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 - 古里古镇

双魚

<p class="ql-block">在苏州市常熟市的东面,静谧地躺着一颗璀璨的江南明珠 - 古里,一个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江南宝藏小镇。古里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古朴与深邃,它与“同里、黎里、织里”并蒂花开,共誉为“江南古镇四里”,如同四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江南的锦绣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古里古镇以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为核心景点,兼具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与小桥流水风貌,文化底蕴深厚且商业气息淡薄。</p> <p class="ql-block">铁琴铜剑楼</p><p class="ql-block">文脉书香,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五代递藏,书韵流芳。</p><p class="ql-block">常熟自古是藏书之乡,铁琴铜剑楼作为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在中国藏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铁琴铜剑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于古里镇中心,由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绍基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主人收藏了“铁琴”和“铜剑”而命名。它总藏书量达10万余册,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捐献国家。藏书楼原有四进,第一、二进门厅和前楼于1937年毁于战火,第三、四两进藏书楼保存至今,2006年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前后共三进,以书为主线,通实物(复制品)与图片展示,展现瞿家一门五代“读书、藏书、刻书、护书、献书”的历程,反映出了常熟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积淀。给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素材,是江南文的典型案例。</p> <p class="ql-block">瞿镛珍藏的铜剑</p> <p class="ql-block">瞿镛珍藏的铁琴</p> <p class="ql-block">铁琴铜剑楼藏书精品</p><p class="ql-block">《汉书》以北宋景祐本、毛氏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号称善本,而北宋景祐本为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八载录此书称:“是书向藏士礼居黄氏,后归艺芸书舍汪氏,钱宫詹所云‘景祐本’,殆即于士礼居见是书也。卷首有‘御史之章’‘季振宜印’‘沧苇’‘汲古阁’‘子晋祕笈’‘乾学’‘徐健庵’诸朱记。”书有倪瓒、黄丕烈、顾广圻题跋三条。黄丕烈题跋称:“此北宋精刊景本《汉书》,为余百宋一廛中史部之冠。”顾广圻题跋记:“唯是刻乃景祐二年监本,独存北宋时而目。”此书原为黄丕烈藏书,后来归汪士钟艺芸书舍,汪氏书散出后人瞿家。民国十九年(1930年)闰六月初七日至七月初八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汉书》32册,系借铁琴铜剑楼藏此北宋景祐本影印而成。</p> <p class="ql-block">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一、二、三进为纪念馆的陈列主体,以现代声、光、电的手法和实物(复制品)结合,营造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充分的展示出铁琴铜剑楼在中国近代藏书史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历史更替,自有文脉如滋, 岁月如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古里图书馆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主体包含铁琴铜剑楼纪念馆。该馆于2021年9月15日被列入江苏省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打造对象名单,彰显其在文化传承与公共空间建设方面的示范作用。(周二、四、六开放,我们去时正好闭馆)</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临东港河而建,雄伟壮美,牌坊题有 “古里仁风” 四字,体现古镇文脉。</p> <p class="ql-block">国医馆</p><p class="ql-block">是常熟市古里人民医院的执业延伸点,是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和常熟市古里人民医院的共建科室,于2022年8月开馆,位于古里文昌街12号,国医馆现有建筑面积约520㎡,中医治疗室面积70㎡。</p><p class="ql-block">馆内开设中医内科、中医脾胃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神经内科、中医针灸推拿科等,满足周边居民多样化的中医诊疗需求。</p> <p class="ql-block">常熟中医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了本地名医的生平事迹、珍贵药材标本、原始处方以及各种医药工具,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医爱好者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白茆塘水系‌</p><p class="ql-block">贯穿全镇,两岸徽派建筑倒映水面,形成典型江南水乡画卷。‌‌</p> <p class="ql-block">古里古镇,如同一颗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珍珠,静静地躺在江南的水乡之中。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步入古镇,斑驳的青石板路延伸至远方,站在巷口仿佛能听到时光的脚步声,从过去穿过现在,又走向未来。漫步于古里的青石板路上,两旁现存的民宅古居大多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它们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保存完好,古朴典雅之中透露出一股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静好。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