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茅屋漏千年,二分江水泽万家——杜甫草堂都江堰等

吟风

<p class="ql-block">  继黄龙与九寨沟之后,震撼依旧:松赞干布的浪漫怎可如此暴力?杜甫草堂原来这么豪华!熊猫躺平的姿态萌到尖叫,古蜀复原的文明这般精彩。不用筑坝却能疏导涛涛洪水,只需二分即可泽被悠悠众生!——李冰父子改天换地、巧治旱涝的壮举,感佩千年!</p> <p class="ql-block">一、松潘古城(7.21,10:00-11:00)</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只记得文成公主的美丽与所做的贡献,却不知,她与松赞干布的浪漫竟可以如此暴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知,当年松赞干布在得不到大唐公主的情况下,发动松州之战,而后撤军再求联姻的真实心理,我们只看到他的鲁莽造就了西藏,美了历史!--2025.7.21</p> <p class="ql-block">二、杜甫草堂(7.21 15:30-17:30)</p><p class="ql-block"> 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杜诗影响,他始终是那种忧国忧民、病殃殃、骨瘦如柴的形象,所住一间茅草屋也是“屋漏无干处”。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说,游草堂得两个小时,不觉纳闷,一两间茅草屋,要那么多时间吗?</p><p class="ql-block"> 游览之后,不觉惊呼,自己被骗几十年,杜甫草堂怎么如此豪华?这座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近百亩的茅草屋堪称皇室后花园。当然,眼前所见,是后人扩建 。但他所呆的那四年,却悠闲得很,有滋有味。期间写了240首诗,大多数是表现成都美好风光及悠闲生活,只是我们只记得他偶尔写的那些忧愤的诗而已。</p> <p class="ql-block">这种形象,符合大家对他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生活中的杜甫吧</p> <p class="ql-block">三、熊猫繁育研究基地(7.22 8:30-11:00)</p><p class="ql-block"> 位于成都成华区熊猫大道的熊猫研究基地,距市 中心仅10公里,是世界最大,条件最好的。3000多亩呀,是我们学校100倍,可见,熊猫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火得不行的熊猫”花花“,看它至少得排六个小时,还不一定排得到。因为,等你排到看它时,它累了要休息,听说,每年它生日时,网友会给它送各种礼物,线上线下,各式各样,当然关于它的直播,一直持续着。问导游,它为何能成为网红。导游的解释,差点让我喷饭:它一生下来,腿就短,是熊猫园中唯一不会爬树的。我追问,是不是更帅点?我一问,立马后悔,无脑,熊猫,就是黑白照,圆嘟嘟,怎么帅?</p><p class="ql-block"> 好吧,进去后,可能找到答案!</p> 8:00出发,8:30进基地,早已人山人海。隔着玻璃,能拍到这张猫照,已经是羡煞众人了。不管游客怎么叫,它理都不理,只管自己吃竹叶。哈哈憨帅。<div>  听导游介绍,大熊猫可幸福了,吃的是营养师一对一地照顾,营养搭配那是最好的。住的是小别墅,全天候空调,整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无需像猴子一样表演,以获取主人认可。关键是还没有人说它懒。同行,皆感叹,看样子,下辈子,投胎大熊猫要排队。</div> 小熊猫,可不是大熊猫小的时候的样子,看清楚。晕 熊猫别墅,怕热,都躲到阴凉处。 莲花池中黑天鹅,没有熊猫的孤傲,跟着游客,煞是可爱! <p class="ql-block">四、三星堆遗址(7.22 14:30-16:30)</p><p class="ql-block"> 一个已消亡两千多年的古蜀国文化,怎么就能通过那么些碎片得以生动再现?</p><p class="ql-block"> 下午还是人山人海,吵得不行,我们即使戴着耳麦,还听不清导游在讲啥,下午不会跟丢导游,已是厉害,谈何获取知识。但不管如何,有些内容,还是记得些:如专家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把众多碎片,复原成如今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的姿势;青铜面具的眼睛;半块黄金面具的秘密;黄金神杖的争议等。</p><p class="ql-block"> 想象着这些被复原的画面,不禁想,千万年之后,我们就是下一个“古蜀国”,有些悲凉。