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4.74万平方公里,人口3565万,是中亚第一人口大国。有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等众多民族,乌兹别克族约占8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历史文化宝库,以丝绸之路古遗迹、帖木儿帝国传说和绚丽清真寺闻名于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首都塔什干,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入住的希尔顿酒店,具有现代化元素与西域风情,这座中亚大城市塔什干已是一座成熟的旅游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木轮大车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大木轮车用牛或用马拉,可行走戈壁荒原,阡陌田畴,我在兵团农场赶过牛拉大木轮车,算是今生使用过的最大型劳动工具。希尔顿酒店展示它,是表现古今的文化交融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乌兹别克导游拉娜,当地大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了中文,入职旅游行业不久,业务能力还不够强,我们对她十分理解和体谅。她带我们乘坐塔什干地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塔什干地铁是苏联时期建造的。1977年塔什干地铁正式开通,当时地铁建设还考虑了核爆避难所功能。塔什干地铁现有4条运营线路,因独特的苏联风格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地下艺术殿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地铁交通,在哪里乘坐都是一样的感觉。只是塔什干的地铁,有资料显示其隧道深度在8米至25米之间,可能因线路和站点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比起在重庆乘地铁会容易点,不会动不动就要深入地下百来米。重庆地铁9号线红岩村站,深度为116米,我去过两次所以记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独立广场上的二战阵亡将士纪念长廊。长廊壁龛上"的铜板书”纪载了总计约80万二战阵亡将士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出生和牺牲时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哭泣的母亲雕像,不灭的火。这是民众对战争的无声控诉,对世界和平的炽热向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塔什干的亚洲抓饭中心。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待客的特色饭,也是中亚各族人民喜欢的美食。来吃抓饭的人都要在这招牌前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工厂般的生产,如大集会一样的吃饭,这样的场景真没见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少食客称赞这里的抓饭羊肉炖得软烂,胡萝卜吸饱了肉香和汤汁,香甜可口。米粒颗颗饱满,油润有嚼劲,每一口都能带来满足感。与中国新疆抓饭相比,风味独特,味道的层次更加丰富,肉量也给得很大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价格亲民,一份50元人民币左右,够2个饭量不大的女生食用。此外,还会搭配柠檬橙汁、西红柿等解腻菜品,以及现烤的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要了一份牛肉抓饭,味道还行,没吃这块马肠。 来中亚这十来天老吃夹生饭,抓饭中心能把米饭做熟,就该给好评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也有部分食客认为这里的抓饭味道并没有特别惊艳,和新疆等地的抓饭味道相似。还有人觉得抓饭中心人多嘈杂,且卫生条件很一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这么好的生意,可见喜欢的人很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去乌国古城撒马尔罕途中,又见天山,这里是延伸至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山脉的西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又见到数不清的肥壮羊儿。 虽然天山在乌国境内的长度相对较短,但天山对该地区的气候和生态仍有着积极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撒马尔罕。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撒马尔罕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有“名胜古迹博物馆”的美称,曾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拥有众多宏伟的建筑,融合了波斯、突厥、阿拉伯等多种文化元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帖木儿帝国是1370年由中亚河中地区的西察合台蒙古贵族帖木儿建立的帝国。极盛时疆域广阔,东起北印度,西达幼发拉底河,1507年被乌兹别克人所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公元前7世纪到11世纪,撒马尔罕由塔吉克人建立并拥有,是塔吉克民族的“圣城”。这片土地只有塔吉克人才是土著。 1370年蒙古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定都撒马尔罕,1507年,乌兹别克人打败蒙古人,此后乌兹别克人逐渐成为这里的统治者。苏联时期,撒马尔罕虽居民以塔吉克人为主,但因长期受“乌兹别克化”影响,被划入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撒马尔罕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一部分。