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观荷(2025.7.22)

陕人老程

<p class="ql-block">  对喜欢摄影的人来说,夏季就是荷花季和雨季。</p> <p class="ql-block">  今日大暑。</p><p class="ql-block">  想想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很有意思:只有“三寒三暑”不以“物候”特征命名,单以“人候”(人对气温的感觉)名之。</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二十四节气中,与水或降水有关的物候指征竟有八个之多(雨水、谷雨、小满、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雨雪霜露齐齐上阵!这必定与我们的农耕文明的文化基因有关,毕竟水与农耕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除了那些对外部事物观察的经验总结的物候学结论,竟然还有单纯对内在的人体工程学方面的体感的概率总结,这可真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又一体现啊!</p> <p class="ql-block">  夏雨,夏荷,这两个词儿听着就很美;要是把她们结合起来,“夏雨荷”则更是一副温凉清透的娇媚画面。</p><p class="ql-block"> 昨晚雨,晨放晴,预报有雨。在家里等待。不料如今的天气预报实在是变化得太快,真真正正做到了“与(小)时俱进”,几乎是每个小时更新一下,下雨的时间一再推迟,总有一个或两个小时的延后,这让我很是无奈。</p><p class="ql-block"> 终于下决心,去,哪怕是在园子里等雨,也比在家里傻等干等强!</p> <p class="ql-block">  11点半出发,12点进入国花园。</p> <p class="ql-block">  国花园里只有衍秀湖这一片水面,所以荷花太集中,环境相比隋唐园可就太单调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注意力只在荷花上,倒也不是多遗憾。而衍秀湖的荷花只集中在西南一角,面积不甚大,都紧靠湖岸,倒是为拍摄提供了方便。</p> <p class="ql-block">  尝试一下国画风吧。</p> <p class="ql-block">  掌握不好。调不出浸润感,连形似都没做到。</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在手机上调了一遍。效果似乎有改进。】</p> <p class="ql-block">  衍秀湖里的锦鲤养的太肥硕了,不过造成的视觉效果却挺好,让人立马眼前呈现一幅幅“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画面。真是应景呢。</p> <p class="ql-block">  因为期待着下雨,所以特意带上了折反镜头。在园中没等到雨,就只好用它来拍拍昨夜雨水留在荷叶上的水珠了。</p> <p class="ql-block">  天不甚热,偶有习习凉风,或站,或行,或蹲,或坐,或附身观,或举手拍,或直身远眺。在水边盘桓,流连,不知不觉就两个半小时。夏日之闲适意态,难以名状。</p><p class="ql-block"> 唯可叹者,候雨而雨未至!</p> <p class="ql-block">  在水边。</p> <p class="ql-block">  眼见得天空放晴,这场雨算是无望了。但也没有太多失望,毕竟,今日大暑日,出行也是这个日子本来就题中应有之意。于是开开心心东向而行,西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这是最“划算”的游园方式吧。</p> <p class="ql-block">  一路繁花。</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天竟放晴了。</p> <p class="ql-block">  可叹者,专程来此候雨而雨未至。</p><p class="ql-block"> 最可叹者——今日游园近四个小时,只见到两位游人,一对年轻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偌大国花园,竟寥落如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