</p> 蜀 一号坑 青铜大立人 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竟然暗合《山海经》的内容! 青铜神兽 3D打印神兽的缺失部分 <p class="ql-block">六、都江堰(7.23,9:40-11:30)</p><p class="ql-block"> 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牛吧?学生时代了解过,来之前也上网查过其工程原理:通过开山凿地,将岷江一分为二为内江和外法,起到排洪灌溉之作用。但到了实地,才发现,其震撼远超于此。</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两百多年的李冰,怎么就能想出这种改天换地的方法?这不仅仅是智慧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原来,岷江在经过横断山脉时,巨大的落差,使江水浩大,壮观,但即苦了百姓,洪水来时,沿岸决堤,千里泽国。枯水时,成都平原的百姓,只能看着岷江之水,白白流走。想出此法,李冰除了有过人的智慧,更需有济世为民的担当和决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大家对二郎神的忠实跟班啸天犬很感兴趣,左手从头到尾摸一遍,万事顺畅! 在去都江堰之前,先拜会了”二王庙“:李冰父子。史书无确凿证据证明李冰有儿子,但历代君王都认为”李二郎“即二郎神是其儿子。 <p class="ql-block">经过索道,才能到过鱼嘴。</p> 上善若水,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诠释。 传说中的鱼嘴,岷江因它而分为内外江,内江宽4成但深,外江宽六成但浅,这就是”四六分水“:洪水时,六成水进入外江,达到排洪目的。枯水时,因为内江深,六成水进入内江,泽被成都百万民众。同时,又有”二八分沙“之妙:外江在岷江凸处,流沙惯性光顾,达八成。只有二成流入内江。 外江这桥也建得合理,共有八个可开关闸门,平时只开中间三个,河道一窄,流水就急,泥沙就无法堆积。同时,还可调节内江的进水量。 <p class="ql-block"> 飞沙堰,顾名思义,分沙作用。比内江要高,枯水期,保证水流进宝瓶口,洪水时,还能分洪到外江。</p> 此处江底故意设计弯曲状,水流经此产生旋涡,把二成的流沙,排到飞沙堰外,再流到外江。每年都要在此清理淤沙,也不是越深越好,经过李冰的长期观察,深到2.5米最佳,即在”卧铁“处挖到沙底铁牛即可。这个现在看起来简单,但要得到这么优化的参数,非得长期实践观察不可。 此处宝瓶口,原来是连着的山,为凿开缺口,当时没有开山工具,只好用原始的方法,在此处先开上小口子,中间放着易燃柴草,烧到热,后冷却,再烧,如此反复,就成功地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山分离,从此,岷江之水,就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成都百姓了。右边赫然两个大字”离堆“,就是记录宝瓶口的来历。<div>  右边的出口也是流向外江,是第三次分洪,分沙。这是另外一个太守,干的。</div> 这棵树就是86版《西游记》中人生果树的片断。 以前没有钢筋水泥,只有用这种竹笼套石的方法,筑堤。 身处南桥,背后是另一个方向看宝瓶口。 <p class="ql-block">宽窄巷</p><p class="ql-block"> 7.22晚上7:00多,没事和几个同事逛宽窄巷,这里曾经是满城(清朝满人居住的城里城)里最繁华的建筑,很有文化气息,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喝茶,采耳,看川剧,吃的,穿的,玩的,啥都有,且很有品味。第二天我们跟团又来这里,和妻子看了川剧。</p> <p class="ql-block">春熙里</p><p class="ql-block"> 游完宽窄巷吃碗抄手(我们所说的馄饨)之后,来到春熙路商业街,到场黄金及奢侈品,买不起,快点跑。哈哈,还是喝酒实在,打车回宾馆附近吃烧烤,喝冰啤聊到11:30.</p> <p class="ql-block">  锦里 </p><p class="ql-block"> 7.23逛完宽窄巷后,已是下午三点,因为方飞机晚点,5:00集中,两个小时怎么消磨?小小的锦里,游一次不用二十分钟,没办法,采耳,喝茶。一杯冰啤六十元啊。</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五天,很快过去了,累,却快乐。正如我在朋友圈里所说“行走无意彰显,记录只为纪念”。纪念自己走过的路,动过的情,这才是写此篇的最终目的!</p><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把此文看到这里的朋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