这是塔吉克斯坦人心中难解的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撒马尔罕保留着众多古老建筑,每一块砖石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丝路繁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人文氛围浓郁,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绝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帖木儿(1336-1405)和他的孙子兀鲁伯(1394一144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兀鲁伯也是帖木儿帝国的君主(1447年-1449年在位),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其成就主要体现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文学贡献:他在撒马尔罕建立了著名的兀鲁伯天文台(1428年建成),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配备了巨型象限仪等精密仪器。通过长期观测,他主持编制了《兀鲁伯星表》记录了1018颗恒星的位置,精度在当时领先世界,对后来的天文学发展影响深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数学研究:他对三角学有深入研究,计算出的正弦表和正切表精度极高,为三角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推动:他重视学术发展,使撒马尔罕成为当时中亚的文化和科学中心,吸引了各地学者前来交流,促进了伊斯兰世界对古希腊、波斯科学成果的继承与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撒马尔罕天文台建于1428-1429年,1449年,兀鲁伯被谋杀后,天文台被破坏。1908年,俄罗斯考古学家维亚特金根据一份16世纪的文献记载,发现了这座倾圮数百年的天文台遗址,以及兀鲁伯对天文研究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娜讲解这座15世纪天文台的历史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撒马尔罕“古勒一艾来拉”陵寝,建成于1404年,埋葬的是帖木儿和他的儿子、孙子。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沙赫静达陵墓群,20多个墓室,埋葬着帖木儿家族及有功之人。陵墓建于公元14至15世纪之间。整体表现帖木儿帝国的强盛和高超的伊斯兰建筑艺术。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些墓葬群建筑足够豪华,可以想像帖木儿帝国的实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位老人,像是穿越千年走来的,活像《一千零一夜》里的人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列基斯坦”神学院,中世纪伊斯兰教育与科学中心。世界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列基斯坦神学院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基斯坦广场,从左到右:兀鲁伯神学院(1420年建成)、希尔-多尔神学院(1636)年建成、季里雅-卡利神学院(1660年建成),这三座建筑组成的列基斯坦神学院,是中世纪中亚伊斯兰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核心场所。该建筑群以彩色陶瓷装饰、金属穹顶技术及镀金元素闻名,曾兼具宗教教育与天文、数学等世俗科学功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中间那座希尔一多尔神学院,俗称金子神学院,每个穹顶都是镀金装饰,工艺精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夜晚,列基斯坦广场有灯光秀和真人表演,游人如织。我们赶到时表演已结束,只剩下不肯散去的人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撒马尔罕西行280公里,来到古城布哈拉。1993年布哈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城市拥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布哈拉也声称是阿凡提的故乡,流传着许多与阿凡提相关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塔清真寺,《LP孤独星球》丛书中亚册的封面就是这座清真寺,现为拍照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哈拉汗国,是1507年乌兹别克人灭了帖木儿王朝建立的汗国,也曾定都于撒马尔罕,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1868年,布哈拉汗国沦为沙皇俄国的附庸,1920年被苏联收编,成为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卡良宣礼塔,这是极其著名的中亚穆斯林建筑,布哈拉的象征。它为喀拉汗王朝(999-1212)的代表作,完工于 1127 年,高 46 米,当时是中亚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卡良”在塔吉克语中就是“伟大”的意思。它的模样就像灯塔,是丝路商旅的路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成吉思汗看到它后备感震惊,下旨将它保留下来。只是 1920 年苏军将领伏龙芝下令炮轰该塔,造成一些损坏,现在还能看到修补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哈拉埃米尔夏宫,迄今为止留存的唯一 一座布哈拉王室宫殿,具有布哈拉传统建筑风格;兼具欧洲和中亚风格。大量的彩色玻璃和复杂花纹遍布宫殿各处,作为避暑的行宫,这里的建筑和陈设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时尚的欧洲宫廷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多彩墙砖高端品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展品有19世纪的中国陶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师带领小学生来参观展览,他们面对我们的镜头,送出热情和友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出夏宫,学生们还想继续聊天,遗憾的是语言不够用,他们学的英语还无法展开交谈。