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老影片

晚霞

<p class="ql-block">我所居栖的单元楼小屋,在县城周围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筑比衬下,越发显得貌老容衰了。日前,有京城朋友过境,专程登门晤面,禁不住笑我 “不与时俱进,活得寒酸”,但看到箱盒里放着的成摞的老电影光盘时,却惊叹不已 : “ 你这简直成了老电影儿片的仓库了,是从哪里搞到了这么多的老古董?”我淡淡一笑曰 : “贤弟,你说的这些老影片儿,都是我的好老师,这些个红色经典,就像心仪永久的馨香花园,让我学之不尽,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记忆中约摸七八岁时的一天晚上,母亲带我步行三公里,顶着雪花,到邻村观看电影儿《鸡毛信》,影片中勇敢聪慧的小海娃,在日本鬼子面前机智勇敢,刹那间燃起我热爱祖国,仇恨斜恶的不灭心火。年纪稍大,村里每次放映电影,我都会占位最早,常常是天一擦黑儿,便临阵占“地”为王,遇有几个村在同一晚上,按次序放映同一部影片(是谓跑片),我会招呼几个发小,从这村跟到那村儿,还以一晚上看了两遍而沾沾自喜,并把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借着手电筒微光,随时随地记录在用了正面用反面的糙纸上,然后背诵。例如《地道战》中“各庄儿的地道都有高招”,“高,实在是高”。《南征北战》中,高营长“我也想今天晚上打冲锋,明天一早儿就把蒋介石的800万大军全部消灭,可我们现在是步枪加小米,要对付的是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这就有困难,就不允许痛快”…… 虽然受到同行伙伴们“这家伙真行,看过电影儿,能背台词儿”惊讶,但从心里还是期盼,能有机会把放映机搬到家里,坐在炕头上目睹佳作,那才够档次,一生不白活。</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文兄艺弟的撺掇下,我自掏腰包,构建起家庭影院。有一天,胞兄从天津回到安平,为我带来《铁道卫士》《地雷战》的电影光盘,令我欣喜不已。从那时起,我对老电影的喜欢,铆足了劲儿,不仅每周央视的“流金岁月”必看无疑,就连进“京”、串“卫”、赴“石”、奔“衡”,拟或出入县城音像商店,总是盯看光盘售区,不为别的,专找老电影音像,陆陆续续把多部老电影请回了家,利用休息日空闲时间,一遍遍观看、咀嚼,每次都有厚重的收获,总感觉可学的东西取之不尽。</p><p class="ql-block">一能学精神。《钢铁战士》中的小刘,宁死不宁,决不投降。《大渡河》中十八勇士,冒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英雄儿女》的王成“向我开炮”的壮烈呼唤。《董存瑞》中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英雄壮举,无不渗透和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筑起了共和国的擎天大厦,打通了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而今,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需要奉献和牺牲精神,不能总是惟我独尊。</p> <p class="ql-block">二能学历史,现在的我们,已不是进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学习的年龄段了,若想调补历史营养,最好的办法就是看老电影,读老影片。</p><p class="ql-block">三能学语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老电影生长周期长,语言千锤百炼,不少金石语句,能传咏一代甚至几代人,如《创业》中的周挺山 “我们工人想的是一拳头砸出一个井来,让石油咕嘟咕嘟地冒,淹死敌人”,“一个国家要有民气,一个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有了这三股气,封锁怕什么,扔原子弹怕什么,我们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地站着” “离开美孚,顶着现代修正主义的压力,我们这里是一片光明”。《艳阳天》中萧长春“别看我们揪出了一个马之悦,挖出了一个马小辫,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只要我们继战斗,社会主义的东山坳,就永远是大好春光的艳阳天”。任何一个搞文字的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电影语言的瑰丽、洗炼,并像练基本功一样不可怠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能学技巧。一部优秀影片,无论其剧本创作还是音乐设计,每一个方面都属一流,无论是表现战争题材的《兵临城下》《黄桥决战》《东进序曲》《独立大队》《英雄儿女》,还是展示人物专题的,如《五朵金花》、《焦裕禄》、《吉鸿昌》《李四光》《贺龙元帅》《周恩来》等作品,都在框架结构、层次推进。近瞄远看、俯视横拍等多方面,极具特色,就连主题音乐、影片插曲,都能使人闻声动容,比如《平原游击队》中,松井在李向阳的村庄外,指挥日军端着刺刀进攻李庄时的鬼子进庄音乐,《地道战》中,高老中夜里巡哨,发现鬼子偷袭村庄,急忙跑向信号钟时的音乐伴奏,好多人都会吟唱。《上甘岭》插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青松岭》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至今每每闻之,仍使人心动不已,现代京剧电影《沙家浜》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灯记》中“大刀进行曲”、《智取威虎山》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奇袭白虎团》中“志愿军军歌”等乐曲前奏,都能使人闻之会意知晓,戏剧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人会问,都老掉牙的东西,何以值得那么惜恋并抱若佳肴?也可能有人笑我“愚痴”,可我的解释是,人类是从历史的昨天走来,民族艺术更不能以断代的观念视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彦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毛体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安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有散文集《岁月风华》《岁月当歌》遑世,著有《博陵古韵》《时代新歌》《孙犁百年诞辰图纪念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