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微澜.细雨】无聊了去阅读</p><p class="ql-block"> 在网上买了一迭过期的《人民代表报》,浏览报纸,获悉一条消息: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山西太原举办,主题为“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 </p><p class="ql-block"> 说到阅读,对于我来说是常态,是每天的必作功课。尽管我现在已是一位退休赋闲的“老人”。 不是说我退休后才无聊地去阅读,而是天生对阅读的猎奇,对阅读的喜爱,对阅读的迷恋。阅读是潜蓄在我骨子里的执著,犹如“深深”的土壤,滋润养育着植物的生存根系。 </p><p class="ql-block"> 喜欢阅读,就喜欢购书,喜欢藏书。也喜欢订报,喜欢买报。几平米的小院里辟成了书屋,卧室里有书墙,阳台上也是我阅读的地方。藏书虽然不是汗牛充栋,更非浩如烟海;读书亦非卷帙浩繁,左经右史。普通人,读普通的书,解一般的困惑,明平淡的心志。在一本本书籍、一期期杂志、一张张报纸中,或沉淀其中,或浮光浅影。寻寻觅觅,没用的多,有用的也多;糊糊涂涂,迷惘的多,明白的也多;断断续续,失去的多,获得的也多。</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我的另一层理解是,山涧小溪,终日淌淌漾漾,不必管它是否归入了大海,也不必计较它是否浇灌了万顷田亩,它只要流着,山川就有灵秀,原野就有声音。 </p><p class="ql-block"> 阅读,于我等县城里的浅巷陌客,无需标榜贴金,也达不到云端摘星的层次。捧一本书,只不过是无聊状态下的一种动态。是一份雅致,是一个需要。就像无聊的人,打麻将,踢键子,走健步,学器乐,学书画,论国策,谈俄乌……阅读也是一种消费时光的生存法则。谁需要哪种就选择哪种。</p><p class="ql-block"> 总是在整理书架,挑挑捡捡。看着烦,理还乱。撤下一批又充塞一批。多年来,我向高平县图书馆、晋城市图书馆以及其他社会单位性质职工图书阅览室,累计捐书600余册,不乏政治、文学、艺术诸方面的经典文献。 </p><p class="ql-block"> 阅读,给我丰富的写作常识,使我在名家大作、凡人小记中,感悟对方思维的清晰与灵敏,领悟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与作用。醒悟自己闭关的脑路与外界高维度波段的碰撞,便会心有灵犀,或茅塞顿开或峰回路转。 </p><p class="ql-block"> 夏日来临,酷署炎炎,我会把一个上午和半个下午的时光用在阅读上,然后用心耕其文,植其字,心无旁骛。不时会有一篇乡情散文、一篇读史体会流出心田。我不在乎是否有人看了,因为阅读是无聊的;我不在乎有没人点赞,因为点赞也委实毫无意义。我独自享受“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庐”的劳动所得。写作中,斟字酌句,反复推敲,翻字典,查百度,都使颓唐了的思维打开了天缝。“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激动于思维活跃与文字灵动的跳跃。阅读,是感性的;写作,是理性的。 </p><p class="ql-block"> 有大学者说过:“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安宁。”一个阅读的人,已经拋却了所有积压的块垒。在其内心世界里,是一幅安宁祥和的意境——“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p><p class="ql-block"> (2025.7.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