祝愿这些可爱的孩子都有美好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布哈拉往西500公里车程,我们坐了一整天车,见到了美丽的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的希瓦古城,建立于公元 4 世纪,历史上是旅行商队的必经驿站,16 世纪时为希瓦汗国都城。中亚古谚说:“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由此可见希瓦之迷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希瓦的夜景很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斯拉姆霍加宣礼塔(左)是希瓦古城最高的建筑,高度约45米。它于1908年建成,塔身以多种色彩的瓷砖装饰,呈现出独特的条纹图案 ,这些彩色瓷砖经过精心设计和排列,是中亚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杰出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尔塔米诺宣礼塔(右)建于1851-1854年),由希瓦汗国统治者穆罕默德·阿明·汗下令建造,计划高度达到80米,旨在成为伊斯兰世界最高的宣礼塔。然而,由于阿明·汗在1855年意外去世,工程被迫中断,塔身仅建至29米高,未能完成原定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给造访希瓦的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是“未完工”的卡尔塔米诺宣礼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未完工的状态成为希瓦古城的地标性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这座宣礼塔近旁的经学院住了两天,把它看在眼里,装在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烂尾塔"胖乎乎的样子太可爱,它穿着绿色花衣裳,外表干净,走到它身边,感觉它是有生命的活物,期待跟你说话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风貌魅力十足,游人似徜徉在历史画卷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外风光很美,桑椹熟透落得满地。到了告别的时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告别希瓦,离开乌兹别克,去神秘的土库曼,我们抱着更大好奇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路走来,只看了风光人文,未深入了解其政治和经济。但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如 “谨慎开窗的房间” ,在威权框架下引入光与风,试图成为中亚枢纽;土库曼斯坦似 “镀金的牢笼” ——用天然气财富铸造封闭统治,却难掩结构性危机。两国命运将深刻影响中亚的地缘平衡。尤其在中国“一带一路”与俄罗斯传统势力博弈的夹缝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土库曼斯坦:面积49.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36万,94.7%为土库曼族。80%的国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但天然气储量丰富,西部里海之滨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土库曼人(突厥语族)长期以游牧为生,先后受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汗国统治。19世纪后期,沙俄入侵中亚,吞并土库曼领土,1924年成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推行集体化与定居政策,压制民族宗教传统,但开发卡拉库姆运河与天然气资源,也奠定了土国现代经济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首任总统尼亚佐夫推行个人崇拜,建立威权体制。2006年其继任者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延续强权政治,以油气气资源维持稳定。推行中立政策,闭关自守,闷声发财,经济实力位居五斯坦第二,仅次于哈萨克斯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土库曼口岸。入境前,土库曼方面要求做核酸,每人33美元。在异国他乡,让我们重温三年前的感觉。做完核酸,开箱验行李。我们的地陪导游来了,他领我们顺利过关,没有开箱。不准拍照,就偷拍一张留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拒签率80%的国度,我们进来了!但该国没有我们能上的互联网,我们购买的中亚一带一路多国流量包也无用了,接下来几天是无网络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导游名叫埃德。初见土国人,心中在揣测,这个封闭国度的人什么德性啊?这是三天后我拍的照片,导游埃德与我们的领队利娟,感觉土国人很不错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为土国现任总统谢尔达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6年,土国首任总统尼亚佐夫去世后,别尔德穆·哈梅多夫通过权力集团推选成为总统。2022年3月,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宣布卸任,其子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接任新任总统,标志着家族政权延续。 所以有人说土国像朝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一家餐厅,桌上摊开的报纸,不管哪一天,头版头条都是总统。