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课作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我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至2017年转岗成为精神科医生之前,我一直从事全科/内科专业。在探索身心互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情绪在人类健康中的核心地位。许多精神障碍患者在情绪感知与体验上存在盲区,而我却苦于缺乏系统、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去真正帮助他们。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聆听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讲座,内心深受震撼,仿佛看到了一束照亮心灵的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彭老师作为中国传播幸福学的先行者,愿意引领我们踏上这条充满意义的旅程。我愿追随您的脚步,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大使”,在激励、帮助、成全他人的同时,也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聆听彭老师的开学导言与第一课,我深受感动与启发。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源自对快乐、感恩、怜悯与酣畅的感知,也来自对他人的尊敬与对生活的感恩。特别是幸福品格优势的发现与美德的培养肯定,对认识自我成全自我与他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彭老师根据中国本土文化创新提出了五施法——微笑、接触、闻香、音乐、运动,让我意识到,幸福其实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半个月我暂居美国女儿家中,亲身体验到美国人那种“迪香式微笑”与一句温暖的“Morning”,让初来乍到的陌生人感受到社区的友善与包容。拥抱、衣物加香、清晨运动,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却构成了积极生活的一部分。我深感,这些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品格与行为,正是通往幸福的重要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