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寺②2025.7.23.

太阳

<p class="ql-block">宝相寺景区现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尚书路999号,占地一千二百亩,汶上宝相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唐宋,原名昭空寺,于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重建改名为宝相寺。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曾驻跸于此,因此成为皇家寺院。被誉为"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明、清代有葺修拓广。寺内有钟楼(地藏殿)、鼓楼(伽蓝殿)、天王殿、普贤殿、文殊殿、大雄宝殿、供奉殿、送子观音殿、太子灵踪塔、甘露观音殿等宋式建筑。寺院建设,布局对称,大气壮观,古朴庄严,赫为齐鲁大地宗教场所之名刹。2009年,宝相寺被评为省级和谐宗教活动场所。2013年5月,宝相寺太子灵踪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太子灵踪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子灵踪塔:宝相寺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又名太子灵踪塔,坐落于宝相寺内,塔高42.08米,底径10米,为十三层八角楼阁式砖塔,是佛塔最高规格。塔基东、西、南三面各砌一券形佛龛,北面为券门,有螺旋台阶计113级通向塔顶,塔刹呈葫芦状,上置相轮。佛塔顶部用金黄色的琉璃瓦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被誉为"黄金塔"。宝相寺塔是宝相寺的唯一遗存,也是汶上建城千余年年来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地面建筑。1994年3月15日,由太子灵踪塔下出土面世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价值连城。1994年6月3日,新华社以"汶上将成为第二个法门寺"为题,用六种文字向海内外播发了消息,轰动全国,震惊世界。2025.7.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