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听方台故事, 忆抗日烽火</p><p class="ql-block">文/孟宪阳</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长河的跌宕起伏里,抗战时期那十四年的沉重与壮烈,英雄的事迹从未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二十二日,由呼兰区档案馆、呼兰融媒体中心主办,萧乡文学社倾力支持的红色纪录片《呼兰故事•烽火专辑》之《红色堡垒——方台》在呼兰融媒体视频号正式上线,观后感慨良多。发给同学群,艳芳同学讲述了他爷爷给她讲过的故事,很是感触。</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方台,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被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血与泪的记忆,也因此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 ,它们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了一代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听同学爷爷讲,当年在巴彦、二八、方台、东沈一带的四十八屯,活跃着一支抗日队伍,而带领他们打游击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耿田。</p><p class="ql-block"> 她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智谋与勇气并存,丝毫不输传奇的双枪老太婆,是大家心中的主心骨。那时的东北大地,被战火笼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耿田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号召大家:“有枪出枪,有马出马,有人出人。” 她的声音,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点燃了人们心中反日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同学爷爷回忆起当年,眼里闪烁着光芒。那时候,大家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纷纷响应耿田的号召。老爷爷也骑着自家的一匹马,手持一杆洋炮,毅然加入了这支临时组建的抗日队伍。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也十分简陋,但心中的信念却无比坚定,那就是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耿田得到情报,有一辆日本军车将经过康金井站铁路。这是一个打击敌人的好机会,她立刻组织队伍,准备在铁路沿线进行伏击。东沈村有好多人都参加了这次行动,大家早早地埋伏在铁路两旁,等待着敌人的到来。然而,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终究缺乏战斗经验和默契。当军车出现时,战斗打响,枪声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敌人的火力凶猛,我方队伍很快陷入了混乱。尽管大家都拼尽全力,但还是没能抵挡住敌人的反击,让那辆军车逃脱了。这次康金井铁路阻击战的失败,让大家痛心不已,但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在后来的战斗中,齐心协力,英勇无敌。</p><p class="ql-block">黑土曾遭铁戟穿。烽烟万里锁乡关。</p><p class="ql-block">耿田振臂唤民志,壮士持枪冲阵前。</p><p class="ql-block">身虽殒,意难迁。一腔热血洒青山。</p><p class="ql-block">英魂岂逐流光去,长伴春风日月还。</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耿田在北京工作。有一次,外调人员从北京来了三个人,到东沈找到同学家,同学爷爷又一次讲起了那段难忘的经历。那些过往的画面,仿佛又在老爷爷眼前浮现,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从组织队伍时的热血沸腾,到战斗时的紧张激烈,再到失败后的不甘与反思。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不仅仅是一段战斗经历,更是他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讲述的这些亲身经历,抗日故事,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每当我们想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想起耿田和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的先辈们,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在和平的阳光下幸福生活。这些故事,将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紧跟党走,同心协力,披荆斩棘,永不退缩。</p><p class="ql-block">烽火当年围堡垒,</p><p class="ql-block">红旗漫卷残垣。</p><p class="ql-block">血痕深印旧家园。</p><p class="ql-block">不渝魂犹在,</p><p class="ql-block">浩气贯长天。</p><p class="ql-block">号角声中征路急,</p><p class="ql-block">初心凝与华年。</p><p class="ql-block">今朝重忆泪潸然。</p><p class="ql-block">英雄歌里颂,</p><p class="ql-block">故事永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