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玛纳斯收藏馆

谁都知道我

<p class="ql-block"> 玛纳斯县有个“凤凰红色文化博物馆”,馆主李坚自幼喜欢收藏,说起他的藏品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据说有六万多件,2020年5月,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建起了面积300平米的展馆并免费对外开放,馆内精选了3万多件“红色藏品”,包括伟人画像、宣传画、像章、报纸、瓷器、老照片等。他的藏品大多来自本地,很多藏品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看着很熟悉很亲切,总能勾起你遥远的回忆,感叹社会的发展变化,如果你喜欢收藏怀旧,不妨来看看,这个馆内藏品在全疆也是最大最全最多的一个,且包罗万象绝对让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许多红色背景的图片,内容涉及历史事件和人物,上方还有红色标语“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整体氛围庄重肃穆。这些图片和标语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精神的洗礼,让人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p> <p class="ql-block">  走进馆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墙的烟盒收藏,颜色鲜艳、图案各异,红的热烈,黄的明亮,绿的清新,每一只都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些烟盒排列整齐,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岁月,也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长辈们点烟吸烟时的场景,是那么清晰遥远。</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里走,一面挂满黑白照片的墙扑面而来。照片中的人物姿态各异,背景也各不相同,有工作时的认真,也有休息时的放松,每一张都像是一段被定格的故事。墙下摆放着彩色画作和相框,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没有滤镜、没有修图的年代,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亲切。这些旧照片都是馆主在玛纳斯农村收集来的。</p> <p class="ql-block">  馆内有一面墙,挂着许多描绘人物的画作,画中人物或手持物品,或站立凝视,整体风格简洁,背景是浅色的墙壁,下方的红色桌布展台上,摆放着画作和一些文件资料。在展台的中央,还有一个圆形浮雕,上面刻着人物的侧脸轮廓,庄重而肃穆,让人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另一侧墙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红色封面的书籍和资料,上面印着毛泽东的头像和一些经典著作的名字,如“毛泽东著作选读”、“民政工作手册”等。这些书籍散发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思想力量和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在角落里,一面墙上挂满了旧式火柴盒,每个火柴盒都带有不同的图案和文字,展示了不同的品牌和设计风格。这些火柴盒虽然已经退出了现代生活,但在那个年代,它们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如今被集中展示,也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另一面墙上,则是各种奖章的展示。奖章形状各异,颜色多样,红的热烈,金的辉煌,棕的沉稳,每一枚都刻有图案和文字,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值得铭记的故事。这些徽章不仅是荣誉的象征,也记录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奋斗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  在馆内的一角,摆放着一排复古的钟表和茶具,钟表设计多样,茶具种类丰富,有陶瓷茶壶、茶杯等,背景是白色墙面,整体氛围复古怀旧。这些钟表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时间的故事,而茶具则让人想起那个年代人们围坐品茶的温馨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一排整齐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物品,有饼干盒、古董钟表、陶瓷马、陶罐、装饰品等,背景墙上还挂着几幅画作,整体氛围充满了怀旧感。这些物品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每一件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记忆盒子,等待着人们去打开、去回忆。八十年代初我成家时,心心念念想有这种饼干盒,记得八块多元钱买了一个,里面装满了方形的苏打饼干,可惜几次搬家没有带走……</p> <p class="ql-block">  货架上还陈列着多种陶瓷器皿和钟表,陶瓷器皿包括陶罐、茶壶等,钟表有多种款式和颜色,整体排列整齐,展示了丰富的收藏品。这些陶瓷和钟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了那个年代的审美与工艺。</p> <p class="ql-block">  一张老旧的《昌吉报》静静地躺在展柜中,日期是1961年11月1日,星期三,第259期。报纸整体泛黄,标题清晰可见,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右上角还有“辛丑年”的字样。