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岗南沟桑杈的由来

小溪流水

<p class="ql-block">  相传4000年前,皇帝的妻子嫘祖在新密市皇帝宫教百姓养蚕缫丝,使这里的养殖业、种植业和丝绸交易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皇帝宫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岳村镇任岗村以南,任岗南沟水丰地肥,非常适合桑树生长,当地村民把桑树和农作物间作,有地堰的把桑树种在地堰上,这样桑林生长更茂盛。随着桑林规模的不断扩大,植桑养蚕成了地方特色行业,当地农民养蚕成了他们的半个家业,缫丝行业遍布各地,招来很多贩卖丝绸的客商,米村、大隗、观音堂等地成为丝绸交易的重要市场。民国时期,皇帝宫还开办了养蚕职业学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这个学校就是后来的密县二中。</p> <p class="ql-block">  桑树浑身是宝。由于桑树杆光滑富有弹性,直可当棍弯可当弓,冷兵器时代是兵器的主要材料;桑条可以编织提篮筐篓;桑叶养蚕、养生;桑葚可以入药。聪明的任岗刘姓家人还把桑树从小人工修剪,控制生长形成三叉形状,长成后小火熏烤板架定型、砍削打磨等多道工序,最后做成农作物翻晒工具——桑杈。任岗南沟桑杈美观耐用,远销全国各地,直到解放后70年代仍是任岗南沟的主要经济来源。</p> <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铁叉的出现,逐步取代了桑杈;收割机的出现,逐步淘汰了一些农具。现在任岗南沟的村民转产到建筑、煤矿、种植、养殖等产业,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美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