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如同鸟儿的双翼,缺一不可。7月21日,有幸聆听了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韩慧老师主讲的《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读到写》培训,干货满满,为一线教师破解读写教学难题提供了清晰路径。以下结合培训内容,梳理核心要点与实践启示,希望能为更多老师的教学助力。</p> 一、夯实基础:读懂教材,明确读写结合的“根”与“魂” <p class="ql-block">韩老师在培训开篇就强调:“教材解析是上好课的关键。”通过单篇及单元教材解析案例的细致分析,我们清晰看到,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p><p class="ql-block">读写结合的核心内涵是什么?韩老师给出明确答案:“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这种“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模式,能让学生在读写互动中实现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这也是“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尤其重要”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同时,韩老师精准点出了教学中常见的三大误区:“匆忙仿写,‘读’的储备不够”“寻章摘句,整体感知不足”“随意结合,目标游移不定”。这些提醒让我们意识到,读写结合绝非简单的“读+写”叠加,而是需要科学设计的系统工程。</p> 二、直面问题:找准学生读写痛点,靶向突破 <p class="ql-block">想要做好读写教学,必先摸清学生的“短板”。培训中,韩老师梳理了小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中的典型问题,句句说到了教师心坎里。</p><p class="ql-block">阅读问题集中在:自主阅读兴趣不高、独立理解能力不强、边读边思考习惯未形成、缺乏多种阅读方法、阅读体验时间不足、不善于主动质疑。</p><p class="ql-block">习作问题则表现为: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会将想法转化为文字、不会运用阅读积累的词句、写作范围窄小、情感表达失真。</p><p class="ql-block">这些问题的梳理,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改进的方向——读写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解决“读不懂”的困惑,也破解“写不出”的难题。</p> 三、遵循规律:把握读写进阶逻辑,搭建能力阶梯 <p class="ql-block">读写教学有其内在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事半功倍。韩老师从阅读、写作两大维度,拆解了可落地的教学逻辑。</p><p class="ql-block">(1)阅读规律与方法</p><p class="ql-block">阅读的第一个“回合”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基于此,韩老师推荐“五步阅读法:通→顺→懂→疑→悟”,让阅读有步骤、有层次。</p><p class="ql-block">针对不同学段,阅读训练重点各有侧重:低年级聚焦识字与查字基础,中年级强化精读与读记方法,高年级则侧重读写对应,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训练体系。</p><p class="ql-block">(2)写作规律与转化路径</p><p class="ql-block">写作训练需遵循“句、段、篇以记叙文训练为主”的规律:“先叙事后写人,状物描写穿插其中,抒情议论随后跟上,以叙事为基础,状物为重点,综合写人,逐步提高。”</p><p class="ql-block">从读到写的转化更是有清晰路径:“第一步读—写四素俱全的句子;第二步读—写四素俱全的一段话;第三步读—写四素俱全的文章开头;第四步写四素俱全的文章;第五步写六要素俱全的文章。”配合“六步训练法”(低年级练句子、中年级练段群、高年级练篇章与综合提升),让写作训练从易到难、步步扎实。</p> 四、聚焦能力:三大核心素养,撑起读写一片天 <p class="ql-block">读写训练的关键在于能力培养,韩老师明确了三大重点:观察能力、构段能力、选材能力的培养,其中观察能力的分层训练尤为实用。</p><p class="ql-block">低年级侧重基础观察:能看懂图意,注意景物顺序、动物外形、人物动作语言,了解简单事件的时、地、人、事经过;</p><p class="ql-block">中年级强调细节观察:把握图文中心,关注景物动静、动物习性、人物言行心理,分析事件因果联系;</p><p class="ql-block">高年级追求深度观察:能“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抓住人物特征并分析性格品质,养成自觉观察、动脑分析的习惯。</p><p class="ql-block">这些分层目标让我们明白,观察不是“看”的堆砌,而是“思”的积累,更是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p> 五、实践落地:从理论到课堂,《刷子李》案例的启示 <p class="ql-block">培训中,通过观看《刷子李》教学视频并讨论,我们直观感受到读写结合的课堂魅力。授课教师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细节(如通过对刷子李刷墙动作的正面描写,以及他人反应的侧面描写突出其技艺高超的人物特点),隐含了观察能力(人物特征捕捉)、构段能力(叙事逻辑梳理)的训练,完美呼应了韩老师强调的“以读促写、以写悟读”理念。这种“理论+案例”的模式,让抽象方法变得可学可用。</p> 培训感悟:让读写结合在课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