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莲花山2200多年前的古采石场,景观独特

陇南人余松敏

<p class="ql-block">莲花山古采石场历史悠久、规模很大,秦汉时期已经开始开采。莲花山有连绵上千米的禇红色砂岩,质地较为坚硬,密度适中,是当年建造城池宫殿等的重要石材。</p> 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部的莲花山上,是岭南地区秦汉时期以来的著名采石场遗址。<br> 莲花山古采石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山景区分成六大片区,我们只对古采石场区感兴趣,其他景区没有去。 买票乘坐景区车来到古采石场,气势壮观,风景独特。 古采石场景区内的南天门,宛若天成,作为古采石场运输通道,当年古代采凿的大量石料,均由此门运出。<br> 莲花山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下13米。<br> 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部分未能运走的石料。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的南越王宫、南越王墓等建筑石料均出自莲花山,直至明、清时期,采集的石料分布于珠三角多地官衙、城墙、古村落中的祠堂、庙宇、民居等建筑物中。</p> 大量开山采石形成的逶迤数千米的人工石景奇观,有“营城之源”之美誉。据专家鉴定,建于2100多年前的南越王墓的墓穴,所砌的12种石料中,有8种采自莲花山。广州的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南海神庙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都采用过莲花山红砂岩作为建筑石料。 古代开凿石料的工具是铁锤、铁钎、铁凿,附加绳索木架,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开采石料技术。开山采石形成的悬崖峭壁,如今成了景点,因为峭壁上有榕树根须飞扬垂下,悬崖上有文人篆字题词“峭壁垂榕”。 此为“八仙岩”景点,不知何故通道封闭,不得入内观赏。 峭壁题刻多为现代文人墨迹,应景而为,增添了情趣。 观音岩,内有佛龛,似为古迹,然而佛龛内的供奉佛像却不知所踪。不知何时会有信徒来此补上佛像,重现当年的信仰。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已发现有大型矿坑16座,有直指云天的石柱,有出类拔萃的石笋,有形似的石屏风。此处一方水池,却号称为“神镜”。 古采石场中部的碧莲池,一泓碧水,三面石壁。相传何仙姑云游至莲花山,发现满山砺石,滴水不存,怜恤采石工人劳作艰苦、缺医少药,便将手中荷花摘下一瓣放于山间,废弃的石场顿时变成一潭清泉,池内碧波荡漾,荷花四季绽放,花香洗涤山中瘴气,荷叶汤药解暑祛病。碧莲池,成为神话故事中的现实场景。 图中左上则有仙姑石像立于碧莲池畔,水中倒影镜像水面上的所有物体,佛像、树影、山色,无一例外。 <p class="ql-block">百福摹崖上的百福图,一个福字,竟然有101种写法。文字书法博大精深,幸福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我们也未能免俗。</p>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主要景点,燕子岩上的燕乐亭,是新建的。 燕子岩气势险峻,层次跌宕,岩上岩下,风光无限。 只是如今不能进入燕子岩下的步道游览,只能登高上燕乐亭居高临下观赏。 燕乐亭,现代新建的仿古建筑,古色古香,是古采石场的最高观景位置。 俯瞰周边古采石场遗址,景观独特,场面震撼。 <p class="ql-block">古采石场经过改建,已经成为景区。在古采石场的高空,身临其中,恍若仙境。</p> 近观开采过的岩壁,钎痕历历、桩孔累累,仿佛在默默地述说着千百年以来,古代采石业在广州的发展历史。 古代帝王将相生前死后都需要石材,古代城池建设也需要石材,古采石场的形成,是当年经济发展的结果。峭壁上的石刻题诗:“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废千秋水上名。”金石良言,意蕴深远,道出劳动创造世界的欢欣。 穿越古采石场,置身于珠江入海口的狮子洋畔,一块酷似雄狮形状的狮子石伫立在莲花山上,远眺对岸的东莞虎门,守护着身后莲花山古采石场,见证了珠江口岸的沧海桑田。<div>在古采石场,唯有狮子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在古代海水拍击、侵蚀、风化下所形成的自然景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