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 稿 人:阿芬</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217424395</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自拍</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内蒙,去了向往已久的敕勒川。</p><p class="ql-block">想去看看那个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川,想去看看大川上风吹草低处的牛羊,想去触摸那个苍茫草原的蓬勃大气和生动。</p><p class="ql-block">想站在阴山的脊背上,吹着旷野的风,仰望天空的云,俯瞰那片广袤的大地,在空气里聆听当年金戈铁马的余音。</p><p class="ql-block">想扑倒在川上那醉人的草甸里,枕着软软的草,闻着厚厚的绿,用耳朵贴着湿润的地,听古老大地依然年轻的心跳。</p><p class="ql-block">还想带着小姑娘,穿着花裙子,赤着脚,迎着风,在长着蘑菇开着白花的草地上,毫无顾忌地奔跑....</p><p class="ql-block">敕勒川,我终于来了。阴山,我终于见到你了。</p> <p class="ql-block">阴山真的好大,好美。在呼和浩特,在包头,在敕勒川,它不叫阴山,当地人亲切地叫“大青山”。</p><p class="ql-block">天南地北的山那么多,能够以“青山”命名并冠以“大”者,也就此一脉,这要多自信多有底气啊!从这个名字里,可见当初的先民,有多么喜欢这大山,有多么为这大山而自豪。</p><p class="ql-block">就像青色的菜,至少数以百计吧,但是能以“青菜”冠名的,那一定是绝对最有底气、渊源最深厚的一属。以“青草”命名的草,想必亦然</p> <p class="ql-block">确实没有比“大青山”更质朴更贴切的叫法了。这山,不崇高,不险峻,也唯有“大”。真的很大。先说阴山,它横亘于内蒙古中部,呈东西走向,西起狼山,东至大青山,全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1500-2200米,如巨龙般分隔了蒙古高原与河套平原。而大青山,以呼和浩特大黑河为东端,包头昆都仑河为西界,绵延 240公里,总面积近 1.44万平方公里,是阴山山脉的生态核心与地理脊梁。</p><p class="ql-block">再说“青”,好像除了青,也没有更合适的形容词了。青绿的山体,在蓝天白云下,在薄雾弥漫中,或黛青,或翠青,或烟青。那青是深深浅浅不均匀的,深绿的是树木,浅绿的是高高低低的草。有的山体没有绿色覆盖,露出青黑色的脊背和胸肌,那是另一种青,青得苍劲,青得静默。</p><p class="ql-block">天时而放晴,时而下雨。雨不大不小的,很是绵密,倒像是江南的雨。于是烟雨里的这种青,成了水墨画,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感觉不是南方人到了草原,而是北方人到了江南,到了皖南。从呼和浩特去哈素海的沿路,都是敕勒川。一路上,绵延的山,蜿蜒的草,一路青未了。</p> <p class="ql-block">司机王师傅是本地人,把我们带到了哈素海景区。王师傅说,这里是敕勒川最经典的地方,最美的阴山,最美的大青山,最美的敕勒川。然后,他又腼腆地补充了一句,可惜没有以前好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开发景区的时候,搞坏了。</p> <p class="ql-block">下了车,雨停了,云雾还在。云雾里的阴山,近在咫尺,好像只要把手伸长一点,再伸长一点,就可摸到那云雾里若隐若现的青绿。特别纯净,满心欢喜。</p><p class="ql-block">转过身,看到了一条如城堡一样庄重华丽的墙体和门楼,还有巨大醒目的哈素海景区的大字,直面大青山。城堡突兀地矗立着,与对面的阴山,与它置身的敕勒川是那么的不协调。这不协调,不是因为城堡的年经失修和疲旧之相,而是它与周遭的格格不入,它完全不属于这里,它完全不应该出现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一不和谐的景象时,我心被遗憾充满了,就像她刚刚还被喜悦充满了一样。为阴山,为大青山,为敕勒川,也为那首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美好遐想的北朝民歌,深深遗憾。那是一种无数美好被辜负了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阳光明媚了,阴山在阳光里显得宽厚伟岸。我想寻一处草地,与阴山和敕勒川合个影,但是左右踟蹰,横竖挪移,总也找不着一个合适的角度,将远处的阴山和脚下的草地完整地框入镜头。人工的建筑,将山形和草地分割阻挡,被大山怀抱的敕勒川,已然成了现代建筑围挡里的芳草地。横竖的相框之间,竟容不下一幅没有现代元素干扰的完整一瞥。</p><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离哈素海越近,草地越发开阔,水草也发肥美了,高及人腰。阳光下,一片片玉米地绿绿的,融合在草原的绿茵里。是啊,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共同的聚居地。玉米和牧草,都是这片土地久远的公民。</p><p class="ql-block">草地上有不少游客在拍照,没有牛羊。</p> <p class="ql-block">离哈素海不远处,出现了一个更为巨大宏伟的建筑“成吉思汗广场”。我DeepSeek了一下成吉思汗和敕勒川的关系,结果是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录,成吉思汗到过敕勒川。那为什么是与它没有任何关系的成吉思汗,出现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敕勒川,是匈奴、鲜卑、敕勒、突厥无数英雄在这里扬鞭策马的牧场,是历代农耕与游牧民族的接壤之地,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有那么多铿锵的历史,他们可曾散落在片草地,被大地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块石,一朵云,一片雨,他们会在风中为这种遗忘、为这种错爱而叹息吗?</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城外的另一处敕勒川,大青山很有气势,草场也很广阔,可惜草地也是被人工的栈道分割的,人只能在栈道上一路行走。眼前景色壮阔,然而分明已非浑然天成了。大青山依然是美丽的屏风,而草原,不再一望无际,也没有风吹草低,更看不见肥壮的牛羊。这里是景区,全线禁牧。</p><p class="ql-block">两个小姑娘问:为什么哪里的大草原,都不允许我们奔跑?</p><p class="ql-block">还有:为什么这里的马,不会奔跑,只会像骆驼一样慢走?</p> <p class="ql-block">我们追寻的“天苍苍,野茫茫”,在古人不过是寻常的生存背景,而如今却成了刻意复原、圈围起来供人观赏的风景。当车子启动,阴山在后视镜里渐行渐远,却愈显苍茫。大山在薄暮中静默,未曾因人的涂画而减去一分青黛。</p><p class="ql-block">在渐深的幽暗中,再次仰望阴山巨大而沉默的轮廓,那苍苍莽莽的躯体,仿佛要将白昼的喧嚣都吸吮进去,然后缓缓吐纳出岑寂和生机——人间的声响与造物,不过是其脚下浮动的微尘罢了。</p><p class="ql-block">暮色中,大地辽阔。人于其上,终究不过是匆匆过客。敕勒川,它容得下所有渺小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注: 我网友回复,文中提到的为什么会有成吉思汗雕像出现在敕勒川,是因为成吉思汗的第十六世孙阿拉坦汗曾经率领诸部来到敕勒川一带征战驻扎过,后来又从草原迁移到了城市呼和浩特,蒙古族向来崇拜他们的祖先成吉思汗,所以在那里有了他的雕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