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殷商(2025-7-23)

井边蛙

<p class="ql-block">看见殷商展</p><p class="ql-block">- 有册有典:从商王世系入手,通过甲骨文等文物,展现殷商时期的文字记载和历史传承,还原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青铜高峰:展示殷商时期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包括鼎、簋、觚、爵、尊等各种青铜礼器以及兵器等,体现商代青铜文化的发展高峰。</p><p class="ql-block">​- 居中衍大:以殷商王畿之地为核心,展示其文化影响力向四周扩展的情况,通过不同地区出土的文物,体现殷商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p class="ql-block">​- 式范后世:强调殷商时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展示殷商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如甲骨文、礼乐制度、青铜技艺等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展品丰富全面:涵盖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集结了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清涧寨沟等遗址众多代表性文物,珍品、孤品、名品云集。</p> <p class="ql-block">展览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展品丰富全面:涵盖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集结了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清涧寨沟等遗址众多代表性文物,珍品、孤品、名品云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学术研究深厚:组成国内权威商周考古专家组,先后七次就内容进行论证,融入最新考古成果。开展后会组织策展人带领观众进行多样化专家讲解介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观展氛围浓郁:利用丝线的光影艺术、色彩的碰撞交融、AI活化历史人物的“梗文化”,全方位、立体化营造商都的空间意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科技赋能体验:借助科技手段,开辟“甲骨风云”XR大空间沉浸展示空间,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为一体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大邑商历史场景及甲骨文诞生背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文创开发多样:特邀多位设计师设计推出极具特色的“殷商主题”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还推出多元导览、沉浸演艺、社教活动、精品研学等系列服务作为展览的配套延伸。</p> <p class="ql-block">蝉纹:以蝉为原型,通过夸张变形而成,形态简洁或复杂,有的有翅膀,有的无翅膀。</p> <p class="ql-block">展品丰富珍贵</p><p class="ql-block"> 文物数量众多:集结了来自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38件(套)珍贵文物藏品,涉及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多个品类。</p><p class="ql-block">​涵盖多处考古成果:展品涵盖了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包括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清涧寨沟等遗址的代表性文物,让观众能一站式领略殷商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 珍贵文物云集: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双面铜人像等“明星”文物纷纷登场,殷墟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和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青铜亚丑钺,更是实现了出土后时隔50年的首次聚首。</p> <p class="ql-block">商朝殷墟时期铜器上的花边和花纹种类丰富,主要有几何纹、写实动物纹和想象动物纹三大类,以下是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几何纹</p><p class="ql-block"> 云雷纹:由细或粗线条回旋而成,圆者为云纹,方者为雷纹,常作为底纹出现。 </p><p class="ql-block">连珠纹:以若干个圆圈连续排列一周形成圈带纹饰,通常分两行饰于主体纹饰上下。 </p><p class="ql-block">涡纹:在圆形微凸曲面中间饰圆形,边沿饰数条弧线,形似旋涡。 </p><p class="ql-block"> 三角纹:形似等腰三角形,个别两边略有弧度,似叶状,又称蕉叶纹。 </p><p class="ql-block">乳钉纹:呈乳突状的钉形纹饰,常排列成带或组成图案,多与其他纹饰配合使用。 </p><p class="ql-block"> 写实动物纹</p><p class="ql-block"> - 蝉纹:以蝉为原型,通过夸张变形而成,形态简洁或复杂,有的有翅膀,有的无翅膀。 </p><p class="ql-block">- 羊纹:表现羊的形象,有单个羊头或整只羊的造型,羊角多为卷曲状。</p><p class="ql-block">- 虎纹:虎的形象较为凶猛,有侧面或正面造型,身上有条纹或其他装饰。 </p><p class="ql-block">- 蛇纹:蛇身呈弯曲状,有的有鳞片,有的头部有特殊装饰。 </p><p class="ql-block"> 想象动物纹</p><p class="ql-block">- 饕餮纹:亦称兽面纹,是多种动物重组变形,有角、鼻、眼、耳、爪、躯干等部位,是商代青铜器典型纹饰。 </p><p class="ql-block">- 龙纹:由各种角型兽头和蛇的躯干组成,形态多样,有爬行龙纹、卷龙纹等。 </p><p class="ql-block">- 凤鸟纹:各种鸟属图案及凤纹统称,有长尾、短尾、高冠等不同形态。 </p><p class="ql-block">- 夔纹:形状像龙,一足,张口,卷尾,多以对称形式出现。</p> <p class="ql-block">殷商时代约为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若从其开始时间算,距今约3300年-3600年;从其结束时间算,距今约3000年。</p> <p class="ql-block">站在“看见殷商”展的展厅里,仿佛被一股跨越三千年的力量轻轻拽入时光的褶皱。