封闭保守国家的治理机制少不了个人崇拜,首任总统尼亚佐夫曾在全国大造自己的塑像,这也与朝鲜相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土库曼斯坦的永久中立国地位于1995年获联合国大会决议正式承认,是该国最核心的外交战略。简言之,中立国身份是土库曼斯坦的"战略盾牌"——既保障能源利益最大化,又在强邻环伺中守住脆弱主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四国参与,只有土国不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天然气出口占其GDP的一半以上,家族成员掌控能源部门。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之子任工业和能源部长,并通过“土库曼天然气国家公司”垄断资源收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众对总统家族的统治存在争议,但政府通过意识形态控制和资源垄断维持政权稳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同时,土库曼斯坦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养老、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均有免费政策或相关福利措施,民用水电气都免费。尽管平均工资仅两三百美元,民众幸福指数还不算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达绍古兹到阿什哈巴德,横穿土国的卡拉库姆大沙漠,我们乘坐越野车,两段行程。先从达绍古兹到达尔瓦扎350公里,看"地狱之门",住一夜,再去阿什哈巴德260公里,共610公里,这是土库曼斯坦的腰身大概尺寸,也是卡拉库姆沙漠的宽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拉库姆沙漠风光:野骆驼自由漫步,生计无忧,在沙卷尘飞的地下埋藏着油气与矿产资源。这样的风光可以让人满眼生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来到达尔瓦扎营地,这里的每个蒙古包就是一个双人房间,没有卫生间。洗澡上厕所得去营地专设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沙漠上二十多个蒙古包,就是一道风景画,有了人的活动,这幅画就动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诠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营地餐厅,走进去也有到家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烤肉已经熟了,香气弥漫。在五个斯坦国,你走到哪儿都会有烤肉相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沙漠营地老板就是这位秃顶大叔,他在阿什哈巴徳还经营着一个汗血宝马养殖场。在这个封闭的国度里,国人出境与外国人入境一样难,可是他走过许多国家,还到过中国。有点神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导游埃德,也很不一般。他曾在中国长春吉林大学学了一年中文,就转到大连理工大学上研究生,他又将弟弟塔尔弄到大连理工学习中文。到2020年疫情爆发,他俩才离开中国,尽管学业未完成,但他们回国都成了能源系统的管理人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埃德和塔尔还有第二职业,即中文导游。土库曼斯坦国家移民局网站公布的旅行社已有四个,但中文导游难找,因此,这哥俩就是稀缺人才,想闲一下都不行。埃德的妻子临产,就这两三天,可他还是接了我们这个团,陪我们在沙漠里行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来达尔瓦扎的目的,就是见识闻名于世的"地狱之门"。距沙漠营地300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苏联地质勘探队在钻探时因操作失误,造成地面塌陷,整出一个足球场大小,深30米的巨大气坑。担心毒气扩散,他们点上一把火希望烧掉坑中气体,谁知这一烧就是54年,这个大火坑被称为地狱之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站在坑边,热浪袭来,但并没有异味。坑中火苗呼呼地窜,54年从不停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坑火燃烧达1000度。我们有成语叫跳出火炕,而掉进这个火坑绝对跳不出,只能生灵涂炭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4年的大火已烧掉土库曼斯坦万亿财富。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被破坏,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受到威胁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土国政府曾尝试灭火,用水灭不现实,因沙漠缺水,用沙子埋,又导致坑的边缘垮塌,作业机械陷进火坑。正找不到灭火办法时,游客来了,争相观赏地狱之门奇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人戏谑,人类最硬核的浪漫就是给灾难打上观光标签。于是这里就成为旅游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泄漏的天然气燃烧时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如果天然气直接散布到空气中,甲烷本身是一种更强效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远超二氧化碳。因此,烧起来比不烧还好那么一点。灭火就搁置了,地狱之门会长久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晨的微风让火苗呼呼地欢叫,没人知道这火还要烧多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离开达尔瓦扎营地,越野车再行走260公里,就到达土国首都阿什哈巴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阿什哈巴德算是一座新城,1948年10月6日,7.3级的地震将老城夷为平地,在苏联政府的支持和全国力量的援助下重建, 并对城市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 ,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土库曼斯坦独立后,首任总统尼亚佐夫决心把阿什哈巴德打造成白色大理石城,聘请法国建筑师设计并亲自审定设计稿。