晓鲁当初决定接受国民政府的任命,很重要的动因应该是他有一颗想用他的智慧和能力去报效家乡的心。</p><p class="ql-block"> 在三区区长的任上,石晓鲁一直致力于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改善治理家乡的贫穷面貌。疏浚孙大泓小漳河六塘河是石晓鲁为家乡作出来的最大的贡献,让饱受水患之苦百多年的石洼百姓,从此以后过上了好日子。摆脱水患的家乡人民至今还能记得他的这项功德。</p><p class="ql-block"> 治理河道造福贫苦百姓,这样的好事难免会触动地方富豪的利益。马庄的大地主认为河道改造动了马家的风水,头天勘察放好了的河道施工线,转天就不见了,三番五次的发生这样的事,导致工程没办法正常施工。这事儿报到石晓鲁这里,第二天马家大地主被区公所的差人五花大绑的用马牵着,一路上马抽一鞭人打一鞭,就这么着马地主被打到了区公所。从此以后,破坏水利工程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p><p class="ql-block"> 民国官场的贪腐,难以让百姓们置信他们的所有作为,即使像石晓鲁这样的好官,也不可幸免。世上的事情从来都是这样,有人喜欢有人恨。有一次石晓鲁视察水利工地,一个传言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像瘟疫之源在工地上流传。“石晓鲁克扣贪污了治河工程款。”知道石晓鲁来工地了,有人开始在工地上寻找石晓鲁要求他给一个说法。谣言越传越广,寻找石晓鲁的人也越来越多。从开始时候的三三两两,一直到后来的人流如潮水,辛好大多数的民工没有人认识石晓鲁。当时北乡也有在河塘里做河工的,他们都是受到过石晓鲁恩惠的人,在这样最危急的时刻,纷纷自愿用铁锹和扁担为石晓鲁架起了一条逃生通道。</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日,日本鬼子在无抵抗的情况下侵占了淮阴城。</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人吴觉、刘桐与石晓鲁是同学,抗击日本鬼子的那几年他们多有交往,共产党人领导的著名抗日武装“淮河大队”在苏北地区活动期间,获得了石晓鲁的很多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政府非常惧怕石晓鲁倒向共产党人,特别发了一份公函给石晓鲁,提醒他不要吃了共产党的迷药。这份公函石步堂曾经在石晓鲁家见到过。</p><p class="ql-block"> 住淮阴城的日本鬼子获得了密报,石晓鲁已经和共产党人联手,并且被共产党任命为淮海地区赈灾委员会主任。一直都担心石晓鲁与共产党人联手抗日的淮阴城日本鬼子,总想寻找机会杀了石晓鲁。终于因为汉奸卢小蛮子的出卖,在石晓鲁去淮阴城拜访朋友的时候被日本鬼子抓到并残忍的杀害了,那场景非常的惨烈,石晓鲁是被开膛破肚放尽了鲜血,抛尸在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清江浦大闸口上。在仁慈医院做清洁工的石洼人目睹惨案后赶紧跑回来报信,石氏家族的男人们冒雪而出齐心协力将血肉模糊的石晓鲁接回了家。几十年后当年参加过救援行动的石步堂还清楚的记得,面对血肉模糊的石晓鲁,当时他的心里一点都不害怕,小心翼翼的帮石晓鲁擦尽身体上的血迹,就是想让他干干净净的走。石洼人隆重的为石晓鲁办理了葬礼,即使鬼子的炮楼就在棉花庄,那年石晓鲁仅仅三十五岁。</p><p class="ql-block"> 出卖石晓鲁的卢小蛮子解放后在四川大山里被抓到,押解到了淮阴,人民政府没让他多活多少天,就将他枪毙了。</p><p class="ql-block"> 石晓鲁的死对石洼人来说是个大损失,按老辈人的话说,一把大红伞倒了。想当年因为有石晓鲁的庇护,土匪韩雄的人路过石洼,都被要求不能拎着枪,必须要把枪扛在肩上走过村子,以免石洼人误会。</p><p class="ql-block"> 石晓鲁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姑娘,大姑爷叫钟哇儿。在我们北乡有能力和有机会读书的人相来较少,而能够读书读出名堂来的人那就更少了,所以那些读书读出了名堂来的人就成了另类,就好像傻小子在我们乡村属于少数人一样。因此我们北乡人管痴迷于读书的人都叫哇儿,那怕这个人已经到了做爷爷的年纪,依然可以称他哇儿爷爷。大姑爷是棉花庄钟楼村大地主钟家的大公子钟瑞诚,他是国民政府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的学生,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忠实追随著名的抗日将领和爱国民主人士傅作义(1895-1974)积极抗战,并且成为了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起义将领之一。</p><p class="ql-block"> 石晓鲁的坟位于现在的棉花供电所的西南角,高大的坟茔面积足足有五个普通坟墓那么大,有谣传说石晓鲁的坟会长,且一年比一年长的大,坟茔东边小马庄的人担心会坏了家族风水,不知道是什么高人出了个主意,用新媳妇的马桶在石晓鲁的坟头上罩一下,坟就会不长了。</p><p class="ql-block"> 石晓鲁高大的坟茔没有因为马家新媳妇的马桶变小。在土地还民的年代,坟茔被夷为年年可以五谷丰登的良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