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弄明白了

滴水照大千

<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在丹城西寺山门外偶遇一幕奇特景象:一位身着异域服饰的男子,神情淡然地坐在电动车上,脸上毫无波澜。他背后斜倚着一根长木杆,杆上倒挂着一只体型硕大的鳖,四爪在空中乱舞,头颈不断伸缩挣扎。这一幕令路人纷纷驻足,却无人知晓他意欲何为——是等待有人买去放生?还是以此考验进出寺庙之人的善心?我将这段见闻写成《西寺见闻》,没想到竟成为我所有美篇中阅读量最高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然而,当我今日刷到相关视频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鳖是外来物种,不仅不能食用,更不能随意放生,否则极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这让我猛然意识到,自己当时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p> <p class="ql-block">在与朋友讨论时,大家纷纷提出疑问:这种外来物种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如果发现了该怎么办?应该向谁报告?又该如何处置?</p> <p class="ql-block">关于佛罗里达鳖如何进入中国,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通过观赏宠物贸易。它们外形独特,扁平的身体、长长的喉管,部分个体颜色鲜艳,吸引了不少爬宠爱好者的目光。通过网络平台或花鸟鱼虫市场,它们被当作观赏宠物引进并售卖。然而,许多人在饲养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种鳖体型巨大,可达五六十厘米,需要大水体和特定水质环境,加之攻击性强、寿命长,导致很多人无法继续饲养,于是选择随意丢弃或放生。也有部分个体可能从非专业饲养环境中逃逸,最终流入自然水域。</p> <p class="ql-block">此外,也不排除早期有人尝试将其作为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引进,但由于其经济价值远不如本土中华鳖,且观赏性更强,因此正规养殖的可能性较低。即使有过尝试,最终也可能因管理不善而流入自然水体。总的来说,宠物贸易是主要途径,而弃养和逃逸则是其入侵自然环境的关键原因。</p> <p class="ql-block">那么,佛罗里达鳖能吃吗?从理论上讲,任何鳖类在充分煮熟后都可以食用,但其安全性和口感因个体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而异。更重要的是,从法律和生态保护角度看,佛罗里达鳖已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国家明令禁止养殖、运输、交易和随意处置,包括食用目的的捕捉。因此,任何人专门捕捉或购买佛罗里达鳖来食用,都是违法行为。此外,这类鳖可能携带寄生虫、病原体或污染物,食用风险极高。</p> <p class="ql-block">至于能否放生,答案是绝对不能!佛罗里达鳖体型大、食量惊人、繁殖力强,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将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它们会大量捕食鱼虾贝类,与本土物种竞争资源,甚至可能捕食小型水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此外,它们还可能传播外来病原体,造成基因污染。因此,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释放或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放生佛罗里达鳖不仅是违法行为,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p> <p class="ql-block">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首先,不购买作为宠物,避免成为入侵链条的源头。其次,绝不放生!绝不放生!绝不放生!这是重中之重。第三,不食用,以免助长捕捉动机,同时避免健康和法律风险。如果自己无法继续饲养,切记不可丢弃野外,应联系当地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局或专业野生动物救助机构,按指引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收容。若在野外发现,可向渔政部门或林业部门报告具体位置和数量,由专业人员处理。公众切勿自行捕捉,以免被咬伤或触犯法律。</p> <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佛罗里达鳖主要通过观赏宠物贸易进入中国,因弃养或逃逸而成为严重入侵物种。它们不仅不能食用,更严禁放生。随意放生是违法行为,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我们应做到“五不”原则:不买、不养、不丢弃、不放生、不食用。保护本土生态,需要你我共同遵守法规、增强意识、理性行动。总算弄明白了,那不是一只普通的鳖,而是一场潜在的生态危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