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山海游2 __ 大连中山广场

景新

<p class="ql-block">  中山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山区,始建于1899年沙俄殖民时期,原为尼古拉耶夫广场,1903年竣工。该广场采用巴黎式圆形辐射状布局,直径168米至213米不等,10条放射性街道延伸形成独特的欧式城市格局。其建筑群汇集哥特式、巴洛克式、古罗马式等多元风格,包含大连宾馆(巴洛克式)、交通银行大连分行(西洋古典主义)等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作为大连建市规划的地理原点,中山广场在日占时期延续欧式建筑风格扩展,1945年为纪念孙中山更名为中山广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广场内设有复古时钟、音乐播放装置,夜间灯光映衬下形成露天建筑博物馆景观。2024年被纳入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重点文旅项目。</p> <p class="ql-block">  广场周围的建筑多为日俄时期所建,最初是在沙俄强租辽东半岛时进行的城市规划,日俄战争后由日本人继续扩建,尤其是在1908年到1936年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的建筑都属于代表日本殖民当局重要的政治经济机构。</p><p class="ql-block"> 由广场向外辐射的10条马路分别是人民路、鲁迅路、解放街、玉光街、中山街、民康街、上海路、延安路、民生街和七一街,</p><p class="ql-block"> 广场周围的10座建筑,除英国驻大连领事馆被拆除,盖起了大连金融大厦之外(图中未注的3号建筑),其他9座老建筑都保存完好,现在大多被金融机构使用,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1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朝鲜银行大连支行旧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文艺复兴风格科林斯柱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中山广场1号始建于1918年,建成于1920年,建筑面积共4925平方米。由日本著名建筑家中村与资平设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采用圆形科林斯柱廊,侧立面以五根方形半扶壁柱划分。</span></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最为特别的是前门的6根石柱。</p> <p class="ql-block">  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朝鲜银行大连支行营业楼,1945年12月8日由大连市政府接管,1947年4月改为关东银行旅大分行,现为中国商银行中山广场支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2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连民政署警察署旧址,现为辽阳银行大连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砖木结构哥特式文艺复兴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中山广场2号建于1908年,由日本人前田松韵设计,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山广场的第一座建筑。建筑正面对称,两端突出三角形山花,屋面上左右各开三个老虎窗,经典的哥特风格,具有特征鲜明的上升感哥特式线条,美丽的红色外墙衬托白色装饰,典雅庄重又富有向上的动感,对称尖塔钟楼造型明显参考了欧洲传统哥特式市政厅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座哥特复兴式建筑借鉴了欧洲市政厅风格设计,高耸的塔楼是广场上最亮丽的风景。复兴哥特也叫浪漫主义建筑。这座建筑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第一座浪漫主义建筑。</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它是大连民政署衙署,1922年大连民政署迁至大连市役所办公楼,该楼便成为大连警察署。1945年8月由苏联红军接管,1955年3月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央广场3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领事馆旧址,现址为大连金融大厦。</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英式民宅样式建筑(原建筑已拆除)</p><p class="ql-block"> 原英国领事馆建成于1914年,是广场上唯一的外国公馆。该建筑按照英式民宅样式建造,英国民居的很大特点就是四四方方的楼体、顶盖也极为规整且没有装饰。设计者是英国工务局上海事务所的 H . Ashead 。</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后这里成为大连市妇联幼儿园,俗称六一幼儿园。1983年为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1995年老建筑被拆除,2000年在原址上改建为大连金融大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4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和旅馆旧址,现为大连宾馆。</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欧洲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式融合式的建筑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立面为爱奥尼式扶壁柱。</span></p><p class="ql-block"> 眼前被围挡围起来的正在维修的是原大和旅馆旧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建筑建于1909年,1914年竣工。1945年10月27日苏军在这里召开大连各界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大连市政府,1956年启用“大连宾馆”之名。</span></p> <p class="ql-block">  大连宾馆先后接待过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赫鲁晓夫、竹下登、中曾根康弘、村山富市、加利等海内外要人;其中208室更是保留了历史原貌,溥仪、孙科等人曾在此房间下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5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连市役所旧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心的高耸塔楼展现了西式市政厅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 旧址始建于1915年,1919年竣工,<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日本松室重光设计,</span>地上四层,半地下室,砖混结构。建筑立面对称,中心突出,顶部中间有方形尖顶塔楼。</p>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占时期为大连市役所,1937年大连民政署撤销后,大连市役所便成为日本统治大连的二级行政机构。1947年至1950年为大连市政府所在地,后为大连市政府各局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6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旧址,现为中国交通银行大连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西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旧地1936年建成,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当时简约化建筑在欧洲大行其道,所以这座建筑造型也之分简约,基本看不到过多的装饰。建筑平面为不规则扇形,由日本宗像主一建设事务所设计。</p> <p class="ql-block">  1936年至1945年为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营业场所,同时花旗银行、三井银行、第一银行等大连支店都在这里设立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主要从事的是殖民业务以及不动产和企业金融业务,兼营果园开发、畜牧事业、棉花栽培、水田开垦、盐田开拓的业务是一个与正金银行、朝鲜银行鼎立的日本在东三省中枢金融机构。1945年日本投降后解散。1951年至1957年为旅大市委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7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清银行大连分行旧址,现为中信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欧折中主义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旧址1909年始建,,</p><p class="ql-block"> 大清银行大连支店旧址始建于1909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0年竣工,</span>是清朝在大连开办的官方银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山广场上的第三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及施工的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span></p> <p class="ql-block">  1913年改名中国银行大连分行,解放后成为大连市教育局办公楼,现为中信实业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8号: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1951年建成,由俄罗斯专家小组设计,主设计师是白俄罗斯人纳耶夫,其外形设计风格采用的是二战后刚刚兴起的简约式对称设计,其内部采用的是大跨度圆形穹顶及欧式雕花式舞台拱形台口。</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一直是大连市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是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剧场建筑设计。</p> <p class="ql-block">  建成后由郭沫若亲笔为其题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9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行旧址,现为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欧洲文艺复兴后期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旧址建于1909年12月,是中山广场上建成的第二栋建筑,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建筑由日本设计师妻木赖黄进行概念设计,最特别之处在于中央及两端屋顶上的三个绿色圆形穹窿,中间大,两边小,造型非常别致。</p> <p class="ql-block">  在日本侵战时期,它是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营业楼,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早期的外汇专业银行,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金融机构,1945年后为苏联远东银行。上世纪90年代此楼曾发生火灾后按原样恢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广场10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本递信省大连关东递信局旧址,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大连分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旧址建成于1917年,是中山广场上落成的第六栋建筑,由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课的松室重光为设计师,他设计的建筑还有关东都督府博物馆、大连市役所建筑。</p>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占大连期间为大连递信局直属日本递信省。随着电报电话业务的发展,关东递信局在1940年代初实行了邮电分离,这里只成为电报局和电话局办公楼。1945年后成为苏军大连警备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  1955年后,这里成为大连市邮电局。1990年代邮电改革后,电信局撤出,只作为大连邮政局办公楼,如今是中国邮政集团大连分公司。</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