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斯克罗地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它发端于格拉代茨和卡普托尔两座城堡,1850年合为萨格勒布。1867年成为奥匈帝国所属克罗地亚和斯拉沃尼亚的首府。1918年归属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二战期间,成为轴心国控制的克罗地亚傀儡国首都。1945年成为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成为独立的斯洛文尼亚首都。</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的乐努茨马蹄公园,也被称为绿色马蹄公园,得名于克罗地亚规划师米兰·乐努茨。他在19世纪下半叶负责萨格勒布的城市规划和公园发展,设计了这个呈“U”形类似马蹄的公园系统。1882年,米兰·乐努茨构思了该公园系统,1883年至1887年进行公园整体设计,1889年马蹄公园系统建设完成。</p> <p class="ql-block">乐努茨马蹄公园由7个广场连接而成,包括托米斯拉夫广场、马鲁利奇广场、兹林耶瓦茨公园等,每个广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公园周边建筑风格多样,新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和分离派等,是中欧历史主义城市规划的杰作,反映了萨格勒布的城市灵魂。每座雕像都代表一个内涵,背后是一个故事或传说。</p> <p class="ql-block">乐努茨马蹄公园的周边,有众多重要的学术文化机构,是萨格勒布文化氛围最为浓郁的地区之一。非常巧合,在此我们遇到了克罗地亚音乐学院招生宣传,老师们用优美的乐曲展示学校的实力。起源于1827的克罗地亚<span style="font-size:18px;">音乐学院,是克罗地亚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院,</span>在2020年萨格勒布的地震中损坏,计划于2026年重新开放。老师见到中国人非常热情,邀请我们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中央火车站,1892年落成 ,是克罗地亚最大的火车站。外观似雄伟宫殿,新古典主义风格,正面三角楣以及皇家楼梯令人印象深刻 ,大部分铁轨隐藏在地下,赋予其独特精致感。</p> <p class="ql-block">圣马可教堂,哥特式建筑屋顶用彩色马赛克彻成图案,图案由二个徽章和衬底组成,左边是克罗地亚几个大区的徽章,右边是萨格勒布市徽。大区的徽章位于屋顶左侧,徽章上的红白格纹代表克罗地亚,三个貂头分别象征着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达尔马提亚这三个地区,貂头又是克罗地亚开国皇帝戴克里先的徽章。二个白条代表克罗地亚的二条河流,萨瓦河和得拉瓦河,而红色代表平原。下方的树貂是克罗地亚的象征动物,徽章象征历史上这三个地区的联合。萨格勒布市徽位于屋顶右侧,为红白塔楼图案,代表萨格勒布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俗称萨格勒布大教堂,是萨格勒布的地标建筑之一。该教堂始建于1093年,1217年竣工,1242年被鞑靼人破坏,后经多次修复与重建。1880年,教堂在大地震中严重受损,20世纪初由建筑师赫尔曼·勃莱主持重新修缮,采用新哥特式建筑风格,有两个高约105米的哥特式尖塔,是克罗地亚国内最高建筑,从市内多地可见。2020年的大地震教堂又遭遇损坏,目前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毁、重建和维护。1899年,建筑师赫尔曼·勃莱为它设计了全新的新哥特式外观。在大教堂重建后,奥地利雕塑家费尔科恩创作了金色的圣母玛丽亚与四尊天使雕像,安置在教堂前的广场上。四位天使分别代表着信德、望德、洁净无罪和谦卑,与大教堂的宗教氛围相呼应,也成为了萨格勒布的重要景观和宗教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22日,萨格勒布发生一次5.3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数千栋建筑受损严重,萨格勒布多处古建筑受损,地标性建筑圣母升天大教堂塔尖受损,圣马可大教堂受损。在萨格勒布现今到处可见维修的古建筑,很多景点、著名的教堂只能外观不能进内部都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失恋博物馆,由艺术家奥林卡·韦斯蒂卡和德拉任·格鲁比希奇创立。两人曾相爱四年,分手时讨论如何保留破碎情感的“遗产”,由此萌发创办博物馆的想法。2006年,他们在萨格勒布首次举办展览,展品来自他们自己以及朋友们分手时留下的“遗物”。之后在世界各地巡展,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博物馆正式向世界各地游客开放。