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七月还没入伏,北京就“伏气”满满,热得邪门儿,躲在家里哪都不想去。晚上又到了《北京新闻》时间,阿姨端上了我们俩研究的创新菜:祛湿健脾、滋阴润燥的“老鸭汤”。我急忙拿碗盛了几勺品尝了一下,赞许地说:“味道鲜美,真不错,成功啦!”劳动成果得到了认可,阿姨的脸上绽放着笑容。一边吃着一边看新闻节目,当报道环卫部门对垃圾车进行清扫消毒灭蚊蝇时,画面里的工人一看就是外地人员。我看了看阿姨脸上的汗,心生感慨地说“很多年前就有一个说法,北京离不开‘三保’人员”。“什么是‘三保’人员?”阿姨不解地问。“就是保安、保洁、保姆。你们虽然都是外地人,但为北京的城市管理和千家万户付出了辛苦,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感谢你们!”阿姨听了宽慰地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是一个临时话题,但在我的心底里却掀起了波澜。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在基层工作。虽然每年的大年三十作为机关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都要坚守岗位,但同样担负城市运行保障任务的外地保安保洁人员也回不了家。那时还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中夹杂着繁花似锦的烟火,给这个城市增添了年的味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市民们兴高采烈地放完了烟花,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而正是此时,大量的环卫工人开始上岗进行烟花纸屑的清扫工作,几十吨上百吨的烟花垃圾都要清扫运送走,一直要忙到黎明。第二天人们看到的是马路上一如既往的整洁,殊不知这是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外地人在凛冽的寒风中付出的辛劳。可是又有多少市民会关注到这个社会角落里默默无闻的人群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当年长安街每一个地下通道口都站着一名保安人员,他们是经过短暂培训刚刚上岗的外地人。当你有意识地问他去某地怎么走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不知所措。同样当年在伦敦地铁发生爆炸案后,北京地铁里也新增了许多协助维持秩序的保安员,可当你上前试图与他们攀谈时,他们却不由自主惊恐地后退。不要对他们进行嘲笑或不屑一顾,因为这个城市对他们来讲还很陌生,还不知道怎么样与这个城市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处。按说最适合协助维持治安秩序人员莫过于城市居民,他们人、地、物、事都非常熟悉,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又有多少本地居民愿意从事这项职业呢!即使在社区,号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不管那时的4050再就业人员,还是现在在家无业的年轻人,恐怕大多数人也不愿选择这个职业。多年前有一次从外地乘火车回京给我留下的记忆至今难忘。从引导分流的、清扫垃圾的、维持秩序的甚至出租车司机全是外地口音,以致于我怀疑自己是否下错了车。那时的我明白了一件事:外地打工者已悄然覆盖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需要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于进入千家万户的保姆,她们更愿意被称为阿姨,也算是一个尊称。她们不再是旧社会大户人家的佣人老妈子,她们在城市众多普普通通的家庭帮助照料孩子、看护老人,是作为一名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进入的。她们中有的不是因为经济贫困生活所迫,而是作为提升生活水平的就业渠道或者出于对大城市的好奇而来。曾经有一位阿姨直白地说:在家待着没事,闲着也是闲着,在自己家也要做饭打扫卫生,出去给别人做饭清扫,还可以多挣一份钱。更有些阿姨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差,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沉重的彩礼负担迫使她们不得不出来挣钱。家政行业作为一种生活性服务业在城市里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她们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但培训不到位不是她们的过错。即便如此,将来伴随着四五十岁这一代阿姨的退出,“阿姨荒”还会越来越严重。作为城市雇主不仅要看清这种变化趋势,还要对因她们的存在给老人、儿女和自身减轻了负担而心怀感激。她们同样是城市从业者,只不过岗位不同而已。在朝夕相处中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对她好,她对你尽心尽力;你对她歧视甚至当贼防着,她虽然不敢做声,但自尊心却受到极大伤害。能否带着热情和感情工作,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点我们必须要想清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都市的各个角落,在我们生活的周边,你若有心观察一下,不仅是“三保”人员,城市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等外地打工者都已成为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群体。你若用心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是谁在为这个城市的运行、管理和市民生活需求不分五冬六夏地默默服务。虽然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但不可否认他们实实在在为北京做出了贡献,理应受到关爱和尊重!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真正魅力,不仅在于那些高楼大厦和繁华街景,更在于它如何对待最普通的劳动者以及市民群体展现出的共情与尊重。考察一个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如何对待那些沉默的“齿轮”。检验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在能否对底层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是现代文明社会和有教养人的基本底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