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游记(一)大同市博物馆

英英喃语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市博物馆,位于平城区太和路506号。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7.6万件之多,其中珍贵文物达2万多件。走进博物馆,就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将大同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新馆于2010年建设,2014年开馆。其建筑外观巧妙融合了火山、龙壁以及云冈石窟等自然与人文元素,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双“S”造型,犹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同时象征着胡汉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大厅内景可谓气派非凡,其背景装饰为一幅巨型壁画——《北魏贵胄出行图》</p> <p class="ql-block">巨幅壁画由中央美院的孙景波和王颖生两位教授精心创作。壁画高约15.5米,宽约50米,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中的“出行图”为蓝本,生动再现了北魏时期的壮观场景。壁画前,一组生动的铁铸雕塑展现在眼前,其灵感来源于北魏宋绍祖墓中出土的牛拉鐅甲车,这一历史文物在展厅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大同原称平城,曾是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首都,自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至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建都达97年。太武帝统一北方,百年帝都,气象万千,商旅汇聚,贡使络绎,成为北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魏都平城模型,分内外城,居民区为里坊制,坊指四面围墙的区域,坊口立门,并有官员士兵管理把守。一个里坊俨然一个小城,小城连小城,划片而居,分类安置,北魏平城里坊,从规模到功能,管理体系十分完善,也影响了中国城市建设发展。</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佛教东传,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旅之路,更是精神和文化的传播之路。佛教传入中原,始于东汉,则大发展于北魏。</p> <p class="ql-block">梵语清音,由于佛道儒之争,太武帝于445年开始灭佛,文成帝即位后452年复启佛教,460年昙耀为使佛教恒久流传,在武州山开始建造巨型佛窟。拉开了大同作为雕塑之都的序幕,由北魏及明清,云冈石窟将大同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雕凿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出身于北燕王室。是第五代文成帝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曾两度临朝称制,共25年,由她主政和支持的“太和新政”,汉化改革,极大推动了北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后被尊称为“文明太皇太后”。</p> <p class="ql-block">巾帼有雄才太和改制。(北魏为防外戚干政,实行皇子生母赐死制度,所以冯太后是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拓跋宏的嫡祖母)</p> <p class="ql-block">莲花瓦当等,北魏,1981年方山永固陵思远佛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北魏生活雕塑</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文物丰富精彩,可能为保护文物,灯光很暗,不便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组规模宏大的陶俑阵,是镇馆之宝,堪称小号的兵马俑,源自北魏司马金龙墓,共挑选了238个陶俑,它们分别扮演着6种不同的角色。这些栩栩如生的陶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北魏的军事与生活场景。他们的衣帽,都充分展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棺床,雕饰富丽堂皇,代表了北魏雕刻艺术的杰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雕柱础,也是镇馆之宝,纹路和四角小人雕刻,展现了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木板漆屏风画,是最引人瞩目的镇馆之宝。现存5幅较完整,每幅高80厘米,宽20厘米。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也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是1965~1966年在大同市石家寨村的重大发现,是太和八年(484年)的墓葬。墓主人司马金龙出身显赫的司马家族,是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九世孙,献文帝拓跋弘在东宫时,提升为太子侍讲。继承爵位琅琊王,任使持节,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征拜为吏部尚书,侍中等官职,备受宠信,地位显赫,同时也说明北魏朝廷对汉族官员的依仗和重用。</p> <p class="ql-block">石雕武士像,北魏。</p> <p class="ql-block">石雕武士像,北魏。</p> <p class="ql-block">曹天度石塔 模型,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宫内小臣曹天度为祈求国家太平于平城所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完美的单体石塔。原存于朔县崇福寺,塔身1939年被日军掠至日本,塔刹被暗藏保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回归的塔身运往台湾,塔刹现存朔州博物馆。可见石塔之精美。</p> <p class="ql-block">杂技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馱粮马,北魏。</p> <p class="ql-block">陶骆驼和牵驼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陶马,北魏。</p> <p class="ql-block">陶骆驼,北魏。</p> <p class="ql-block">银器,第一个是银熨斗,均为北魏。还有银首饰等展品,体现了北魏妇人的生活品质。</p> <p class="ql-block">银筷子和银勺,北魏。</p> <p class="ql-block">平城作为古称,在辽代时期更名为大同。是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辽兴宗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由此开启“大同”作为正式名称的序幕。大同是辽金时期的陪都。</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琉璃鸱吻,镇馆之宝,辽代,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正脊构件。</p> <p class="ql-block">陶罐,辽代。</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模型,内有31尊辽代彩塑尤为著名,华严寺始建于辽1038年。</p> <p class="ql-block">大同应县木塔模型,木塔建于辽代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同周边,辽金寺院遗址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琉璃犼,金代。</p> <p class="ql-block">狮雕塑,金代。</p> <p class="ql-block">石雕高僧坐像,金代。</p> <p class="ql-block">石雕像,金代。</p> <p class="ql-block">顶盆陶人,金代。</p> <p class="ql-block">木雕墓主人像,金代。</p> <p class="ql-block">雕花镜子,元代。</p> <p class="ql-block">大同明长城,始建于成化八年(1472年),共计343公里以上,有内外长城之分,内外长城之间,卫所,戌堡,烽火台星罗棋布,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九边重镇,大同在明代被视为“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大同府周围设有13个卫所,城堡72个,烽燧1600余座,驻扎将士近9万名,军马3万多匹,素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同城模型</p> <p class="ql-block">明代武器</p> <p class="ql-block">军刀</p> <p class="ql-block">长茅</p> <p class="ql-block">火炮</p> <p class="ql-block">穿上铠甲的战马</p> <p class="ql-block">明代王府邸,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朱元璋第13子代王朱桂的府邸,在大同城东北部,府前有九龙壁,整个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现已恢复完整的王城府邸。