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德里,这座西班牙的首都与最大都市,不仅是马德里自治区的首府,更是西班牙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它坐落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腹地,曼萨纳雷斯河穿城而过,赋予这座城市灵动的气质。马德里建城于9世纪,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的旧址上逐渐发展起来。1561年,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至此,从此马德里步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成为西班牙帝国的权力中枢。如今,它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文化窗口,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代文明的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位于格兰大道的西端,毗邻庄严的马德里王宫,是这座城市最具文学气息的地标之一。广场中央矗立着塞万提斯纪念碑,纪念碑主体是这位文学巨匠的雕像,他俯瞰着下方的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仿佛正向世人讲述那段骑士与理想交织的传奇。两侧则雕刻着堂吉诃德心中所爱的两位女性——现实中的村姑阿尔东沙与幻想中的贵妇杜尔西内娅,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幻想与激情的文学世界。</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背面的雕塑同样引人注目,那是一位手执书籍的女性形象,目光深邃,仿佛沉浸在文字构筑的宇宙之中。她不仅是知识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化身。通过这尊雕塑,人们得以窥见塞万提斯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也感受到文字穿越时空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纪念碑巍然矗立于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街尽头,高达60米,是纪念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凯旋归来的重要历史地标。纪念碑上,五位凌空飞舞的女神环绕柱身,象征着自由与荣耀;底座八只威猛的黑狮守护着历史的厚重,碑文铭刻着哥伦布的航海壮举,还有资助他远航的国王与王后的雕像。顶端的哥伦布铜像由大炮熔铸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他凝视远方,右手指向海洋,仿佛仍在引领人类探索未知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皇家剧院,又名马德里皇家歌剧院,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之一。它始建于1818年,历经多次设计变更与历史动荡,最终于1851年正式对外开放。剧院由安东尼奥·洛佩兹等人设计,呈六边形结构,正门面向东方广场。它见证了西班牙歌剧的辉煌岁月,也经历了战火与沉降的考验。1997年,经过大规模声学改造,剧院恢复了歌剧演出功能,舞台面积达1472平方米,配备18层升降系统,可容纳近两千名观众。如今,它仍是西班牙艺术的巅峰代表。</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市中心的这座广场上,矗立着一尊独特的青铜雕像——一只攀附在莓树上的棕熊。它是马德里的城徽,也承载着一段充满童趣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小男孩在森林中玩耍时遭遇棕熊,慌忙爬上树呼喊“妈妈快跑”,这一声呼喊不仅救了自己,也成为了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这段传说虽无从考证,却为马德里增添了几分亲切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公路零公里点标志,位于马德里太阳门广场的中央,是一块嵌入地面的花岗岩与黄铜牌匾,标志着西班牙六条国家主干道的起点。它不仅是马德里的地理中心,更是整个国家交通网络的原点。游客常在此驻足,感受从这里出发通往四面八方的旅程起点。</p> <p class="ql-block">伊莎贝尔二世雕像矗立于马德里街头,她头戴皇冠,身披华服,手持权杖,尽显君主威仪。作为西班牙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她在位期间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这尊雕像不仅是对她的纪念,更是对那段历史的致敬,象征着西班牙王权的荣耀与责任。</p> <p class="ql-block">天使雕像,是艺术与信仰交织的结晶。天使作为西方文化中的神圣象征,常以雕塑形式出现在教堂、广场与墓园之中。这些雕像或展翅欲飞,或静默守护,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和平与救赎的向往,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神圣之美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马约尔广场,这座由菲利普三世主持修建的四方形广场,自1619年落成以来,见证了无数历史时刻。广场长128米,宽94米,四周环绕着四层高的古典建筑,中央矗立着菲利普三世的骑马雕像。尽管历经三次火灾与多次重建,它依旧保留着最初的风貌,成为马德里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之一。</p> <p class="ql-block">曾经,这座广场上举行过皇家仪式、斗牛比赛,甚至宗教裁判所的火刑。如今,这里回荡着年轻人怀抱吉他弹唱的歌声,昔日的庄严与肃穆已被现代生活的活力所取代,但广场依旧承载着马德里人生活的点滴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东方广场中央,菲利普四世的青铜骑马雕像巍然矗立,仿佛正踏着流云般的马蹄腾空而来。身后是马德里王宫的金色尖顶,仿佛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这座雕像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西班牙黄金时代王权辉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费利佩四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在位期间虽疆域辽阔,却难掩帝国的衰落。他出生于巴利亚多利德,是费利佩三世的长子,1621年继位后,统治西班牙长达四十四年。他同时兼任葡萄牙国王,直至1640年葡萄牙独立。1648年,他正式承认荷兰独立,标志着西班牙霸权的转折点。尽管国势日衰,他仍致力于艺术与文化的扶持,使马德里成为欧洲艺术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这座欧洲第三大皇宫,仅次于凡尔赛宫与美泉宫,是西班牙王权的象征。它始建于1738年,历时26年完工,外观呈正方形结构,气势恢宏。宫内珍藏无数金银器皿、绘画、瓷器与织锦,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如今,它已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向世人展示着西班牙皇室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原本计划参观马德里皇宫,团队预约了中午一点的入场时间。饭后兴致勃勃准备前往,却突遇全国大停电,交通陷入瘫痪。导游当机立断,放弃所有行程,直奔机场。夜色中,我们带着些许遗憾离开西班牙,结束了这段匆匆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是马德里的宗教中心,也是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始建于1879年,历经多次停工,直至1993年才竣工,并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祝圣启用,成为欧洲最新启用的主教座堂之一。教堂采用巴洛克风格,灰白外立面与马德里王宫遥相呼应。2004年,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在此举行婚礼,使其声名远播。</p> <p class="ql-block">约翰·保罗二世纪念碑矗立于阿穆德纳大教堂前,面向拜伦街,是一座高达3.5米的青铜雕像,不包括底座。它建于1998年,为纪念教皇1993年亲临大教堂主持落成仪式而建。这座大教堂也因此成为第一座由教皇祝圣的西班牙教堂,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斗牛雕塑,以一位腾空而起的斗牛士形象,凝固了伊比利亚半岛最热血的瞬间。红披风在风中飘扬,仿佛仍在调动观众的情绪。这座雕塑不仅是斗牛文化的象征,更是西班牙激情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斗牛士手中的红布,并非为了激怒公牛——因为它们是色盲,而是为了营造视觉冲击,是“西班牙式舞台特效”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拉斯文塔斯斗牛场,是西班牙斗牛文化的圣地,位于马德里萨拉曼卡区,建于1929年,可容纳约25,000名观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斗牛场之一。它采用新摩尔式建筑风格,红砖外墙镶嵌阿拉伯雕花瓷砖,正门还装饰着西班牙各省的省徽。竞技场铺设细砂,以吸收血迹,设有专用通道与医疗区,是斗牛艺术的完美舞台。</p> <p class="ql-block">斗牛开场仪式庄重而热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