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襟袄与大裆裤

老右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身穿大襟袄大档裤的女人,牛心村赤脚医生徐殿母亲遗像 清末</font></b></h3> <h1><b>  国庆放假,孩子们都回右玉啦,三日后晌,我领他们去石炮沟撇酸溜溜,黑将来回来人家们都耍手机,我闲着没事儿上了阁楼,无意中从玻璃柜里瞄色见我妈的几件大襟袄,睹物思情,没将意顾老人离开人世已经两年半啦,看见她的遗物,我的脑海里即刻浮现出老人家过去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穿着大襟袄的身影。<br></b><b> 她有一个巧手姐姐,人家孩娃儿少,光景比她强,每年接济着为她做件布衫衫,缝个花袄袄。在我印象中,不管是夏衣半袖衫,还是秋衣花夹袄,统统都是一个毛片:大襟袄。<br></b><b> 另外,她还有一个侄儿媳妇李贵荣,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当地出了名的好裁缝,可她女婿在临汾永和县工作,她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做衣裳,还要干碨磨推碾等家庭琐事,我母亲叼空儿总会去她家帮助做一些碎小营生,侄媳也帮姑姑干些裁缝活儿。记得一年,我大(父)在乡里工作分回一疙瘩大绒布,在当年那可是上档次的时髦货,我表嫂拿心在意给她做了一件带花里的有大襟夹袄,她本人很心爱,妯娌们也挺羡慕。大绒袄只有正头半月或唱头演赛她偶然穿一下,亮亮新头,平素一概舍不得的穿,有时妯娌们当大贴娶送亲也碰达问她借一下。<br></b><b> 在我记忆中,母亲的大襟袄,有她出嫁时姥姥陪送的;有姨姨接济的;有表嫂缝纫机拃的,还有她自个儿缝的,我具体没点验过有多少件,反正林林总总闹腾下一大包。2014年她走后,妹妹们把怎也不怎的送给婶婶大娘,把早年缝的土笨布的都给扔了,她们知道我收藏,为我留了半袖的、大绒的、单的、夹的共四件大襟袄。后来随着我收藏知识日渐丰富,慢慢觉得冒了的那部分有些可惜,可遇上自己这个没头脑的不孝之子,后悔又有啥用呢?</b></h1> <b><font color="#ff8a00">大襟棉袄身长82厘米袖长51厘米领口18厘米上世纪50年代</font></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母亲遗留下的大绒大襟夹袄身长73厘米袖长43厘米领口15厘米上世纪60年代</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母亲大绒袄花里子</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母亲遗留下的半袖大襟布衫身长68厘米袖长15厘米领口13厘米上世纪70年代</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母亲遗留下的大襟夹袄身长74厘米袖长45厘米领口15厘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上世纪50年代</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母亲遗留下的长袖大襟单布衫身长71厘米袖长48厘米领口13厘米上世纪60年代</font></b></h3> <h1><b>  大襟袄,所指的就是左右两片衣襟一片宽大,一片窄小、大的衣襟从衣领到下摆全部覆盖小的衣襟、纽扣偏在一侧的衣服。按照大襟边沿和系扣的方向,可分为右大襟和左大襟两种。而用来联结大小襟的纽扣,俗称“桃疙瘩扣”大襟缀制扣门门,小襟缀制桃疙瘩,一一对应,两两相扣。<br></b><b> 大襟袄上的纽扣,除了挽桃疙瘩扣外,有些巧媳妇们别出心裁,还会挽出各式花样,挽出文化来。不仅有几何图形的一字扣、方形扣、三角扣,还有文字图形的吉字扣、寿字扣、双喜扣,更有动植物图形的凤凰扣、蝴蝶扣、蜜蜂扣、蜻蜓扣、梅花扣、树叶扣等。通过小小纽扣的装饰点缀,会大大增强服饰的美感。<br></b><b>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里穿大襟袄者男少女多,再早以前,庄户人基本上男女人都穿有大襟的袄,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天,人们觉意穿上件有大襟棉袄,合身严惬,舒服暖和。后来,男人们大概为了做营生利索,慢慢地穿成了对门门袄,而女人们仍然穿大襟袄,尤其奶娃娃的娘们儿,数九寒天,把光屁股的婴儿从盖窝圪筒筒抱出来,裹在大襟棉袄里,肌肤相贴,舒服、惬意、恬静、温暖自不必说。这也是中华民族亲情关系在生活中的一种实实在在地体现。