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失恋者捐赠的1000多件展品,情书、订婚戒指、按摩油、小轮摩托车、空酒瓶等。每件展品都有捐赠者写下的说明文字,解释来源和意义,背后是各种爱情故事。2011年获“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是领带的发源地。17世纪,克罗地亚军人作为法国雇佣军,在战斗胜利后回到巴黎,每人颈上都结着一条彩色围巾以欢庆胜利。这种装饰引起崇尚时髦的巴黎人,法国贵族的极大兴趣,随即争相模仿。后来,领带逐渐演变成正式场合的重要服饰。为纪念领带的发明,克罗地亚政府在2008年宣布,每年的10月18日为“领带日”。这一天,仪仗队会身着17世纪的军服,系着当时的领巾,在萨格勒布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广场上举行仪式表演,作为克罗地亚人引以为傲的国家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的耶拉契奇总督广场始建于17世纪 。当时随着商业活动日益活跃,上城难以满足需求,1641年萨市政府决定将商业中心移至下城,在下城广场泉边开辟新的市中心 。1850年广场始称现名 。1866年广场中央矗立起耶拉契奇总督骑马塑像 。欧洲大革命期间,他是克罗地亚人民反对奥匈帝国,争取克罗地亚独立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的耶拉契奇总督广场到佩塔·佩拉多维奇广场(鲜花广场 )的步行街道 ,以“špica”著称,是萨格勒布咖啡文化缩影。“špica”在克罗地亚语里,指一种独特的社交文化现象。它是萨格勒布延续超两百年的传统,每周六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人们会穿上盛装去咖啡馆喝咖啡,此时街道仿佛T台,这是当地咖啡文化的缩影 。 </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的伊利卡街拱廊,是意大利威尼斯式的建筑。拱廊建筑外观为暖黄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美的雕刻与装饰细节,彰显着古典建筑的优雅。顶部的彩色玻璃穹顶极具特色,阳光透过玻璃洒入,营造出五彩斑斓又明亮的氛围,兼具美观与采光功能 。伊利卡街拱廊</span>是萨格勒布的重要建筑景观,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韵味与建筑美学 。</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有着涂鸦传统,生孩子后要在家门口的墙面上进行涂鸦以示庆祝。这个居民屋前己斑驳的涂鸦足以左证这个传统。萨格勒布有不少知名涂鸦艺术家和涂鸦名人堂、萨格勒布学生中心等涂鸦展示空间。这个金色地球标志着全球的人都可以在这里随意涂鸦。</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小的雕像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他是克罗地亚裔美籍发明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 。他出生克罗地亚斯米连的村庄,父母是塞尔维亚人。父亲是东正教神父,母亲擅长制作实用机械和工具,他从小接触各类手工技艺与科学知识。1875年在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学院修读电机工程,对交流电产生浓厚兴趣,1880年毕业于捷克布拉格大学。1884年前往美国,进入爱迪生实验室。他改进直流电机设计,提高效率与性能,但因与爱迪生在电流应用理念上分歧,离开爱迪生公司。之后在艰苦条件下继续研究交流电系统,1888年获得多项交流电专利,并与西屋电气公司合作,成功将交流电应用于电力传输和工业生产,赢得“电流之战” 。此后,特斯拉致力于高频交流电、无线能量传输等前沿领域研究。他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建立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电力实验,创造人工闪电等神奇现象,验证地球是导体及无线能量传输可行性,还提出“世界系统”设想,期望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和电力供应。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因崇拜尼古拉·特斯拉把汽车定名为“特斯拉”。</p> <p class="ql-block">漫步萨格勒布,仿若踏入时光回廊。耶拉契奇总督广场热闹非凡,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圣母升天大教堂庄严肃穆,彩色屋顶的徽章诉说过往。伊利卡街拱廊精美别致,穹顶洒下梦幻光影。街头巷尾涂鸦生动,满是艺术气息。咖啡馆弥漫着闲适氛围,“špica”传统尽显惬意。这座城市既有厚重历史底蕴,又充满鲜活现代活力,令人沉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