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海陵岛 参观南海沉船一号博物馆

银河

<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中旬,我们开车从海口返回深圳,途径海陵岛休息一夜,顺便到这个岛上逛逛,想去看看我心依已久的闸坡海港。</p><p class="ql-block">盛夏的海陵岛是休鱼期,阳光如碎金般洒落在十里银滩的浪尖上,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扑面而来。没想到除了闸北海港,这里还有一个必须打卡的重头戏--南海沉船一号博物馆!我怀着近乎虔诚的心情,走近这座形似“水晶宫”的建筑里,慢慢揭开沉睡千年的南宋古沉船的时间记忆,向我们叙述发现打捞的全部信息。</p><p class="ql-block">步入环形展厅,椭圆形玻璃舱内的沉船轮廓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这艘长22.15米、宽9.35米的木质商船,虽历经800年海底沉寂,船体却因淤泥包裹而奇迹般保存完好,宛如被历史凝固的琥珀。</p><p class="ql-block">据讲解员介绍,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团队以“整体打捞”的惊世方案,将沉船连同周围海泥装入500吨重的沉箱,耗时9个月完成迁移,开创了世界水下考古“原址保护”的先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此举“重新定义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p><p class="ql-block">当目光掠过展柜中琳琅满目的文物,历史的呼吸骤然可感。截至2023年,考古人员已从船舱中提取出18万余件文物:17万件瓷器涵盖龙泉窑、景德镇窑等数十个窑口,其中不乏阿拉伯商人定制的“莲花纹执壶”,器身异域纹饰与中式青釉交织,诉说着文化交融的密码;1.7万枚铜钱中,最古老的汉代五铢钱与南宋“淳熙元宝”层层叠压,印证着中国货币流通的千年脉络;数百件金银器、漆木器与动植物遗骸,更勾勒出宋代海上贸易“货通万国”的繁荣图景——船舱中发现的胡椒、沉香等香料,与同时期泉州港出土的阿拉伯文献相互印证,实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通道,更是文明对话的桥梁。</p><p class="ql-block">“南海Ⅰ号”的打捞,早已超越技术层面的突破,成为文明传承的史诗。它打破了西方盗捞者垄断水下文物的百年历史,为中国水下考古树立了“整体保护、科技赋能”的标杆。如今,随着沉箱逐步拆除,公众得以通过透明栈道近距离观察船体结构,AR技术更让观众“穿越”至宋代商船,听见货郎的叫卖与海浪的私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512</p><p class="ql-block"><b>手机拍摄 redmi k20</b></p><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感谢点赞观赏</b></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1987年发现的“南海1号”宋代商船为主题,展示了商船的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物。</p> <p class="ql-block">“南海1号”是南宋初期在海上失事的木质沉船,距今800多年。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p> <p class="ql-block">1987年,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距阳江市海陵岛30多海里的海区,意外的发现深埋在23米之下的一艘宋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当年这艘商船是从中国泉州港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进行海外贸易时意外遇险。</p> <p class="ql-block">南海1号”沉船在20年前被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让它静卧海底,没有过分扰动。2007年,沉船终于被整体“托出”海面。它在出水的那一刻,不仅要适应自己的新家“水晶宫”,同时也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年轻的考古界。</p> <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21日,“南海1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上午10时,“南海1号”在现场举行出水仪式。12月28日下午3时,“南海1号”完成整体打捞,正式进入水晶宫,展开水下文物“原址保护”。</p> <p class="ql-block">“南海1号”沉船体残长约22.1米,船体保存最大船宽约9.35米。在博物馆展区的西侧,模拟古港口的实景,营造商贸繁荣、商贾云集的场景,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这艘船是南宋时从泉州出发的商船。她要前往波斯阿拉伯进行商贸活动的。船上码齐装满了瓷器茶叶丝绸金银等各种货物。但不知为什么,船到了这里居然沉没了。</p> <p class="ql-block">打捞上来的三角石柱⚓錨,很震撼!</p> <p class="ql-block">“南海1号”是怎样沉没的?这里给出了几个猜想。是海盗袭击吗?是风浪肆虐吗?是船只超载吗?还是单纯的船只触礁?</p> <p class="ql-block">2007年1月16日,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之后进行了持续9个多月的打捞,共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20日,“南海1号”沉船所载货物清理基本结束,船载文物总量将超过16万件,比最初预计多出一倍。8月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南海1号”保护发掘项目重要考古工作成果。</p> <p class="ql-block">除了打捞上来的大量的各种瓷器外,还有各种金器,有头饰首饰手链,还有金条金砖,精美绝伦。还有大量五铢钱钱币,银锭,形状奇特少见。</p> <p class="ql-block">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南宋外销瓷器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州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构成。</p> <p class="ql-block">到这里我搞清了一个存在我心里很久的疑问,我一直认为汕头南澳那艘沉船是一号沉船,我还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要把汕头的打捞船运到海陵岛展出呢,图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哈哈😃原来海陵岛是一号沉船,汕头南澳岛那艘是二号沉船呀,是我糊涂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博物馆的回环廊道上,我仿佛看见丝绸与瓷器在季风中远航,听见不同语言的商人在甲板上议价。这艘沉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永恒丰碑——它用800年的沉默,讲述着一个关于开放、包容与文明共生的东方故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感谢点赞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