那些静静陈列的青铜器,带着绿锈的斑驳,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铸造时的炽热——鸮尊的灵动中似有远古的风掠过,饕餮纹的狰狞与神秘,像一封封未破译的密码,诉说着先民对天地神灵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殷商时代青铜器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种类丰富,礼器为主:涵盖礼器(如鼎、簋、觚、爵)、兵器(如戈、矛、钺)、乐器(如铙、铃)、工具及日用器等,其中礼器占比最大,是等级制度和祭祀礼仪的核心载体,象征权力与身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纹饰繁丽,主题鲜明:以饕餮纹(兽面纹)、云雷纹、夔龙纹、凤鸟纹为主要纹饰,线条繁复细腻,充满神秘威严感,既体现对神灵祖先的敬畏,也彰显贵族的权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铸造工艺精湛:普遍采用范铸法(泥范、石范),能铸造出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后母戊鼎)等大型器物,部分还运用分铸法(先铸部件再合成),工艺水平在当时世界领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铭文萌芽发展:早期青铜器铭文简短(仅一至数字,多为族徽或人名),晚期逐渐出现较长铭文,记录祭祀、战功等事件,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文字资料。</p> <p class="ql-block">甲骨片上的刻痕尤其动人。那些纤细却坚定的线条,是商人占卜时的虔诚记录,也是中国文字最初的模样。当指尖隔空划过那些“雨”“年”“王”的字形,突然意识到:我们今天笔下的每一个汉字,都能在这些龟甲兽骨上找到遥远的回响。科技赋能的XR空间更添奇妙,戴上设备,仿佛真的站在了殷墟的土地上,看匠人熔铜铸器,听占卜者念念有词,嗅觉里似乎都飘着青铜与泥土的气息——原来历史不只是冰冷的文物,更是能被感知、被触摸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殷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重要时期,其历史背景如下:</p><p class="ql-block"> 起源与建立:传说商人是玄鸟所赐生,据《史记》记载,契被夏朝先祖大禹封于商丘,在此繁衍的族群被称为商族。公元前16世纪,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桀骄奢淫逸,四方诸侯纷纷背叛。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其他部落消灭了夏王朝,建立商朝,定都于亳。</p><p class="ql-block">- 政治制度: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王通过与各方国的联盟来维持统治。同时,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地方用侯、邦伯加强统治,还掌握有军队,并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此外,政治权力与神权紧密结合,商王通过占卜传达神意,巩固统治地位。</p><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农田有规划,作物种类丰富,发明了中耕,蚕桑经营也有所发展。畜牧业发达,除六畜外还驯养了象。青铜制造业是殷代文化代表,王都殷墟是全国青铜铸造业中心,能铸造精美的青铜器。陶器制造业发达,能生产大量印纹硬陶和刻纹白陶。商业也有初步发展,出现了早期城市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以海贝等作为货币。</p><p class="ql-block">- 文化成就: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熟系统文字,卜辞相当于商代的“国家日记”,为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在天文学方面,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星辰记载,已产生相当完备的历法。数学上使用十进位制和六十进位制。医学上医生已有丰富的疾病、治疗和药物知识,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方法治病。</p><p class="ql-block">- 迁都与兴衰:商代前期因王族内部争权和黄河水患等原因,多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迎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武丁即位后,四处讨伐,扩大领土,商朝达到全盛。但武丁死后,商朝逐渐衰落。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虽对开发中国东南有贡献,但因连年战争和奢靡生活,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部落伐纣,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灭亡。</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维系礼制的核心,巩固了奴隶制等级秩序;作为重要礼器和兵器,增强了商王朝的统治权威和军事能力;推动了手工业分工(如采矿、冶炼、铸造的专业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进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对后世的影响:铸造工艺为周代青铜器发展奠定基础,周代在商的基础上完善了青铜礼制体系;纹饰风格影响了后世艺术(如汉代画像石、漆器纹饰等);青铜礼器所承载的“礼”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核,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政治观念。</p> <p class="ql-block">- 对称与庄重感的延续:商代青铜器(如鼎、簋)的方正对称、稳重威严的造型,常被现代雕塑和设计借鉴。例如,一些大型公共雕塑以青铜鼎的轮廓为基础,简化线条后保留其厚重感,象征权威与传承(如城市地标性雕塑);现代家具设计中,部分座椅、摆件也融入青铜器的对称结构,营造古朴庄重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产生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祭祀与神权政治需求:殷商盛行祖先崇拜和神灵信仰,青铜礼器是祭祀活动的核心道具,用于沟通天地神灵、祈求庇佑,通过隆重的祭祀仪式强化王权合法性,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推动了青铜器的大量制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生产力发展支撑:青铜(铜、锡、铅合金)的冶炼技术成熟,采矿、合金配比、铸造等环节形成完整体系,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农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粮食储备,使部分人能脱离农业从事手工业生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等级制度的强化:随着奴隶制国家的成熟,社会等级分化加剧,青铜器成为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如“天子九鼎八簋”的礼制),推动了不同规格、纹饰的青铜器发展,以满足各级贵族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神秘感的当代演绎:商代纹饰的神秘威严气质,被现代艺术用于营造独特氛围。