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漠阳江上的往事

阳光人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阳江,又称“鼍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古城。人们都会说家乡好,好山好水好风光。阳江就是这样一座城市,虽然她只是四线城市,经济比不起广东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发达。但在我来看,阳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渔米之乡。这里的人民,有着“阳江贵地永无忧”的性格特质,民风淳朴、悠然自得、乐观豁达,对自己的城市有着很深的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2022年阳江市曾被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阳江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降雨量分布不均。漠阳江是阳江的母亲河,全长199公里,纵贯全阳江流域,江水终年丰盈,是广东泾流系数最大的河流。</p><p class="ql-block">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与这条漠阳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幼年时父母工作忙,家里没人照顾我们,父母便将我和妹妹俩寄托在漠阳江边的“疍家”渔船上,由疍家阿姨代为照顾。虽然我当年只有三岁多,但依稀还记得那个绑在腰间的“葫芦瓜”(疍家人的小孩都会绑一个,小孩跌落河时起到浮标的作用,便于营救),光亮的干葫芦用一根小绳子拴在腰部位置,时至今天还记忆犹新。妹妹虽小还不会行走,腰间也绑了一个,我们整天坐在光滑凉爽的船板上玩耍或躺着睡觉。疍家阿姨一边细心照看着我们,一边照顾着船上繁琐的家务。</p><p class="ql-block">河道上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船只,渔民站在船沿边哼唱着阳江咸水歌:〝不贪富贵不嫌贫,男耕女织也欢欣。哥愿陪妹来耕海,情投意合系当真……〞长长的竹竿一次又一次插入河床,他们用力撑着竹竿,迈着磨起老茧的双脚,一步步将船向前推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拖着长长的涟漪,</span>渔船像箭似在水面破浪前行,穿梭在繁忙的河道上。</p> <p class="ql-block">江边停靠着一艘艘的渔船,它们随着波浪轻轻摇晃。疍家的渔船不大,一般只有七八米长,中间至尾部位置,用竹编圆拱顶篷遮阳挡雨,顶篷里面就是疍家人长期流动的家。</p><p class="ql-block">或许,从小就习惯了船上摇摇晃晃的生活,工作后我曾多次坐船出海拍摄新闻,都没出现晕船晕浪的现象,而同行的同事基本都有晕船呕吐的状况。</p><p class="ql-block">阳江的疍家人,即是分布于漠阳江边和大海边的水上居民、流动渔民,他们以舟为室,以渔为业,随水而动,一艘艘渔船不仅记录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还承载着历史源远流长的疍家文化。唱咸水歌、哼礼俗歌调、对划龙舟迎亲、一家人吃一锅熟……所以,漠阳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p><p class="ql-block">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政府的关怀下,“疍家人”才逐渐搬离早辈留下的船艇,上岸入住政府为“疍家人”修建的疍家新村,切底改变了以水为居的生活模式。那时我刚好在电视台工作,有幸参与了疍家人上岸入住新居的新闻报道,见证了一代新疍家人喜迁新居的难忘时刻。</p> <p class="ql-block">或许,我与漠阳江有着特殊的不解之缘。到现在还记得三岁时,父亲带着我到宿舍附近的漠阳江边玩水的情景。可能是父亲认为我在河边梯级只是玩水,也或许他大意误以为只在河边会安全。当他独自游泳到了河中,而我不小心滑进水里拼命划着小手狂叫时,好在傍边洗衣服的阿姨眼明手快将我拉起。那一次,我呛了不少水,生与死的经历,让我这个年幼的心灵永记于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有一次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文革期间,我和大院的同伴一起到漠阳江的沙洲游泳,这是一段较浅的水域,我们会经常结队来玩。当我们在齐颈的水域里踩着沙滩玩耍时,我不小心踩到沙滩一个暗旋窝里,瞬间整个身子就陷了进去。好在当时还冷静,蔽着气用力一蹬浮上了水面,吓得我呛了不少水。人们都说,暗旋窝是最危险的,很多溺水的人都与它有关。正是有了这样的逆境经历,练就了我不一般的水性,后来在水中摸鱼的绝活,成了伙伴们眼中的标杆。</span></p> <p class="ql-block">阳江是江海兼备的旅游城市,丰富的鱼产品吸引着各方来客。懂得美食的行家都会说,咸淡水的鱼虾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品质极致的美食。如咸淡水的黄脚笠鱼、密鳞龙利鱼、左嘴鱼、杉虾和青蟹都是深受食家喜爱的海鲜产品。所以,江河流入大海之间的鱼获,是深受市民的喜爱的。</p><p class="ql-block">在漠阳桥头有一条开了几十年的美食街,它是沿着漠阳江岸边开设的夜宵摊档街。时至今天,阳江人只要提起河堤路,就会想到那里的特色美食。这里有阳江人最喜欢的花蟹、毛蚶、南风螺、长尾螺、泥虫和海鲎等海产品,当然白切鸡、牛头皮、牛脚筋、猪杂等阳江特色美食也是食客的最爱。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便是热气腾腾、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点上一盘炒花蟹、白灼南风螺、白切牛头皮,再点上一煲生滚泥虫粥,又或者点一份简单的鹅油捞河粉,独特的鲜香风味,定会令你回味无穷<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青时我就是这里的常客,三五好友</span>坐在江边长木板凳上,一边品尝美食,一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聊聊人生百态。</span>吹着清爽的晚风,望着江边渔船灯光点点、波光闪烁,那是何等的惬意时光。</p> <p class="ql-block">一眨眼已过了几十年,那个懵懂的少年已进入了暮年,那些在漠阳江上过往的故事早已远去。每当回想起年少无知时光,都会感概万千,这可能就是一个老阳江人对故乡的情怀吧。</p><p class="ql-block">好喜欢作家林微因说的一段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p><p class="ql-block">正是这样,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阳江人,对生活了近七十年的家乡,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她给了我爱的理由。漠阳江,我的母亲河,太爱你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疍家人是中国沿海地区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群体,现代民族识别中属于汉族(1949年曾短暂将疍民定为“疍族”,1964年调整为汉族),但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源网络,鸣谢原作者)</p>