</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窟藏,2008年修复关帝庙时发现了窟藏,出土具有明代特征的佛道铜造像57尊,这批造像端庄精致,品相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铜坐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铜坐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关羽铜坐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刘备铜坐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佛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罗汉坐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清代车驾</p> <p class="ql-block">清代砖雕</p> <p class="ql-block">上为清代木雕</p> <p class="ql-block">嵌螺钿庭院仕女图漆影屏,清代。</p> <p class="ql-block">清代,花瓶。</p> <p class="ql-block">清代,螺纹瓶。</p> <p class="ql-block">清代家具</p> <p class="ql-block">铜制八仙,清代。</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铜坐像,清代。</p> <p class="ql-block">清代大同城池图</p> 花木兰特展 <p class="ql-block">关于《木兰辞》年代背景,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故事原型发生在北魏。展览以北魏历史语境,重释《木兰辞》之史诗经纬,解构北魏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折射当时民族融合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来自千年的机杼声,在代代传诵中织就中华文明的经纬。《木兰辞》是对胸怀大义的女性礼赞,更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因的深度解读,</p> <p class="ql-block">兵制,力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兵户制是以固定“兵户”为征发对象的世兵制,萌芽于募兵制,汉末确立,三国,二晋沿袭,北魏进一步发展。兵户制与部落兵结合,与军镇制度结合。</p> <p class="ql-block">替父从军,织机“唧唧”,叹息“唉唉”,她的叹息,不仅是对战事紧迫的忧愤,更是对父老弟幼的牵挂,正是这无奈的叹息,最终淬炼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铿锵誓言。</p> <p class="ql-block">贸市,繁也。木兰决心以定,于东南西北四市购买军备,整装待发。太武帝时,形成宫城居中,外城环绕的格局,内外城之间是居民,作坊,商肆,馆驿,货栈所在的市,工商业蓬勃发展,百物充盈。</p> <p class="ql-block">军备,齐也。北魏军户制度下,士兵需自备战马,铠甲和兵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正是这一制度的写照。甲骑具装铠最具特色,是北魏军事力量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甲骑具装,“甲”即人铠,“具装”即马铠。魏晋战乱时期使骑兵迅速发展,出现重装骑兵,即人和马均披铠甲。</p> <p class="ql-block">甲骑具装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甲骑具装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只有鞋面,鞋面的刺绣针法是唐之前十分流行的劈针技法,是我国早期刺绣的主要工艺之一。</p> <p class="ql-block">战场驰骋,当木兰的骏马踏过黄河冰凌,黑山朔风卷起战袍,她手中的环首刀折射出北魏冶铸的精良,跨下战马展现游牧民族的驯骑之技,每次冲锋陷阵,都是农耕文明和草原铁骑的完美融合,更是鲜卑健儿与中原将士共同谱写的壮阔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均田制,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将无主土地按人口分给小农耕种,耕种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但需向国家交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对后世田制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租调制,均田令公布后,486年孝文帝又制定了新的租调制,以户为单位征收,均田农户丁男负担征戌,杂役外,一夫一妇出布一匹(四丈),粟(粮食)二石。这一制度推动了北魏经济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北魏六镇,太武帝时,为防柔然南侵和管理俘获的数十万人,在平城周边设了六座军镇,形成北镇屏障,是军队的主要驻扎地,和北方长城共同构成抵御防线,是连接漠北和中原的重要关要,也是北魏早期军事权贵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北魏六镇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灰陶伎乐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胡人伎乐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明堂受赏。凯旋之日,旌旗猎猎,南郊的明堂天圆地方,木兰卸甲整冠,肃立于明堂玉阶下,面圣受赏。尚书郎这样的高官,或粟帛这样的厚禄,都不是木兰心之所向,离家十余载,父母和幼弟是否安然,疾驰的足音,终于要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北魏明堂。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下令修建明堂,是汉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制参考东汉明堂,是一种礼教综合功能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北魏明堂模型,花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p> <p class="ql-block">在原址上复建的明堂,现为“北朝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北魏官制</p> <p class="ql-block">北魏部分军职简表</p> <p class="ql-block">北魏军服</p> <p class="ql-block">莲瓣纹童子化生瓦当,北魏。</p> <p class="ql-block">经幡,北魏。</p> <p class="ql-block">油灯,北魏。</p> <p class="ql-block">雕花罐,北魏。</p> <p class="ql-block">荣归故里,卸甲归来的那一刻,如同封存一段峥嵘岁月,木兰在刚柔嬗变之间,完成了对“忠孝”这一永恒命题的深刻诠释,以赤子之心突破性别桎梏,又以赤子之诚回归生命本真。</p> <p class="ql-block">北魏四大国营牧场,除国营牧场外,北魏私营畜牧业也很繁荣。</p> <p class="ql-block">北魏河西牧场,马200万匹,骆驼100万峰,牛羊无数,来源是掠夺。</p> <p class="ql-block">釉陶马,北魏。</p> <p class="ql-block">陶猪,北魏。</p> <p class="ql-block">北魏平城布局平面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结语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当这声跨越千年的叩问再度响起,木兰的传奇故事仍在传诵。“修齐治平”的情怀深植灵魂,“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准则秉承于心,而执着坚韧的“她”力量,仍不可限量。</p> <p class="ql-block">附《木兰辞》 这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北方乐府民歌的卓越成就,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p> <p class="ql-block">从二楼看巨大壁画,北魏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更加清晰。</p> <p class="ql-block">大同不愧是北魏,大辽,金国三代京华之地,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博物馆走马观花的看了三个半小时,让人沉浸在古城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如今的大同,复现古都,挺拔新城,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拍照于2025年6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