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采风掠影

文钦

<p class="ql-block">  为了深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湘潭县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18日上午,湘潭县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了一支9人小分队,在张习莲主席的带领下,冒着高温酷暑,来到湘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采风活动。​</p> <p class="ql-block">  小分队成员怀着对非遗文化的敬仰与好奇,走进了这座承载着湘潭县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的博物馆。一踏入馆内,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展厅内,一件件精美的非遗展品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级非遗青山唢呐,从演奏形式、发展历程、传承谱系、到演奏器具、经典曲牌以及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莫柏槐先生的艺术人生,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展示。讲解员告诉我们,小小的青山唢呐,吹进了中南海、吹到了宝岛台湾,吹到了俄罗斯和瑞典。</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参观的是省级非遗石鼓油纸(布)伞,工序多达82道,全部工艺都靠手工完成,从产成品展示、到制作工艺以及制作工具、原材料选用,无不折射出石鼓人民的勤劳、巧思和智慧。还有省级非遗中路铺药糖,市级非遗湘潭剪纸(云湖桥剪纸)、石鼓木偶戏、白石铁笔精雕、湘潭清刀木雕、云湖桥核雕、手工湘莲、古法手削藕粉、排头八大碗、湘潭传统米枕,县级非遗锦石剪纸、隐山木雕、花石豆腐、石坝米酒、石潭甜酒,从地方特色美食到巧夺天工的剪纸,从古朴典雅的传统乐器、戏曲演艺,再到技艺精湛的木雕,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讲解员的细致解说,大家对这些非遗项目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认识。在剪纸展区,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各地剪纸的风格特点,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细腻婉约,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在木偶戏展区,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形象和绚丽多彩的戏服,让大家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戏曲舞台,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此次非遗采风活动,不仅让参与人员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增强了大家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县评协主席张习莲表示,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将非遗传统文化的血脉融入青少年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华夏璀璨的文明之花才会越开越艳。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好捍卫者、传承者和书写者。</p> <p class="ql-block">  县评协将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发动全体会员深入非遗源头,采访传承艺人,进一步发掘非遗渊源,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