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吴春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今天上午的学习,高扬老师教授的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认识让我对该领域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扎根在基层、参与行业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的工作者,结合自身思想转变历程与对教育领域的思考,愈发体会到: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立国之基、兴邦之本,是关乎民族复兴前途命运的"生命线",必须筑牢防线,尤其要从教育源头抓起,牢牢掌握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意识形态安全是民族复兴的"压舱石",容不得丝毫懈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类文明史早已证明,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决定国家力量的向心力。看看当下的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那些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竞争中失去话语权的国家,其民众的尊严与生存权被肆意践踏,这正是意识形态防线崩塌后沦为强权附庸的惨痛教训。西方从未放弃将中国变为"二等人社会"的企图,从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围堵到文化渗透,本质上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你死我活"的较量。美国哨兵能一眼认出中国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一个现实:血统与身份无法改变,任何试图背弃民族立场的人,最终只会沦为"不被信任的背叛者",正如汪精卫、秦桧之流,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联解体的悲剧更应时刻警醒我们: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必然导致国家解体、民族沉沦。而中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伟大实践,则充分印证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生命力。我曾在2015年前对薛蛮子、高晓松等公知的言论深信不疑,但正是深入基层调研、参与国家治理的经历,让我看清了这些人背后的真实目的——他们不是在"启蒙",而是在消解民族自信。当亲眼目睹云南农村的变迁、见证兴隆咖啡产业带动乡亲致富的过程,我才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空话。这种思想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关乎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教育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必须从根基上筑牢防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过度侧重知识记忆而忽视价值引领的问题,让我深感忧虑。这也是我撰写《社情民意:构建适应科技浪潮与民族复兴需求的新型教育体系》的初衷——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绝不能让"香蕉人"有生存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AI与脑机接口重塑知识传递方式的时代,教育更应聚焦"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重构教育内容:将70%可通过AI获取的记忆性知识转为辅助内容,腾出精力强化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案例辩论、跨学科实践中建立对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认同。同时,要用好VR/AR等技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每一门课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明白:中国文化无需他人定义,中华民族的延续性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先进性的最好证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体教融合与意志品质培育同样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天一节体育课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在团队竞技中培育集体主义精神;高中阶段的军事训练、野外生存课程,能让青少年在锤炼意志中理解"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沉浸式教育远比空洞说教更有效,能让"家国情怀"成为融入血脉的本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要在守正创新中凝聚最大共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关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像"老树新枝"般生长出适应中国国情、引领世界发展的思想力量。正如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许又声所言,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而这种团结的前提,正是意识形态上的共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基层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意识形态工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扎根。参与扶贫攻坚时,看到驻村书记用方言向老乡讲解政策,用"共同致富"的朴素道理凝聚干劲,这正是意识形态工作"接地气"的生动体现。我们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但更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群众从生活变迁中体会党的领导优势,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找准自身定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以更清醒的认识、更坚定的行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既需要教育体系守好"立德树人"的初心,也需要每个中国人在实践中筑牢"身份认同"的根基。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