这张报纸仿佛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人看到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一间收藏室里,墙上和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老式电视机和收音机,外观复古,颜色多样,排列有序,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这些老物件不仅是科技发展的见证,也是那个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记得我家在巷子里是最早购买电视的家庭,14英寸的黑白电视📺,每天吸引邻居们来观看,家里坐不下,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人们自带小板凳,那时电视节目没有选择,都是转播直到出现“再见”字样,人们才恋恋不舍起身回家,一般都到后半夜了,那时播放的几乎都是港台的连续剧,什么“霍元甲”“陈真”等。</p> <p class="ql-block">  架子上堆满了各种颜色的复古行李箱,包括棕色、黑色、红色和蓝色等,行李箱上挂着锁扣,整体给人一种复古和杂乱的感觉。这些行李箱仿佛承载着一段段远行的记忆,也记录着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点滴。我结婚陪嫁就有一只大红的皮箱,好像是那个时候的标配耶。</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焗好的碗, 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懂,小时候不小心打碎了碗,有专门的师傅走街串巷焗碗,一两毛钱搞好,一点不漏继续使用,这个技术已失传。那时基本都是泥土地,不像现在是瓷砖或地板,碗掉地不会摔得稀巴烂,顶多就是摔几瓣。</p> <p class="ql-block">  主人收藏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石头摆放的如一盘盘精美的佳肴,有肉类,有点心之类,让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 一张展台上,展示了多件精美的瓷器,包括盘子、碗和茶杯,上面绘有各种花卉和动物图案,色彩鲜艳,背景是红色的桌布,显得非常古典和富有文化气息。这些瓷器不仅美观,也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在馆内一角,两个陶制人物雕像静静地坐在木质柜子内,背景是深色木质纹理。一个穿着黄色上衣和蓝色裤子,另一个穿着蓝色上衣和蓝色裤子,他们似乎在互动,表情生动。雕像的表面有明显的岁月痕迹,显得古朴而有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不同时期发行的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  不听、不说、不看的塑像通常指“三不猴”,其形象一般为三只猴子,分别用手捂住耳朵、嘴巴、眼睛,表达的核心含义是“不看不该看的、不听不该听的、不说不该说的”。从处世哲学角度,也暗含着一种明哲保身的生活态度,提醒人们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审慎,不轻易介入是非,守住内心的清净。</p> <p class="ql-block">  一排整齐的复古灯饰,包括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油灯、煤油灯等,排列在多层货架上,灯饰设计独特,色彩丰富,背景为白色墙面,整体氛围复古怀旧。这些灯饰不仅是照明工具,也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小时候兄弟姐妹凑到煤油灯下,做作业的场景你还记得吗?每天傍晚擦洗灯罩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一不小心就打碎了,不像现在有超市夜市的可以随时购买,为了使用方便,一买灯罩起码买几个,用一根麻绳串起来,呵呵。</p> <p class="ql-block">  多层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复古物品,上层是钟表,中间是罐子和盒子,下层是陶瓷器皿和小雕像,整体呈现出一种复古的氛围。这些物品不仅丰富了馆内的展品,也让参观者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这种盘子在五六十年代家家都有,现在我家还保存下来一个,人多做拉面时盛面很好用的。</p> <p class="ql-block">  烟盒上的图案,是年代的剪影。如今再看,都是旧日子的影子。那会儿总盼着大人抽烟,烟盒攒在裤兜里,鼓鼓囊囊像藏了宝贝。小心翼翼拆开,在桌角压得平平整整,折成尖尖的三角。蹲在巷口和伙伴们趴在地上拍,啪嗒一声,谁的三角翻了面,就归赢家。手心拍得发红,兜里的三角越鼓,笑得越欢——那些烟盒三角里,藏着整个晃悠悠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三寸金莲,是用疼痛换来的畸形审美,也是旧时代女性的枷锁。美不该这样,自由更不该被束缚。这些鞋绝大多数都是馆主的大奶奶穿过的,从鞋子的质地看,不是一般的家庭,一问,果然如此,大户人家,这也难怪,家境殷实,又有闲钱,才能从小小年纪开始收藏,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了今天的藏馆模样!</p> <p class="ql-block">  小人书即连环画,其变迁主要可分为萌芽期、雏形期、形成期、繁荣期和转型期五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  小人书(连环画)的形式多样,除了绘画、手绘型(二者可归为手绘创造类)和翻拍电影外,常见的还有木刻版画型。漫画型,摄影型和剪纸型,这些形式既体现了不同的艺术手法,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技术和审美特点。看到这些小人书,像撞见了童年的自己。纸页旧了,可里面的故事还鲜活,心里一下子暖烘烘的。原来有些记忆,一直好好存着。</p> <p class="ql-block">  由于馆主李坚先生有事外出,不好过多打扰,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有机会一定要再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5月19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新疆昌吉玛纳斯收藏馆</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3日制作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