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星星的关系 ——论诗人李瑛的《月夜潜听》中的瑕疵 文/车走直线

车走直线

<p class="ql-block">月亮和星星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论诗人李瑛的《月夜潜听》中的瑕疵</p><p class="ql-block">车走直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月推起海的大潮,</p><p class="ql-block">满月照得大地透明;</p><p class="ql-block">巡逻组长说:</p><p class="ql-block">“今夜月圆,注意潜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亮,不要照出我的影子,</p><p class="ql-block">风,不要出声;</p><p class="ql-block">祖国睡去了,</p><p class="ql-block">枕着大海的涛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出发,伴满海明月,</p><p class="ql-block">我们出发,披一天繁星;</p><p class="ql-block">警觉的夜相万弦绷紧,</p><p class="ql-block">刺刀上写着战士的忠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瑛《月夜潜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境界”时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大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一定是与自然吻合,顺应自然的。</p><p class="ql-block">  著名诗人李瑛的《月夜潜听》创设的意境,格调清新、意境深远,但诗中月亮与星星的描写,并未有做到“合乎自然”。《月夜潜听》,是写一个月圆之夜,战士巡逻的故事。这一夜是“满月”、“月圆”、“满海明月”。此时星星应是稀疏的,诗中却是“我们出发,披一天繁星。”“满天繁星”出现在无月或有月牙的夜晚。既然“满海明月”,又何来“一天繁星”呢?这个夜晚,应是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对景致的描写与自然相悖,削弱了诗的真实和感染力。</p><p class="ql-block">也许会有人说,《月夜潜听》,不是写实,是写理想的境界。</p><p class="ql-block">王国维的“境界”说,确实有“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之说。意境要自然形成而又合乎理想。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通篇想象,但给人的感受是理想中的真实。而《月夜潜听》是在“月圆”时的巡逻、潜听,“满月”时出现“繁星” ,有悖于自然,勾勒出的意境自然虚假。用理想化来敷衍,来自圆其说,显然行不通。</p><p class="ql-block">我想,《月夜潜听》,诗人初衷是好的,向善的。追求的是一个明亮、豪迈的意境。如同卞之琳名篇《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追求的是对视觉上的冲击、美的意境与情感上的震撼。而《月夜潜听》,对月与星的描写,于情说得过去,于理就很难说过去。</p><p class="ql-block">也许又有人说,“满海明月的时候,难得不可以一天星斗?”</p><p class="ql-block">我也希望真能见到一回“皓月当空,繁星满天”的天文景观,但科学和现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月亮高悬夜空,月光皎洁,此时天空因月光过强而显得明亮,当月亮达到满月或接近满月时,其亮度可达-12.7等,远超普通星星的亮度。此时月光会掩盖其他星星的光芒,导致“繁星满天”的景象难以出现。鲁迅《故乡》中也只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没有触及星星。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创作《短歌行》更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每一个月,总有许多个有月和无月的夜晚。上弦月、下弦月时的夜空,满月的夜空,星星多少一看不就明了?</p><p class="ql-block">总之,《月夜潜听》,不应存在“满天繁星”这一壮丽景观。“伴着满海明月”, “披着一天繁星”,这 “满月繁星”的景象同时出现,怎么也不和谐,像是一个“病句”,成了我脑海里一个挥之不去的疑惑。诗,应去伪存真,应精益求精。现写出我的推断,免得《月夜潜听》将“满月”和“繁星”“以讹传讹”下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附:车走直线考察月与星关系纪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1日至2日(阴历闰五月初九、初十),晚八九点左右,至上半夜。威海宾馆附近,海边。风平浪静。天蔚蓝,盈凸月超过半圆,逐渐饱满。星星时有时无。凝望夜空,星星方显现出来,几乎能查得清。头顶正上方星星略微明显一些。只有北斗星,看上去很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3日晚(阴历五月十二),奔波700公里,远离大海,回到家乡鲁西。月亮又大了些,亮了些。天却不如海边的夜空清澈。星星更是少见。风一吹,几乎就散了。</p><p class="ql-block">还有三两天,就是十五。月亮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观察月亮大小与星星数量多少的关系,正是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2009年7月</p><p class="ql-block">修改于2025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