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我心飞翔</p><p class="ql-block">文字:我心飞翔</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503055</p> <h1><br></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两次游学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这里是十三世纪著名旅行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可·波罗的故乡</span>,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马可·波罗游记》带给欧洲的读者,成为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旅行家。</span>我的家乡天津就有一座马克·波罗广场及马克·波罗的塑像。所以我来到威尼斯有一种亲切的感受。</p> <h1><br></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追诉的是我在2016年春天第二次来威尼斯的游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行从意大利的爱情之城维罗纳来到了水城威尼斯。一路上海面越来越宽阔,两岸是数不清的古老教堂与民居,蓝蓝的水面、蓝蓝的天空与白色的教堂、橘的屋顶交融,间或水面驶过一艘游船,就像一幅浪漫的油画。</p> <h1><br></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自清在《威尼斯》一文里介绍:“威尼斯像一座漂浮在水面的积木城堡,三百七十八条河道是它的骨架,四百零一座桥梁是它的关节”。他用三棱镜般的文字把这颗亚得里亚海明珠折射出不同切面。教堂钟声在文字里回荡,刚朵拉船夫的号子从纸页间飘出。</p> <h1><br></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船停靠在码头。</span>这里有艾马努埃尔二世骑马的铜像,他被誉为意大利统一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无限的温柔。</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看到了这座著名的叹息桥。</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叹息桥建于1600年,横跨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造型属于早期的巴洛克风格。这是一座拱廊桥,桥廊封闭严实,只留运河一侧的两个小窗。因死囚被押赴刑场经过这里时,常常会发出一声叹息而得名。</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继续往前走去,沿路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上面充满了精美的石雕。</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场景,记得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进入了圣马可广场。朱自清在《威尼斯》里是这样描述的:“这个广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座威尼斯钟楼建于十五世纪末期。1609年伟大的伽利略曾在这里向威尼斯总督当纳展示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span></h1> <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就是圣马可大教堂,巍峨壮观,华丽典雅。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为千年的古迹瑰宝。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圣马可大教堂的内部有着大量的马赛克镶嵌画,被誉为“金色教堂”。但我因为需要排长队进入而放弃了。实在是个遗憾。</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马可大教堂的拱门融合了拜占庭、哥特和文艺复兴风格。中间大门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周围有六尊飞翔的天使雕像。</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教堂墙角及窗户上的精美的浮雕,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艺术水平。</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四帝共治雕像”,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从君士坦丁堡运来,放置在圣马可大教堂的西南角,我恰好拍摄到了这组塑像。</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看到圣马可大教堂的前方广场上,有三根高高的旗杆,据说在重大宗教活动时会升起旗帜。这些旗杆的铜底座也是精美的青铜雕塑。</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来到了圣马可大教堂左侧的总督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十四世纪中期建造的湖面侧翼、十五世纪早期建造的面向广场的侧翼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侧翼。</span></h1> <h1><br></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被这些廊柱精美的石雕震撼,用相机记录下廊柱与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走进回廊内,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只有这些用坚固石材砌成的建筑才有可能经历那么久远的岁月沧桑。望着这些交错着美丽曲线的回廊,想到了我的家乡,在天津的音乐厅与民园广场以及西开教堂与安立甘教堂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拱形曲线。</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从总督府来到了圣马可广场入口处,这里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水城威尼斯的魅力吸引了全球的游客,很多人喜欢住在水城,慢慢感受这里的一切,所以能有大把的时间静静坐在广场回廊,喝着咖啡,享受悠闲的慢生活。</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用相机捕捉广场上的游客,这是两位正在研究导游手册的游客,他们在选择下一步旅游的路线。</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还拍摄到了一些年轻的学生。他们是来这里游学扩展知识吗?</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广场上我遇到了一对情侣。他们在摄影师的调教下正在秀恩爱。我抓住机会“噌拍”了几张。在圣马可大教堂前,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的清纯可爱!</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圣马可广场一侧的一楼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包括金饰、玻璃饰品、寝具、服饰等。店面虽不大,但在这座几百年的老楼中徜徉,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还进入楼里,欣赏了威尼斯千年的传统手工艺玻璃工艺的制造技术。</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玻璃制造技师娴熟地操作着夹钳,在炉火中烧烤玻璃,通过高温熔炼、拉伸造型,不久一只飞腾的玻璃骏马在能工巧匠的手下,完成了,我们大家为他的精湛手艺鼓掌。</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欣赏完玻璃工艺品的制造,我们进入广场的后面的小巷来到老城。这里曲径通幽、河道交汇。虽然都是水城,但与中国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迥然不同。</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里的小巷蜿蜒曲折,而且完全没有地名与门牌。若是第一次来此,没有导游带领肯定会迷路。</span></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意大利对古建的修复讲究“修复如旧”,他们对原有的一砖一瓦都舍不得丢弃,尽量在修复中保持原有的模样。所以我们在威尼斯古城看到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这种文保的思路。</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经过好几条古巷、好几座古桥,来到一家意大利餐厅吃饭。</span></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家餐馆我们吃了一顿意大利的特色饭:墨鱼意大利面,海鲜沙拉和红酒。</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餐馆,我们又在水道、古巷里转,这次不是回到圣马可广场,而是去一个乘坐“刚多拉”的码头,准备乘船游览水城。</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坐在刚多拉游船上漫游水城。后面是穿着蓝白条水手服的英俊船夫,两岸的斑驳的老楼,河水就在老楼之间流淌,我们的刚朵拉也在水巷与石桥间穿梭。这使我顿时想起了江南的水乡周庄、同里。虽然东西方的建筑不同,而且江南水乡撑船的是村姑,这里是水手,却同样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回程的码头上,我们这些等待上船的游客,坐在岸边欣赏周围的景色。几只刚多拉游船静静的守候在岸边。</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威尼斯之行就要结束了。我在船上看到天色渐渐暗下来,蓝天白云变成了浓郁的乌云,一场大雨将要降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第二次的游学,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古老的“水上都市”,感受到了中世纪意大利的城邦兴起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威尼斯的文化遗产不光属于意大利,也属于欧洲,更是属于全人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