例如,一些多媒体艺术作品通过光影技术投射动态的青铜纹饰,结合音效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感受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在当代绘画中,也有艺术家借鉴纹饰的繁复感,创作充满张力的抽象作品。</p><p class="ql-block"> 对“传统与现代”的探讨:商代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常成为现代艺术反思文化传承的载体。比如,当代雕塑家可能用不锈钢、玻璃等现代材料复刻青铜器物,通过材质对比,探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价值;一些艺术展览以“青铜文明”为主题,将商代青铜器元素与当代社会议题结合,引发对历史与当下关系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殷商时代青铜器的特点对后世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 纹饰与造型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 纹饰主题的延续: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核心纹饰,成为后世艺术的经典母题。例如,周代青铜器在商式纹饰基础上简化或变形,汉代画像石、瓦当、漆器中仍能看到兽面纹、龙纹的影子,唐代金银器、明清瓷器也常借鉴这些纹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p><p class="ql-block">- 造型理念的影响:青铜器庄重对称的造型美学(如鼎的方正、爵的流线),奠定了中国传统器物“尚中”“崇礼”的造型原则。后世礼器、祭器乃至日常器物(如香炉、花瓶)的造型,常以青铜器为范本,追求均衡、稳重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艺术精神的渗透</p><p class="ql-block"> - 神秘威严感的延续:殷商青铜器纹饰的神秘、威严气质,与“天人合一”“敬神崇礼”的文化精神相呼应,影响了后世宗教艺术(如佛教造像、道教壁画)的氛围营造,使其常带有庄重肃穆的神圣感。</p><p class="ql-block">- 象征意义的传承:青铜器作为权力、等级的象征,其“器以载道”的功能被后世艺术继承。例如,汉代的玉璧、唐代的金银器,同样承载着礼仪、身份的象征意义,延续了器物与精神内涵结合的艺术传统。</p><p class="ql-block"> 工艺技术的启发</p><p class="ql-block"> - 铸造工艺的借鉴:殷商青铜器的范铸法、分铸法等工艺,为后世金属工艺(如周代青铜器、汉代铜镜、唐代金银器铸造)提供了技术基础。后世在复杂器物的分体铸造、纹饰精细度处理上,都能看到对商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装饰技法的拓展:青铜器上的浮雕、线刻等装饰手法,影响了后世雕刻艺术(如石雕、木雕)的表现形式,推动了中国传统雕刻“线面结合”“虚实相生”风格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殷商时代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确立世袭制度:商朝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前期有兄终弟及的情况,后期主要是父死子继,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数千年,成为后世王朝传承权力的基本模式,奠定了封建君主制度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奠定分封制度基础:殷商形成“内服”与“外服”的统治结构,内服是王畿地区,外服是诸侯领地,这是分封制的雏形,为周朝分封制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封建王朝地方管理体制的发展有重要启示。</p><p class="ql-block">- 开创官僚制度先河:商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设有政务官、宗教文化职官等,分工明确,提高了国家治理效率,为后世各朝代的政治管理提供了借鉴,后世官僚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p><p class="ql-block">- 神权政治影响统治思想:商王通过占卜沟通“天帝”,强化王权合法性,这种“神权政治”影响了后世王朝的统治思想。后世一些王朝统治者借助宗教、天命等观念来神化皇权,强调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推动法制建设发展:《荀子》中提到“刑名从商”,表明商代刑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商朝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来管理社会秩序,虽具体内容已难考,但为后世法制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后世法律制度在其基础上逐渐丰富和完善。</p><p class="ql-block">- 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商朝的宗法制度确立了家族和血缘关系在政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宗法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影响了家族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对后世家族制度、姓氏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长期影响。</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陕西的青铜爵与河南的甲骨同框,印证着商文化的辐射;纹饰里的龙纹凤鸟,在后世的书画、瓷器里一遍遍重现。原来,殷商不是一段孤立的过往,而是中华文明基因里的重要片段——它的礼制、文字、工艺,早已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在我们文明的肌理中, 落在手机里刚拍的鸮尊照片上,忽然觉得,这场展览最珍贵的,不是让我们“看见”了三千年前的殷商,而是让我们看见:今天的我们,依然是那场文明盛宴的延续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