</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大档棉裤 裤口50厘米档宽84厘米裤长111厘米裤角22厘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上世纪60年代</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身穿大裆棉裤的常门铺民工1974年</font></b></h3> <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过去,乡村里的人们上身穿大襟袄,而下身与之相适配的则是大档裤,学名称“缅裆裤”而当地老百姓为叫的顺口,便称“大档裤”。它是一种裤腿宽、裤裆大、裤腰高、下扎黑绑带、上系红裤带的裤子。这种裤子不分男女都可以穿,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缝不起棉裤,往往两口子合穿一条裤子,谁出家门谁穿。</b></h1><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缝制这种裤子并不需要多少手艺,一般家庭主妇都会,单裤和棉裤的缝制方法大同小异,单裤则更加简单,不需要比照旧裤,也不必考虑腿粗、臀围和腰围等尺寸,只要大致估算一下腿长短,用粉块在布料上画出裤子的轮廓,再用剪子铰下四片裤料,并用针线将四片裤料缝制在一起,最后在腰部弥接上长四五寸、便于系结裤腰带的白市布,一条大裆单裤便缝制而成。人们系裤子时,先把腰部多余的裤腰向中间折叠起来、再用裤带束腰系上活疙瘩。过去,在乡村里的茅伺墙上常常会掸出一条红裤带,意思说明其内有人,此做法避免误闯误入造成的尴尬。</b></h1><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这种大档裤,在我当民办教师之前一直穿着它,它对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缠绵,我很想收藏一条,留住年少时的乡愁,可跑了许多地方,问细了好多老乡,高低找不到一条。一次,我和范家窑聂支书顺沟进入杨于后窑村,他帮我问细村人们,看谁家抬裹大档棉裤,有位老乡说,要看刘建国老汉吧,他有一个脑袋瓜不机明的愣儿,连个妈也没有,全靠奔八十的他养活,村人看见他儿可怜,谁家老人走了,总把能穿的旧衣裳全送他了。果不其然,老聂上他家,从烂房里搜寻(xin)出一条蓝大档棉裤。</b></h1><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听建国老人说,这棉裤是多年前本村一位老人过世后,人家儿子送给他的,他儿只穿了一冬,摱进柜里和皮袄皮裤放在一起,一直没晾晒过起了喂虫,老聂提溜出来, 不仅裤子里外爬满了虫子,而且尿臊味呛的连人也没法儿到跟前,老聂帮我找了一条蛇皮袋装进去,用绳子绑到小车外面轮胎架上。第二天我回了朔州,到家后我没有直接拿回房间,暂搁到车库里,因我爱人午休在家,她是医务人员,讲究卫生成癖,看到我这宝贝,闻到尿臊味肯定能跟我急了。</b></h1><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于是,当她上班走后,我首先烧了一大铝锅开水,从车库把棉裤取回,将其放入大铁盆内浇上开水,这一浇不要紧,尽管我还是在卫生间操作,结果尿臊味窜到满屋。泡了半小时后换水加洗衣液开始洗涤,用手洗了五回水仍不见清,浸了水的棉裤足有30斤重,我实在用手洗不动了,后来干脆上脚踩,从下午两点一直作怪到晚6点,用了半桶洗衣液,费了很多自来水,总算把它拾掇干净。为走尿臊味,我将客厅的窗户全部打开,结果,爱人回来还是闻到家里有异味,不过老夫老妻啦,心里不高兴,嘴上也没多说什么。因洗它搞得我浑身疼痛,晚上一宿未睡好。</b></h1><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第二天起床后,当我看到阳台晾衣架上兰格莹莹的大裆棉裤,自己觉得皮肉受点儿疼痛也值得。它毕竟是上世纪50年代纯手工缝制,原汁原味的一条大裆棉裤,同时它也了却了我一桩收藏大档裤的心愿。</b></h1><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如今,连乡村里的老头老太太穿着也都挺漂亮,他们的衣裳有儿女替下的,也有孩子们孝敬的,虽说他们都曾穿过大襟袄与大档棉裤,也许,现在贴上钱叫他们穿,肯定再无一人。一定程度上讲,服饰的变化,能够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反映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b></h1><h1><b style="color:rgb(51, 51, 51);"> 2016年10月4日于朔州</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