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有魔鬼,也有神明

杨彬

<p class="ql-block">  第521篇笔记。</p><p class="ql-block"> 看到一篇关于有效管理的文章,说的很有意思。其实,能否做到有效,取决于对有效的定义和识别。</p><p class="ql-block"> 上MBA课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完全不一样的两种说法,比如精细化管理。特别以丰田等日本工业企业带给我们的管理冲击,现场的4s,5s和6s。零库存,阿米巴等等。欧美的管理和日本的风格虽有不同,但是也堪称精细。如果你看看麦当劳的操作手册,肯定会惊掉下巴。当然,传统的工业强国在战略管理,流程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成体系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近10年我们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大有一非冲天的势头,不少人在管理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有些是西方管理思想改良落地的本土化,比如宁高宁的五步工作法,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华为的干部部,政委制等等。还有一些专家研究老子的无为而治,也形成了逻辑自洽的管理学说。</p><p class="ql-block"> 真正在一线干过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管理必须落地。比如广告界都知道一个广告的效用不超过50%,可是识别有用和无用的50%是最难的。但是,如果真的钻进效用的牛角尖,这个问题又似乎是无解的。</p><p class="ql-block"> 看看刘强东是怎么做的,前面的笔记里有写。看看雷军是怎么做的,就是实地到店铺体验,体悟和总结。周鸿祎,马化腾他们都在干同样的事。就是去现场,现场既有魔鬼也有神明。</p><p class="ql-block"> 有一些取巧的说法:能创造效益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似乎对,又似乎没有法子落地。如果聚焦成功企业的方法,全部都是小行动的集合体。再回头看看麦当劳的标准操作手册,才发现这本看似简单,繁文缛节的东西实则不简单。关键点是:操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