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 铺</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随父母来到了浙江省岱山县石马岙海军场站,那时,岱山的学校特别简陋,我也在二,三年间转了三所学校,子弟小学,大庙小学也叫东风小学,后来石马岙的红卫大队也在陆军大礼堂前一块空地上盖了五间教室,所以,小学的后二年多都是在红卫小学就读的。</p> <p class="ql-block"> 说起红卫小学,记忆最深的不是学习的情景,因为那时正值文革,学校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抓得并不是很紧,部队的孩子们也整天打打杀杀,不是爬山爬树,就是泡在游泳水库里,对学习文化课也是兴趣淡淡。那时,最喜欢光顾的地方,除了游泳水库,灯光球场,军人服务社,那便是我们小学马路对面的供销社的代销点,我们都称它为小铺。</p><p class="ql-block"> 小铺很小,只有一个售货员,那时已经年近半百,对于现在来说,可谓是正当年,可对于我们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觉得他也是很老了,现在想想那时真不懂事,背地里竞喊人家叫小铺那老头,那位老大爷个子不高,圆圆的脸上始终平静如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小孩子怎样和他闹腾,他只是一个表情,波澜不惊地看着你,默默的做自己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几个小姑娘也挺坏的,常常搞点恶作剧,气他,但他始终如一,从不见半点不开心。 </p><p class="ql-block"> 小铺的存在极大方便了附近老乡和部队家属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几乎一天要去,四,五次的地方,平时家里买盐,买醋,打酱油,买个针头线脑,都去小辅。我们上学时课间,除了在操场上做游戏,去的最多的地方,也是小铺,记得那是有个吃食叫姜糖,用地瓜和姜做成,甜甜的,浅浅的辣味,很好吃,一分钱可以买一小块,那时,我们身上也没有什么零用钱,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去垃圾桶捡牙膏皮来卖,运气好时,一个牙膏皮能卖5分到一毛,运气不好,只卖个一分或二分钱,所以谁也舍不得花,钱多时,几个小姑娘一个人花一分钱买一块,那个老大爷,便耐心从大的姜糖上小心翼翼地切下来,一份一份的分给我们,我们拿到手,便开心的大口大口咀嚼着,钱少时,便买上一小块,几个人小口小口一点点舔着,老大爷看见我们想笑不敢笑,我们看见他这个表情,几个人还恨恨的瞪人家。虽然,和大爷有过不愉快,但我从心里还是蛮喜欢老人家的,每次打酱油醋,我都是毛毛躁躁的,一会忘了拿找回的钱,一会摔了瓶子,大爷总是咪着眼说,小囡囡,干事情怎么毛毛躁躁的,小心点,别摔着碰着,瓶子拿拿好,别摔坏了,都是钱买的。</p><p class="ql-block"> 很多很多年后,和我的发小姐姐小凤姐突然聊起那位小铺的老大爷,小凤姐告诉我,他是小凤姐同学的父亲,他的家离石马岙很远,四,五十里路,对于当时到处都是山路,交通十分不便的岱山,他回一次家多不易啊,小凤姐告诉我,听她女儿讲,因为当时小铺就他一个人,为了部队家属和老乡们生活方便,他很少回家。</p><p class="ql-block"> 听了小凤姐的讲述,不知怎的,我突然十分怀念那个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的老人,正是他,还有和他一样的普通人的默默付出,才换来我们生活的便利,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