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市,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海经》中将火焰山称之为“炎火之山”,维吾尔语叫“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火焰山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1.41亿年前,山脉呈东西走向,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br> 火焰山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是中国最热的地方。 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景观和地面景观两部分。地下景观有西游文化长廊、火焰山地理文化厅等。地下景观有空调降温,大部分游客都在地下景观游览。 吐鲁番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格山脉之间,形成著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因吐鲁番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高差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使得此地干燥炎热。<div> 吐鲁番--哈密暹罗盆地远离海洋,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吐鲁番年降雨量仅为16毫米,而蒸发量却达到3000毫米。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海拔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以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div> 吴承恩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火焰山的来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扔进八卦炼丹炉,用三昧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童子打开炉门,炼成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一脚蹬翻炼丹炉,炭火从天而降,从此地上有了火焰山。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景区里地面温度很高,大部分游客到景区地面看一看,照几张像,就到地下景观去游览去了。 千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 景区地面部分的山边有一块石碑,上刻有“火焰山海拔零米线”。虽距离有好几百米,同行的朋友看天气太热,劝我不要去,我还是鼓起勇气,背着摄影包走到了石碑前拍下了石碑。 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海拔越低,温度越高。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沙窝里可烤熟鸡蛋。 我们到火焰山景区时是六月份,刚进入初夏,火焰山地质公园里树了一根巨大的温度计,温度计显示地表温度70度。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经过火焰山的时候,曾作诗《经火山》:“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div> 在地表温度70度的高温下,我背着摄影包在火焰山走了一圈,也算是我的人生中的一段经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