城市中大量建筑使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或贴面,从政府大楼、居民楼到公交站等皆镶嵌大理石,全城白色大理石墙面积高达450万平方米,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内的汽车也必须是白色的,不是白色的就得喷白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交车是白色的,公交站也是白色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到街上散步,蓝天下的白城真的很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色在文化和传统中代表着纯洁、中立和团结。阿什哈巴德的白色建筑据说体现了土库曼斯坦对国家和谐、统一的追求,也反映其国家价值观和发展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埃德的弟弟塔尔领着我们乘白色大巴逛阿什哈巴德,埃德陪他妻子待产。埃德已经有了两个女儿,这回盼望添个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亚佐夫不仅造了大理石城,还给自己造塑像1500多座,金色的尼亚佐夫随处可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座赫赫有名的中立塔尖上,也是尼亚佐夫,他体内装了锌片,可随太阳转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建筑外观极具特色,上部呈现出类似球体被几何结构环绕的造型。博物馆内收藏着土库曼斯坦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艺术品等,展示了土库曼斯坦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是了解土库曼斯坦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土库曼斯坦的Yýldyz Hotel(五星酒店),它有着独特的蛋形外观,是阿什哈巴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乘电梯上到大鸡蛋顶层,眺望阿什哈巴德。空气中有沙尘,四野灰蒙蒙的。土国有80%国土是沙漠,阿什哈巴德就在沙漠边缘,浮沙天气算是常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又下到底层,这里是饭店,中餐做得很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相邻两桌是来自欧洲的旅游团,一位女士起身和我打招呼,她说他们来自丹麦,这次来中亚,只看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他们的选择很有道理,这两国最能代表中亚。土库曼斯坦的旅游业兴起,封闭的国门就会慢慢打开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就餐时,塔尔将我昨天遗忘在沙漠营地的手机数据线和充电宝交给我,他们从260公里外帮我捎过来的,土国也是好人多啊!失而复得,心中满是感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土库曼斯坦是汗血宝马的故乡,西汉时期,汉武帝就千方百计地从大宛(即土库曼)引进了这宝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汗血宝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据说法、英、美多国名马有它的血缘。汗血宝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国徽中心就是它的形象。汗血宝马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马场就是沙漠营地那位老板的,那天他说要回马场,但今天没见到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汗血宝马的养殖很不容易,全世界一共才3000匹,主要在土库曼斯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马品相非常好,无论是走路还是奔跑,姿态都非常高贵,是拥有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马价格昂贵。2018年,陕西汉唐马术俱乐部为了重现失传近千年的唐代宫廷舞马技艺,下血本从土库曼斯坦进口了7匹汗血宝马,花了4亿人民币。据说一匹最便宜的汗血宝马也得5千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汗血宝马的生理特性、环境适应性、基因保护及经济因素等原因,导致其无法像牛羊那样实现全球大量繁殖。所以,咱普通的人看看就好了,不想别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土国的五星酒店比前面四国的更豪华,感觉带点土豪气儿,当然,住着是很舒服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什哈巴德夜景很美,从房间窗口望出去,白色之城变成了彩色,分分钟变换不同颜色。土库曼斯坦的封闭、经济结构的僵化,能源外交的单一,与这夜景形成"悖论",呵呵,这是瞎联系!变还是不变,人家这第三任总统自有主张。希望土国越来越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塔尔送我们到阿什哈巴德机场,没想到埃德也来了,他说一定要来送我们。我问他儿子出生没有,他说还没有,兴许是明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兄弟俩的笑容让我感动。我说认识了你们就算认识了土库曼人,土库曼人是真诚友善的人,我不会忘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人说旅行的意义从不止于风景,更在于和一群可爱的人把一段旅程走成了诗。我们团6+1共7人,还有5斯坦国的6位导游,此行万里如读书,除了风景人文的长卷,还读身边的每个人。中亚之行,难忘的旅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END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 7. 2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